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毛红椿的生长量呈现出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比例4∶1>3∶1>2∶1的规律。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优于马尾松纯林,营造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毛红椿生长快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以带状混交为佳,且毛红椿比例宜小。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7,33(5):385-393
本文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维持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与对照相比,12年生混交林蓄积量提高13.9%-72.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3%,全氮量增加24.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3.7%.25.2%和26.8%;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条件,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混交林增加了马尾松针叶内叶绿素的积累,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72mgCO2·dm-2·h-1,高于对照的20.8%。营造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以带行状和星状混交为宜;补植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生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要高于两者的纯林生物量,但营养元素无论是在于马尾松纯林、火力楠纯林或者是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树干中含量都是最小,在叶中的含量最大。并且马尾松根系中的部分元素(等)要大于火力楠,而在叶中马尾松养分含量要小于火力楠。  相似文献   

5.
对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将两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同龄的马尾松纯林相比,无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还是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总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说明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提高了林分生长量,促进了马尾松生长,提高了林分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了土壤肥力。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是马尾松经营中一种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几种森林类型下土壤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在本底条件一致的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天然阔叶林及杉阔混交林林下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量重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总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0.001细微颗粒百分含量为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林;土壤PH伙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速效P,速率K,全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阔叶  相似文献   

7.
应用32P对马尾松、黎蒴栲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32P分别对马尾松、黎蒴栲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树种根系的吸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结构中树种对P的吸收能力有差异,大小顺序为:混交林黎蒴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应用^32P研究马尾松,黎蒴栲的异株克生作用,结果表明:(1)黎蒴栲的根及其它器官组成的7种试验液对马尾松苗叶子的^32P水平有提高作用:马尾松的枝、根等5种试验液则对黎蒴栲苗叶子的^32P水平也有提高作用。(2)两个树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百色地区有较广泛的马尾松林地,但由于长期以马尾松为树种,土壤肥力下降,马尾松产量也下降。因此以枫香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马尾松的产量,促进马尾松优质生长。精选造林材料,探讨了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的造林技术,重视病虫害防治,结果证明:选择枫香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并采用块状造林技术,具有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10.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n Lamb)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混交林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17年生马尾松的平均高、平均胸径、林分蓄积量和年产值比纯林中的马尾松分别提高8.3%、12.1%.15.9%和55.3%;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比纯林高15.8%,而且混交林的生产结构显著优于纯林,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和根系的合理分布;改善了林地的环境条件,增加了林地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增强了林分对松毛虫的自我抑制能力,1987年至1991年,我们对广安县桂兴乡双村的马尾松木姜子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丹江口库区不同类型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择伐抚育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择伐抚育后,灌木层主要的优势物种变化不大,而草本优势物种则变化较剧烈。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择伐抚育致使针阔混交林和高密度马尾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降低,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则呈现升高趋势。针阔混交林和低密度马尾松林草本层各指数均整体降低,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则呈现升高趋势,可见择伐抚育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波动较大。同时,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灌木层草本层,而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则是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2.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1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促进马尾松和红锥的生长,特别对马尾松胸径生长的影响尤为明显,促进了马尾松胸径的生长。混交林分种问关系协调,马尾松生长尚未受到处于林冠上层...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纯林的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英  曾祥划  吴刚  李小川 《热带林业》2004,32(3):39-40,47
本文查阅了混交林的有关文献,总结了混交林的优点,并进行了多种树种和马尾松混交处理的实验,从生态学观点和生产的角度提出马尾松纯林改造的思路,马尾松纯林改造应以藜蒴、荷木为主,利于林地的持续生产,应以马占相思为主,可快速更换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及其丰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马尾松与刺槐、栎类、枫香三个树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生产力状况,从根系的分布和根量,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混交林较马尾松纯林丰产的机理,为马尾松混交林的经营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叶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水法,对丹江口湖北库区龙口林场5种类型马尾松林分枯落物蓄水、土壤理化性质和蓄水能力、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等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在45.83-93.32t·hm^-2,为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在29.83-41.79t·hm^-2,为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②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而总孔隙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不同类型马尾松土壤贮水能力差异明显,表现为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高密度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约是高密度马尾松林的1.25倍。③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量在14.68-29.56m^3·hm^-2之间,土壤侵蚀量在2.01~4.15m3·hm^-2之间,且均以栎类次生林最优,松柏混交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低。总体而言,综合利用抚育择伐和人工诱导自然更新的方法,人工诱导马尾松纯林逐步向针阔混交林发育,可更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17.
闽南山地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闽南山地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大量调查,分析了经营混交林与纯林对生物量及土壤肥力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林地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明显改善。建议今后应尽量避免连茬经营人工纯林,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沿海贫瘠山地马尾松低产林套种柳杉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高海拔贫瘠山地马尾松低产林林冠下套种柳杉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低产林套种柳杉后形成的异龄混交林种间关系较为协调,抗逆性增强,林分小气候和土壤肥力得以改善,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林分生产力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混交林中20a生的马尾松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6.8m、10.5cm和0.0306m^3,比未套种的同龄马尾松低产林分别提高了30.77%、25、00%和94、90%;而柳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及材积也分别比其纯林提高了10.94%、8.16%和27.92%。混交林分蓄积量分别是马尾松和柳杉纯林的5、19倍和1.21倍,单混交林中马尾松的蓄积量就比其同龄的低产林分提高了98.01%,可增加经济收入约12544.8元/hm^2。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信息     
“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研究”通过评审由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南京林业大学、曹汉祥、陈金林、林永清、黄昌春、吴厚杰组织承担的”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研究”课题最近由三明市科委组织通过评审和推荐。该研究通过对杉木、马尾松、木荷林及其四种不同混交林生长状况、生长过程、林下土壤养分以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揭示纯林混交林生长规律、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林木生长与土壤养分尤其是微量元术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混交林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调节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的含量。试验中,杉木、马尾松、木荷林的每…  相似文献   

20.
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人工混交林的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4个林分的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人工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