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生炎 《新农村》2006,(3):14-14
毛竹三笋指春笋、鞭笋、冬笋。近年来,由于春笋产量不高,质量下降,价格下跌,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一向以生产春笋为主的毛竹笋用林逐步向生产春笋、鞭笋、冬笋并重方向发展。做到冬季挖冬笋、春季挖春笋、夏季挖鞭笋,从而明显提高了毛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1.毛竹“三笋”高产的立  相似文献   

2.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利用现有毛竹林进行笋用林改造,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4.
笋是毛竹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竹笋期的管理对于毛竹幼林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总结毛竹林笋期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鞭笋管理、冬笋管理、春笋管理、小年笋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笋期管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循环增殖,不断发展.毛竹地下茎(竹鞭)先端的幼嫩部分和鞭节上膨大的芽称之为笋.毛竹笋按其着生部位,生长时期和生长方式可分为鞭笋、冬笋、春笋、大年笋和小年笋.鞭笋是竹鞭在春、夏、秋季横向生长的先端幼嫩部分.冬笋是竹鞭节上的芽,从夏末秋初开始膨大生长至冬季逐渐肥大,因冬季气温低在地下缓慢生长的笋称之冬笋.春笋是冬笋在春季气温回升,生长加速突出地面,在地上生长的笋.毛竹林大量发笋长竹的当年称大年笋,反之为小年笋.笋是新竹新鞭和实现毛竹林新老更替的基础,是维持毛竹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之关键,搞好笋期管护和合理挖笋是毛竹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毛竹是我国主要大型经济竹种,它具有竹大笋多、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毛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山珍和绿色食品。常规培育的毛竹林.一般只能产春笋和冬笋。如果采用高效集约的培育技术,就可以达到春季产春笋、夏秋产鞭笋、冬季产冬笋的目的。现介绍其培育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竹笋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因其美味可口,自然野生,极少受到污染,食用安全,而深受人们所喜食。近几年来,笋用竹林在浙江各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研究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栽培管理技术,出现了诸如余姚市建园4年的笋用竹林示范基地“三笋”(冬笋、鞭笋、春笋)年产量达8580kg/hm2,产值达30230元/hm2的高产高效记录。现就毛竹笋用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毛竹林是靠竹鞭发笋长成新竹进行繁殖的。因此,处理好竹笋的挖掘与留养关系,运用正确的挖笋技术,是保证毛竹林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的关键。现介绍毛竹材用林的挖笋技术诀窍,供参考。 (一)不挖壮冬笋冬笋和春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由竹鞭上的隐芽发育而成的。冬笋是春笋的前  相似文献   

9.
笋用竹林配套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姚市本地笋用竹品种进行配套栽培,选择良好的山地建园,建立合理的林分结构,改善地下鞭根系统的环境,满足竹林肥、水需要。结果笋用竹林年产春笋7425kg/hm^2,产值22275元/hm^2;鞭笋780kg/hm2.产值4680元/hm^2;冬笋375kg/hm^2,产值3375元/hm^2。“三笋”合计产量8580kg/hm^2,产值30330元/hm^2,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经营毛竹笋用林的目的是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我市有竹林6.67万hm^2,其中笋用林占30%~40%,而且大多数是花年竹林,产量从1980年的500多万t达到目前1000多万t(包括鞭笋、冬笋)。经营花年竹林有以下好处:产量可迅速提高;全年均衡产笋,可为竹笋罐头厂源源提供原料;吸纳多余劳力,提高竹山经济效益,为农村致富服务。经营花年竹林要抓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7,(11)
毛竹冬笋是春笋的前身,由于处在笋期的幼龄阶段,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被人们当作桌上佳肴。在广大丘陵山区,历来把冬笋作为重要商品来生产。但实践证明,一些人对冬笋的不科学采挖方式,往往给毛竹林的生长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具体表现:一是滥挖,即只顾多挖笋,不管挖笋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林地状况,只要能多挖就行。这种掠夺式的采挖方式不仅推迟了春笋出土时间10~15天,而且大大减少了春笋和留养成竹的数量,也降低了质量。二是刨鞭挖,这将严重伤害竹鞭、鞭根和鞭芽,也即伤害了竹笋和毛竹生长的基础。三是任意挖,对长有较多冬笋的林缘竹、  相似文献   

12.
“黄泥攻笋”是竹笋在淡季从深层土中挖起来供应市场的优质笋,有的地区又叫“泥潭笋”。培育“黄泥攻笋”有三大好处。一是延长竹笋供应时间。雷笋从头年11月(指地膜覆盖)到第二年4月底结束。毛竹春笋从3月中旬开始出土到5月中旬基本结束,市场上除鞭笋外,鲜笋供应奇缺。  相似文献   

13.
正绿竹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南部以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区域,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地区著名的夏秋季笋用丛生竹,因笋体形似马蹄,又名"马蹄笋"。绿竹在浙南产笋期为6月至10月,恰值浙江省毛竹春笋、冬笋、雷竹笋等主要笋用竹的产笋淡季,笋期长达4个多月。马蹄笋属典型的泥下笋,笋体适中(300~650克),可食率高,笋肉厚  相似文献   

14.
我市目前的笋用林大都以春季出笋为主,到了夏秋季除毛竹的鞭笋,市场上竹笋奇缺,给竹笋罐头厂加工带来了原料困难。  相似文献   

15.
遂昌县竹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遂昌县在省、市科研、院校等部门的竹产业专家的积极支持下,在三仁省级竹子科技现代园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水份定量管理等“一竹三笋”高效培育技术,春笋、鞭笋、冬笋“三笋”加上毛竹材,亩度平均收入达5000 元以上,示范户最高收入超万元,并实现了“一年四季有笋采”,竹林亩度培育业走在全省前列。但近年来,由于笋、竹市场萎缩,社会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以及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民在竹林经济效益方面明显下滑。  相似文献   

16.
致富门路     
《新农村》1997,(5)
沈岙村竹山变成“小金库”陈法明黄岩区上乡沈岙村603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毛竹山,全村毛竹山达1500亩。过去,大多数村民不太去管理毛竹山,任其自然生长,平均亩产笋仅250公斤,经济效益不高。1994年,黄岩区农函大分校在村里办了竹笋班,传授科学种植毛竹的知识。村民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一是开山建园,深翻山地达40公分,去掉石头、竹蔸、柴蔸,敲碎泥块、精心整地。二是适时施肥,一年之中施肥3次:春笋收后施有机肥料,促使鞭梢生长,母竹换叶;8月份施复合肥,提高冬笋出笋率;来年1月施氮肥,提高春笋的产量和品质。三是搞好母竹留  相似文献   

17.
<正>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是一种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性竹类植物资源。毛竹自然出笋期短,往往是大量的鲜笋在短期内集中上市,降低了效益。采取覆盖措施可促使毛竹提早出笋,提前上市,提高笋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关键技术如下。1影响毛竹出笋时间迟早的主要因素毛竹笋出土时间的迟早与土壤的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其中温度是影响竹笋出土时间迟早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正> 毛竹是我国南方主要大型散生竹种。它具有竹大笋多,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毛竹林,施行高产集约栽培技术,可以达到春季产春笋,夏秋产鞭笋,冬季产冬笋,四季笋高产的目的。现介绍集约管理的高产技术,供参考。 (一)选择适宜竹林 经营四季笋的毛竹林,必须在气温不低于-15℃、年降雨量500~2400毫米的气候,300~  相似文献   

19.
用L-酪氨酸和邻苯二酚作底物,以曲酸、熊果苷为对照,测定不同种、不同季节竹笋笋肉、笋壳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双酚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麻竹笋肉醇提物浓度为1.0 mg/ml时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45.97%,与0.1 mg/ml曲酸相接近,高于0.1 mg/ml熊果苷;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是:麻竹笋肉毛竹春笋肉麻竹笋壳毛竹春笋壳毛竹冬笋壳毛竹冬笋肉雷竹笋壳雷竹笋肉。麻竹笋壳醇提物浓度为1.0 mg/ml时对双酚酶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30.05%,高于0.08mg/ml熊果苷和0.08 mg/ml曲酸;醇提物对双酚酶的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是:麻竹笋壳麻竹笋肉毛竹春笋壳毛竹冬笋壳毛竹冬笋肉雷竹笋壳毛竹春笋肉雷竹笋肉。  相似文献   

20.
秋季是竹鞭生长伸展和笋芽膨大季节,抓好秋季管理工作是全年增产的关键。1.施肥、除蔸、治虫一步法。施肥、除蔸、治虫是提高毛竹笋用林竹笋产量的主要技术。无论哪种类型的毛竹林,每年或隔年都必须砍伐一批毛竹,留下的竹蔸若不及时清除,不但影响新竹鞭的穿透伸展和笋产量,也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