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熟油菜新品种在衡阳县田间试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于衡阳县推广种植的三熟制早熟油菜新品种,对湖南农业大学提供的5个油菜新品种(湘油514、沣油847、沣油320、湘油420、湘油104)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均可在5月1日前成熟收割,不影响当地早稻的抛栽,尤其是湘油104比对照丰油730早7 d成熟。5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湘油104,显著高于丰油730。沣油847和沣油320产量与丰油730未达到显著差异,可考虑作为丰油730的替换品种。  相似文献   

2.
油菜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考察早熟品种在稻-稻-油三熟栽培地区的适应性及其特征特性,采取直播方式,对不同来源的10个早熟材料进行了早熟性、产量和抗性等的比较。结果表明:从早熟性来看,G-7和德油早1号成熟期最早,杂1062、早0902和早0904成熟期较早;从产量来看,早0902、早0904和G-7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通过对综合性状的考察,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早0902、早0904和G-7三个品种可以作为湖南省境内稻-稻-油三熟制栽培的早熟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3.
王必庆  王国槐 《作物研究》2011,25(3):269-271
油菜早熟品种能够满足油—稻—稻一年三熟制需求,综述了油菜早熟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及内源激素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早熟油菜的良好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杨振武 《作物研究》1994,8(2):47-47
棉花与油菜套种栽培技术杨振武(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415600)1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格棉花与油菜套种的棉花品种主要有泗棉2号、湘棉15号等。油菜应选择高产、早熟或中熟偏迟的高杆品种,如杂交油菜秦油2号,双低油菜湘油13号,还有湘油10号等。棉油两熟套种,...  相似文献   

5.
油菜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必庆  王国槐 《作物研究》2009,23(5):336-338
根据油-稻-稻三熟制和油菜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对油菜早熟品种需求急迫。通过探讨油菜早熟性的选择依据、早熟性遗传、早熟相关基因及甘蓝型早熟油菜选育的方法等,综述了油菜早熟性的研究进展,并就油菜早熟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仙游县冬种油菜的生产水平,于2008年引进“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个,分别在仙游县游洋镇、钟山镇、石苍乡进行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华油杂10号、湘油杂5号、中双9号、胡油1号、丰油701等5个产量在200kg/667m^2以上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用中双9号早花植株作母本、湘油15号早花植株作父本杂交,经长沙—昆明穿梭育种,早熟性状定向选择,育成在长沙地区10月20日左右播种、4月20日左右成熟的湘油420,成熟期比一般品种在迟播近1个月的情况下,早熟15~20 d。该材料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17.39μmol/g,含油量40.08%,在45万株/hm~2左右密度下,株高155 cm左右,适合油—稻—稻三熟制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9.
道县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连续3年开展"稻—稻—油"三熟制模式生产,实现了粮、油双丰收。"稻—稻—油"三熟制生产存在生产季节偏紧、劳动力缺乏、秋冬干旱以及低温影响油菜冬发等障碍因素,可以通过科学选择早中熟品种、合理安排播插期、机械化生产、减灾避灾栽培等配套技术解决。  相似文献   

10.
“稻—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县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已由传统的“稻—稻—油”逐步向“稻—油”转变 ,2 0 0 1年“稻—油”模式已超过1.8万 hm2 ,占全县稻田面积的 6 7%。1 “稻—油”两熟模式的效益“稻—油”两熟模式是理想的水旱轮作方式 ,不仅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季节矛盾小 ,而且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一季中稻通过油菜秸秆还田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普及旱育秧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 0 0 1年平均产量已超过 82 5 0 kg/ hm2 ;油菜通过推广“湘杂油 1号”等优良品种 ,普及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增施硼肥 ,2 0 0 1年产量已达 2 2 5 0 …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湖北省开始推广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据1963年统计,全省晚茬油菜(包括一季稻和双季稻茬口)近30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15%左右。到七十年代初期,三熟制油菜发展很快,1975年已达100万亩,约占油菜总面积的40%。但由于三熟油菜发展历史短,单位面积产量低,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油料所从1974年以来,开展了水田三熟制油菜高产栽培的研究,供试品种“甘油3号”,  相似文献   

12.
镇稻10号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被列为江苏省2010—2011年主推品种和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实施品种(2010—2013年)。为了规范镇稻10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镇稻10号在适宜推广的江苏省沿江、苏南稻区种植的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育指标和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为镇稻10号大面积生产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湘油13号     
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3号(原编号224-2)系湖南农学院油料研究所用国内优质油菜品种湘油11号与早熟品种湘油10号杂交选育而成.1990~1993年参加湖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在三年区试中,产量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1992年4月通过专家组的现场评议,1994年通过湖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杂油6号是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为湘油15号,父本为742.在湖南省和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5.35kg/hm2和2 309.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54%和21.53%,均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种子含油量为42.37%,粗蛋白含量23.33%,油中芥酸含量0.46%、饼中硫苷含量24.16μmol/g.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游及邻近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六安市裕安区油菜主推品种.[方法]引进并组织了部分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步筛选了徽油杂1号、秦油10号、绵新油78、德新油88、德旺油5号、德润油8号等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结论]结果为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过1996~1998 年的攻关研究与开发示范,在优质食用稻新品种(组合)筛选,调优、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及优质食用稻米综合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筛选出了中鉴100、新香优463、香两优68、丰优早11 号、浙9521、湘晚籼10 号、新香优63、新香优277 等18 个达到或接近目标性状的新品种、系(组合);探明了 N, P, K 等大量元素和 Mg, Mo, S, Se, Zn, Cu 等中微量元素对优质食用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找出了适合种植优质食用稻的土壤类型;提出了改善优质食用稻卫生品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建立了优质食用稻“三高一少”栽培技术体系;对优质食用稻米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研制出了银针米系列、香丝苗系列和珍珍米系列优质营养配方米品种。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以中熟品种湘油15号为对照,2010~2011年在长沙对3个早熟油菜材料杂1613、005和G7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材料比中熟品种现蕾、初花和终花都早,具有苗期短、蕾薹期和角果发育期长的特点。各油菜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早熟材料苗期越短,功能叶片中的GA3含量越高,ABA的含量越低。营养生长期,各个早熟材料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湘油15号低;生殖生长期,仅杂1613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早熟材料的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期均低于对照湘油15号,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湘油15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制定合理的早熟冬油菜品种的施肥方案,以适宜“稻—稻—油”三熟制的早熟冬油菜高产栽培,于2018-2019年选用早熟品种湘油420、湘油103和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湘杂油710×1035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播种45 d后间隔15~20 d取样,监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比较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发现:早熟品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主要分布在开花期—角果发育期,且净增量最大时期出现较晚,明显延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苗期—开花期)。两种熟期品种叶部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最大的时期均为苗期,但该期叶部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占比早熟品种低于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7个百分点,氮、磷、钾素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19、25和18个百分点。两种熟期品种茎部干物质净增量最高时期均为开花期,而积累次高时期,早熟品种(角果发育期)滞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蕾薹期);茎部养分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品种根部干物质净增量在开花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或开花期最大;早熟品种根部养分积累明显迟于常规熟期品种,主要表现在两种熟期品种氮素净增量均在苗期最大,但其占比早熟品种(41.8%~55.2%)低于常规熟期品种(57.0%~63.0%),磷素和钾素净增量早熟品种在蕾薹期或开花期(两个品种不同)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最大。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和常规熟期品种均在角果发育期净增量最大;早熟品种生殖器官氮素净增量在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而常规熟期品种主要发生在开花期(62.0%~71.7%),早熟品种磷素净增量主要发生在角果发育期(61.0%~73.8%),而常规熟期品种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钾素积累趋势与磷素类似,只是不同熟期品种间的差异相对小于磷素,说明早熟品种的生殖器官养分积累也相对滞后,其中氮素和磷素的滞后比钾素明显。综上,认为相较于常规熟期品种,早熟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出现不同程度的延后。因此,在早熟品种种植中,可采用基肥+追肥的施肥措施或应用缓控释肥,且相对于常规熟期品种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或缓控释肥的后期养分释放比例。  相似文献   

19.
常杂油2号(G212A×S15)为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两系法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2010年进入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3月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常杂油2号(审定编号:湘审油20110061。该品种具备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2009年开始生产试验和高产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早熟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湖南双季稻区冬季种植的双低早熟油菜品种,2010 ~2011年在长沙引进12个油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3号和青杂7号生育期最短,为195 d,比对照(杂1613)早4d,但产量较低,而G-11产量最高,达3 1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8.76%,生育期比对照短2d.通过对12个参试品种的综合考察,2010 - 14、早0902、G-7和G-11产量优势明显,早熟性强,适宜在湖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