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油松立地质量的划分与评价可以为其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不同的林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因子,在洛南古城林场设置了63块20 m×30 m的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了样地内的油松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通过数量化理论Ⅰ,对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并通过数量化理论II建立了陕西洛南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类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1)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随着林龄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增加,其中油松在第10~20年时生长迅速,随后在第20~40年时生长速度较快。2)以海拔、坡向、坡位、坡度为主要立地因子将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个立地类型区。建立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表,研究区范围内有71.43%的油松人工林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在中等及以上,结果说明在洛南地区阴坡、高海拔(≥970 m)且平缓坡度下较适宜油松的生长;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种植区域内油松生长情况较好。3)以51组不同立地样本数据进行数量化理论Ⅱ判别分析,得到相应的判别系数矩阵,确定不同立地类型的样本中心点。用12组样本数据对该判别模型进行检验,正确率达91.67%,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可以用来判别预测洛南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2.
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率排序筛选出4个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将样地划分为24个立地类型区,建立了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黄龙山人工油松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70.83%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于了解林分现状,提升林地景观状态与经营水准,充分发挥森林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以确定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油松林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林龄、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因子,在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区域设置52个20 m×20 m的样地,调查样地内油松树高、胸径、立地环境因子和林分密度等指标,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各调查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结果】(1)在陕西黄陵的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其生长的20~50年,每10年间油松的生长速率并不相同,其中以30~40年的生长速度最快,而40~50年的生长速度较慢。(2)海拔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坡度和坡向次之,坡位的影响最小。(3)以海拔、坡度、坡位和坡向为主要立地因子,将研究区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种立地类型,75%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处在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4)建立人工林质量评价模型并对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92.3%样地为中等或者优,说明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良好。【结论】黄陵地区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中海拔、缓坡、下坡位、半阴坡。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半干旱区宜林荒山合理利用方式,于2016年7月和8月对兴和县低山丘陵造林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通过对38个样地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高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包括土壤厚度和平均土壤含水率,影响草本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包括表土含水率、表土全氮质量分数、表土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砾石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选取和验证了地貌、地形、坡向、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作为立地划分因子,最终将研究区荒山荒坡造林地划分出8种立地类型。林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第1级的立地同时适宜油松和草本植物的生长;第2级的立地较适宜油松生长,但不适宜草本植物生长;第3级的立地较为适宜草本植物生长,油松生长状况略差;第4级的立地不适宜油松生长,但草本植物生长稍好。根据各立地类型情况提出相应的林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油松是呼和浩特市市树。本文对该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土壤紧实度、土壤质地等主要城市环境因子对油松的成活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程度作了评价,提出合理建议,为油松在呼和浩特市栽培立地的选择,养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动态预测及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北京山区调查的246块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资料,运用理论生长方程,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林分高和断面积的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精度评价及预测检验。结果表明:Compertz、Mitscherlish、Logistic方程拟合油松人工林林分高生长过程时,方程渐近参数受立地指数的影响,将立地指数作为方程自变量时,预测精度最高的是Mitscherlish方程;将立地指数、林分密度指数引入Korf理论生长方程中拟合油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其模拟精度R2达0.98;对两个模型进行χ2检验,发现观测值和预测值差异不显著,拟合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对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进行精确预测,为油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的立地质量,以辽东山区大量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人工林临时样地数据、解析木数据、油松人工林二类清查数据为依据,开展了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划分标准与立地质量评价表的编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辽宁省用材林龄组划分标准和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过程,提出了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4个龄组,每1龄组分别划定了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3个径材规格的胸径分级标准。使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计算出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等7个立地因子所有水平的得分,编制出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立地质量得分表;构建了7个立地质量数量化预测方程,并经χ2检验查表所得值与方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得分值范围编制立地质量等级评价表,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立地质量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Ⅴ共五级。为进一步与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按龄组径阶划分标准相对应,使用Richard方程拟合了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优势木树高与胸径生长曲线,构建了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按胸径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评价表,并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绘制了辽东山区3个地级市的油松建筑材林立地质量等级分布图。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大多为II,III,IV 3个等级,I级地块数量很少,没有V级地块,其中I,II级地块可以用来生产大径材,III级地块只可以生产中径材,IV级地块可以生产中径材和小径材。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36块野外标准地资料,运用数量化理论I及广义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层厚度,海拔、坡向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因子共构成60个立地类型,参照石灰岩山地油松、侧柏、刺槐等树种立地划分研究结果。将60个立地类型中的35个划为适于用材林的立地类型。剩余25个为水保林的立地类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将25个水保林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并对每个立地类型且的立地特点及生产力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西南林学院学报》1992,12(1):31-39
本文叙述利用多级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首先采用卫星磁带数据进行图象处理,在图象判读的基础上,提供了旺苍县的立地分区。进而利用航空象片进行立地因子的判读,按影响立地的因子划分立地类型和评价立地质量。由于立地研究是以遥感图象为载体,所以在研究中立地分类与立地制图相结合。本文的最后部分还讨论了立地分类与评价在防护林工程中的应用。试验表明,本方法与常规技术相比,不仅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而且立地信息丰富,便于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森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立地学的发展历史及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论述了地形和土壤两大因素在局部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中的重要性。提出立地分类应遵循地域分异原则、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原则、简明实用原则。指出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森林立地研究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立地分类和生产力评价,为不同的应用目的开发专家系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以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43块有代表性的日本落叶松标准地,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该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在选取的5个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坡向、海拔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发育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据该3个立地因子,构建了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16类;16类立地类型按照立地质量得分情况共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研究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结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科学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油松第一、二批种源试验的五个指标进行了多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与立地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其中七年生保存率种源与立地交互作用最强。利用Finlay和Wilkinson提出的方法,对油松七个生态型种源的适应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型和中部型适应性强,在各地生长水平也较高;东北型和西北型仅适应干旱寒冷地区;中西型、西南型和南部型适应性也差,仅能适应比较温暖多雨的地区。当地种源一般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森林立地分类的几个概念,回顾了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历史。对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环境因子途径、植被因子途径和综合多因子途径的有关方法作了介绍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郭建斌  刘颖  游先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67-16170
选取北京市鹫峰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区,在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基础图件进行处理及信息提取,对影响森林立地分类的相关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影响森林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对主导因子专题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鹫峰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分类结果及相关专题图件。结果表明:以海拔、坡向、土壤类型为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将鹫峰森林公园共划分为15个立地类型。应用“3S”技术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实现了森林立地环境因子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林地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持续高效林业等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青山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物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青山前山地区不同立地油松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土壤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青山前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透水性、通气性、持水能力比较协调,有利于林分生长,而阴坡的土壤物理性能及通气透水保水性能比阳坡好。  相似文献   

16.
东方红林场森林立地分类及其适生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交互信息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东方红林场地形因子与森林种群及林分类型的相关关系。进而以地形作为分类因子,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工具对该区域进行了立地分类。统计了各种立地分类区、立地类型组及亚组的面积。同时,以信息增量为异质性指标,对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水曲柳在东方红林场的立地适生性进行了空间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基于3S技术森林立地分类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立地分类的特点,选择了立地分类的宏观、中观、微观数据,设计了数据仓库和模型库,引用了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设计了知识库的管理系统和推理机。相信随着数字林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森林立地分类决策支持系统必然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主要造林树种的根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京主要造林树种的根系研究,开始于1964年;当时主要是对油松人工幼林的根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中断15年之后,又于1979年秋继续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这次除油松根系外,还对落叶松、侧柏和栓皮栎等树种的根系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近三十年来,由于立地研究的迅速发展,林木的根系研究工作也受到森林立地学、森林土壤学、造林学和森林生态等方面的极大重视。在五十年代末期,林木根系已列为森林土壤  相似文献   

19.
沈阳北陵古油松衰亡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并结合土壤立地质量评价对沈阳北陵古油松衰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认为:大气和土壤环境中二氧化硫、铝、铅、镉的长期严重污染是古油松衰亡的重要原因。受到污染毒害的古油松生活力下降,生长衰退,降低了对外界逆境因子的抵抗力,对病虫害也变得敏感,表现为在虫害的作用下死亡  相似文献   

20.
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有  王萌  刘明国  张东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65-5767
就森林立地分类、立地生产力评价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并针对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的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