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冬季养生特点 冬季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使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养生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要根据万物收藏、肾气水旺的特点,在运动量、健身部位、保暖方法等几个方面注意调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让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学养生吧。(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相似文献   

3.
“冬至”前后,人们纷纷进补,以蓄积营养,强身健体。千百年养生实践证明,寒风刺骨、大雪封地的冬季,确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中医认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乃“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进而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许多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养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0,(1)
保健:冬季由于风冷雨寒,昼短夜长,在养生保健上,主张“养藏之道”。就是说,冬季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居的时令,要注意避寒取暖,不要轻易扰动阳气,以保养人体闭藏机能,“逆之则伤肾”。起居: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易损津液,以早睡晚起为好。早睡养阳气,晚起养阴气,避免皮肤过长裸露在风寒中。这是因为,北风凛冽,寒潮袭来时节,皮肤表面及皮下水分极易干燥。因此,皮肤保暖保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冬春换季时节气温虽然略有升高,但忽冷忽热、反复无常,是流感、肺炎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中医养生认为这个时节吃东西也有些讲究。1.韭菜、羊肉可生发阳气中医认为,冬春换季时节是阳气上升的季节,按照"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此时要特别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温性食物,不仅能  相似文献   

6.
冬季气温下降,外界阴气占主导地位,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对增加.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注重养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严寒的天气也使人们的代谢升高,皮肤血管收缩散热也较少.因此在冬季饮食调配上,可以多增加一些膏粱厚味,如炖肉、熬鱼、火锅等.具体来说,冬季饮食养生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崇奉“中和”之道,创建中和医派,倡导治疗目的是实现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因此要重视自然、社会、气候、食物、水源、情志、劳逸、阴阳、气血津液代谢与人体的关系。将中和观视为中医学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和养生观的核心与精髓:认为身体健康有中和;身体疾病为失中和;主张治疗疾病求中和;养生保健顺中和。  相似文献   

8.
玉华 《新农村》2007,(1):33-33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在这个个时期进补,可滋补五脏,营养机体,强健体质,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冬季重视养生因不同的人群而异:健康人的防病,亚健康状态人的体质调节,病人的辅助治疗,大病重病和手术后的康复。总之,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利用冬令的有利时机调理身体,以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9.
秋天最有利于去旧更新,调养生机,稍加滋补,可祛病延年。中医讲究"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下面介绍几个秋季养生食疗方。一、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秋天气候较干燥,人体需要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并不能解决秋燥带来的缺水问题。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冬季养生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古书《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适当早睡晚起,可使人们在第二天精力充沛地去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黄扬 《油气储运》2005,(12):48-48
胡萝卜可以消食,祛痰、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冬季食用胡萝卜可以预防疾病,有利健康。但是有研究证明:胡萝卜素与酒精一起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而引起肝病,因此胡萝卜是不能与酒同食。  相似文献   

12.
寒冷的冬季人体受过冷或过热刺激后,会严重损伤人体的热平衡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并且难以痊愈。所以,寒冷的冬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冻伤和烫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泡脚四不宜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随着天气转凉,由于寒冷的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易诱发多种疾病。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14.
如今已进入冬季,一到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会感到手脚冰凉,所以泡脚养生便成了很多人入冬的习惯。下面中医教你冬季如何泡脚。一、生姜祛寒: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  相似文献   

15.
正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主力军",各类保健品、食品等均有不同含量。我公司是专业从事生物产品研究及生化产品检测的机构,其中从大豆、玉米中提取蛋白养生粉。技术简单易学,原料易购,15公斤大豆、玉米可提取1公斤蛋白养生粉。每公斤成本250元,市场价680元。全套设备8800元,免费培训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也变得活泼精神起来,春季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节。想养生,就必须知道一些养生常识。那春季养生小常识具体有哪些呢?春季宜养神。专家介绍,冬去春来,大自然阳气开始生发,人体也一样进入阳气生发之时,容易阳亢阴虚而伤心神;此外,肝血养心神,春季肝阳偏旺,也容易导致心神失养。这些,正是我们出现春困、烦躁、情绪波动等情况的原因。春季宜养脾胃。肝属木,脾属  相似文献   

17.
羊肉药膳7款     
羊肉性温热,温热对人体而言就是温补,特别适合在冬季食用。如果将羊肉与某些食物合并制成膳食,养生的功效更好。下列7款药膳可供选用。  相似文献   

18.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能量消耗、基础代谢都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冬季又是人体“藏”的时候,于体内贮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作好准备。但是如果所摄取的热量在严寒的冬天满足不了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容易造成机体衰退和抗病能力的低下,如感冒、哮喘、气管炎等旧病复发。所以,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20,(1)
正进入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冬季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如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抵抗力下降,一些"老毛病"特别容易复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便是其中之一。研究显示,寒冷环境中,血管持续收缩,出汗较少,且血液粘稠运行缓慢,冬季的血压居高  相似文献   

20.
农百荐书     
正书名: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出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59.00元编辑荐语:本书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从人体脏腑的补益、阴阳气血的平衡、九种体质的调理、人体对二十四节气变化的适应等多角度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饮食养生思想以及行之有效的食养、食补、食疗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给出了具体的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