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小鹅瘟高免血清的研制与应用张道华(湖南生物药厂,长沙410007)唐启松(武冈县种鹅场)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目前防治小鹅瘟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小鹅瘟弱毒疫苗和抗小鹅瘟高...  相似文献   

2.
1小鹅瘟 小鹅瘟(GP)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雏鹅病毒性肠炎(GoslingViralEnteritis),是由小鹅瘟病毒(goslingplaguevirus,GPV)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4-20日龄雏鹅和雏番鸭的高致死性疾病,称为小鹅瘟或Derzsy's病。本病以消化道,尤其是小肠部位典型纤维素性栓塞病变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100%,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早在1956年,我国学者方定一教授首先发现了此病,认为其病原是鹅细小病毒,并将该病命名为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小鹅瘟的病理变化与1998年程安春等报道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gosling new type viral enteritis,GNTVE)极为相似,病理变化都表现为严重的广泛性卡他性肠炎。但是,小鹅瘟一旦与鹅副粘病毒病、鸭瘟、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近况曹立松,谢三星安徽农业大学(230036)小鹅瘟(GP)是由小鹅瘟病毒(GPV)所致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渗出性肠炎为其主要特点,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  相似文献   

5.
丁立英 《北方牧业》2003,(17):18-18
一:种鹅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预防往射小鹅瘟疫苗.免疫后15~90天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在1月龄内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束经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种鹅经免疫后期(即100天后)的雏鹅在出壳后48小时内预防注射小鹅瘟疫苗,免疫9天后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雏鹅注射后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的诊断左秀峰(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276600)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995年,莒南县暴发小鹅瘟,发病鹅精神萎顿、麻痹、死亡率高。该病以渗出性肠炎、心肌炎和全身败血性病变为特征。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一、流...  相似文献   

7.
防治小鹅瘟     
防治小鹅瘟陈怡泽,余学明,黎小燕(茂名市畜牧局广东茂名525000)(茂名市饲料厂广东茂名525000)小鹅瘟是严重威胁小鹅群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系一种大型病毒,存在于病鹅的肠道,肝、脾、脑及血液中。在自然情况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病鹅直接...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GP)活疫苗是用小鹅瘟(GP)弱毒株接种鸭胚,收获培养物加入适量保护剂,经冷冻真空干燥而制成。呈粉白色或淡红色疏松海棉状固体,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成均匀悬浮液,可供3日龄以上雏鹅及成鹅预防小鹅瘟用。在无母源抗体干扰情况下,雏鹅免疫接种后3天即可产生免疫力,不再发生小鹅瘟;成母鹅接种后,半个月到1年内所产蛋孵育的后代能抵抗小鹅瘟病。小鹅瘟(GP)活疫苗使用方法:①注射法。以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为稀释液,按瓶签标记组织含量做10倍稀释,每只雏鹅皮下(股内侧或胸部)注射0.2毫升。成母鹅于产蛋前…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养鹅业威胁极大。本病在广州、湖北一带流行.2007年8月至9月.驻凉山某部副业组所养雏鹅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经初步诊断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10.
4小鹅瘟的流行与有效防治措施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自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作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使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几年来笔者在临床诊治鹅病时,发现小鹅瘟发病率较高,即使雏鹅实施了小鹅瘟疫苗免疫仍有部分鹅群发病,给养鹅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几年来临床实践诊治小鹅瘟的体会浅谈如下。一、小鹅瘟的流行情况病鹅和带毒鹅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污染小鹅瘟病毒的饲料、饮水、工具、种蛋进行传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营养缺乏使雏鹅体质弱、抗病力低而易感本病,无母源抗体又未实施疫苗免疫的雏鹅易感,种蛋来自不同种鹅场或来自发病鹅场的雏鹅也易感。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的雏鹅群,实施小…  相似文献   

13.
叶健强 《动物保健》2008,(10):14-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新型病毒,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14.
靳兆江  刘颖 《中国家禽》1998,20(3):45-45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制靳兆江苗宏光谷德俊李忠(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齐市161000)刘颖祖全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局齐市161000齐齐哈尔市郊区养鹅户刘某,于1997年从个体孵鹅户购进300只未经小鹅瘟免疫的雏鹅,8日龄时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病的防治姜惠洁刘力威(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150086)(黑龙江省兽研所)小鹅瘟病是养鹅业危害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随着鸭胚弱毒疫苗及抗小鹅瘟血清或抗小鹅瘟卵黄抗体提取液等生物制剂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该病流行,但由于现地条件差异,致使目前小鹅...  相似文献   

17.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做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20多年来,用雏鹅用活苗免疫10余亿只雏鹅和雏番鸭,保护率达95%左右。上述三种生物制剂能有效地控制和防制本病的流行发生。但近期,小鹅瘟在许多地方又流行发生,造成较高死亡率,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为此特作如下论述,供同行和生产者防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建立有效的小鹅瘟检测方法。通过利用鹅细小病毒免疫实验鹅,提取抗体(IgG),并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染色。利用制备的荧光抗体来对小鹅瘟病例进行直接免疫荧光诊断。经实验,制备出的鹅IgG荧光抗体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并建立较为高效的小鹅瘟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尚志市一养鹅场6月中旬发生了个别雏鹅死亡,经诊断,确诊为小鹅瘟。现将其流行及防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免疫预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肉类绿色食品的新需求,发展规模化养鹅已成为农村养殖专业户的一项重要养殖业。然而由于养鹅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对鹅的疾病防范缺乏有效的措施,疫病免疫效果差,造成鹅群患病多,特别是雏鹅发生的小鹅瘟常导致大批死亡。据报道,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生小鹅瘟死亡可达95%~100%,因此要做好小鹅瘟的免疫防制工作。一、小鹅瘟免疫失败的原因目前许多养鹅户都采用预防接种和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作为控制和治疗小鹅瘟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免疫程序、疫苗类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