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稻坐蔸的发病时间长,从水稻分蘖前至分蘖后均可发生,早的甚至可发生在秧田里。其主要表现为:秧苗发根受阻,出叶分蘖迟缓,分蘖少而小,秧蔸萎缩,生长停滞。正常的秧苗叶色嫩绿,茎基宽大扁蒲,叶片披垂,而坐蔸秧苗仍直立朝天,紧束细小。坐蔸的秧苗如不能得到及时地治理,则早栽不早发,最终导致无效分蘖多,穗小粒少,干粒重小,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2.
水稻移栽后,有的迟迟不返青,或返青后迟迟不分蘖,有的生长缓慢并逐渐萎缩,这种停滞生长的现象,生产上称为僵苗或坐蔸,发生僵苗后的秧苗有效分蘖少,无效分蘖多,穗少,粒少,减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3.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童继平  方贤斌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44-444,446
调查结果表明:旱秧秧苗具有秧体形体小,叶蘖发生早,秧苗素质高等特点。本田叶蘖发生早而快,中后期增减趋势平稳。据此认为,在大力倡导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同时,应对其本田的肥水运筹作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和常规培肥对水稻秧苗素质、抗旱耐碱能力的强弱、病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秧苗,其单株带蘖数较常规培肥高48.9%,成秧率比常规培肥高40%,且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抗旱耐碱能力强,在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发现黄、僵、枯死苗,植株抗性强.秧苗栽插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发生快,高峰苗提早,有效穗多.施用"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多,比常规培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1.8%.  相似文献   

6.
稻满仓是一种水稻高效返青壮秧增产肥,具有预防水稻坐蔸僵苗、防止旺长倒伏、促进返青分蘖的功效。 使用方法:水稻秧苗移栽前5~7天,667平方米(1亩)苗床用稻满仓200克与肥料或细土适量拌匀撒施:水稻移栽或抛秧后5。7天,秧苗活棵后667平方米用稻满仓200克拌尿素15~20公斤均匀撤施,也可与水稻大田除草剂拌匀后撤施。  相似文献   

7.
普通插秧机普遍存在伤秧率高、缓苗期长、分蘖性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而新型钵体育秧水稻快速插摆机主要采用水稻钵体育秧技术,由于秧苗带钵体,所以克服了以往机插伤秧率高、缓苗期长的缺点,并且增强了分蘖性,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主要创新点a.利用新型塑料秧盘进行水稻钵盘育秧。秧盘的外型纵横尺寸为580mm×280mm,横向秧苗钵数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移栽后,有的迟迟不返青,或返青后迟迟不分蘖,有的生长缓慢并逐渐萎缩,这种停滞生长的现象,生产上称为僵苗或坐蔸,发生僵苗后的秧苗有效分蘖少,无效分蘖多,穗少,粒少,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因此,防止僵苗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早稻下插后,秧苗返青缓慢,分蘖少或不分蘖,叶片发黄,叶尖枯萎,植株矮小,根系变黑,新发根少,这种现象叫僵苗或称“坐蔸”、“发瘘”。水稻僵苗现象在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减产幅度20%~50%。早稻僵苗除秧苗素质差、叶龄小等本身因素外,环境是导致僵苗的主要原因。通常有如下六种情况: 一、根系中毒性僵苗稻田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长期淹水,使土壤缺氧,还原性增强,有毒物质如亚铁盐类、有机酸、硫化物等增多。当亚铁盐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水稻生物可降解秧盘(规格58cm×28cm×2.8cm)育秧、机插试验及示范情况。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可提高出苗率与成秧率,秧苗分布均匀,插种时漏插率低,更能适应机械插种的要求;育成的秧苗插种时伤根少,插种后返青快,分蘖略早,生育进程快,苗数足,有利于获得高产;育成的秧苗机插时不散秧,比常规育秧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稻钵盘育苗、人工模拟机插,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钵盘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一、早穗原因 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长叶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不少农友以为这些种子纯度有问题,其实这并非种子有杂,而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所致.在生产上,移栽超龄秧极易引发早穗,特别是全生育期短,感温性强的品种,在秧田期间温度过高,加之秧苗密度较大,正常的营养生长(如分蘖)受到抑制,易提早转入生殖生长.由于移栽后营养生长不足,使经济性状变劣,穗小粒少,抽穗极不整齐,其结果是产量很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稻栽插深度比较试验,探索适合荔波县生产条件的最佳水稻栽插深度,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栽插深度3 cm时产量最高。栽插深度过浅,秧苗易漂秧倒伏,增大查秧补秧困难,也达不到增产的目的。稻苗插得越深,返青越慢,分蘖越迟,秧苗分蘖率降低,生长差,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分蘖数量是构成水稻产量的基础,而分蘖发生的早与晚则既影响产量又关乎品质。水稻分蘖发生早、质量好是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保证。寒地水稻移栽插入本田,由于气温低而导致的水温低和泥温低,通常需要7天左右的缓苗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秧苗要维持生命而消耗了自身较多养分,秧苗仅有的三片功能叶片,两片受影响,结果是需要其提供营养的一、二叶位分蘖因"断炊"而夭折。筛选出适应寒地水稻生产环境,促进低位分蘖分生发育的叶面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稻栽插深度比较试验,探索适合荔波县生产条件的最佳水稻栽插深度,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栽插深度3 cm时产量最高。栽插深度过浅,秧苗易漂秧倒伏,增大查秧补秧困难,也达不到增产的目的。稻苗插得越深,返青越慢,分蘖越迟,秧苗分蘖率降低,生长差,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是集水稻抛秧、水稻旱育秧和手工插秧技术集成应用而生的一种新的育秧技术。与传统的水稻育秧和旱育秧相比,它具有省种、出苗快、机插伤根率低、插后返青快等特点。利用普通插秧机,实现钵苗机插,由于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实现钵苗返青快,发根分蘖早,能充分促进低位节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量,从而实现高产。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5年从中国水稻所引进该技术,通过2年试验,表现出苗好、秧壮、增产等特性,而且秧苗抗寒、抗冻效果明显,增产5%~10%,对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丘陵区,年均温13~24℃,日均太阳辐射量大于13小时,年有效日照数1200小时,年总有效积温大于5000℃。水稻移栽后的5月中下旬常年雨水均较多,气温偏低,水稻坐蔸较为严重,全县水稻坐蔸面积通常高达30%。一、缺素引起坐蔸我县部分农户喜欢偏施氮肥,在水稻上只施用碳铵和尿素,造成水稻缺磷、缺钾;另一部分农户只施用碳铵、过磷酸钙,造成水稻缺钾。缺磷的田块秧苗新生根较少、叶片呈暗褐色,尤其少数田块多年不施用磷肥,造成严重缺磷,导致秧苗根本就不分蘖。缺钾的田块秧苗根系生长弱,叶片短小且呈暗绿色,老叶上面有赤褐色斑点。缺锌的田块,秧苗心叶卷曲,苗期叶面出现失绿条纹,叶片发红。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  相似文献   

18.
朱兴奇 《农技服务》2014,(6):129-129
<正>烂秧是水稻种子、幼芽和幼苗腐烂的总称,其中包括1叶1心前的烂种、烂芽及2~3叶期的死苗。烂秧是水稻苗期的重要病害,种植早稻时,秧苗常发生烂秧,危害较大。烂秧会造成秧苗不足,影响移栽时间和栽插面积,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水稻坐蔸又叫发僵,一般在栽秧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分蘖生长迟缓,稻丛簇立,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根系生长受阻等。水稻坐蔸是在水稻分蘖期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生长状态,属于生理性病  相似文献   

19.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浸种时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浸种时间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进行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浸种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能够极大的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以浸种8h、12h、15h在单株根数、单株带土量、秧苗分蘖率及成秧率优势较明显,移栽后回青快,分蘖早,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穗大粒多,增产明显。因此,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浸种时间以8h、12h、15h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水稻坐蔸在我镇是一个普遍现象,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水稻坐蔸后造成水稻减产20%左右.近年来由于不少农户偏施氮、磷肥,影响了水稻对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水稻秧苗在分蘖期坐蔸.为了有效防治水稻坐蔸,2006年我们进行了吉祥雨牌稻多喜防治水稻坐蔸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