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笔者于2005年3月一2005年4月对湖南省宁乡地区四个中小型种猪场2004年度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做好疾病防制工作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哺乳仔猪死亡的确切原因,寻找出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相应对策,于2011年用1年时间对江苏省溧阳市一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2011年度哺乳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从母猪饲养管理、仔猪的保育和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养猪生产中常见哺乳期的仔猪死亡,也是导致养猪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影响集约化养猪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本研究以江苏地区某个体猪场作为参考对象,初步调查了该场2015年仔猪死亡原因情况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据此提出相应防控对策如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等,以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正1980年Alexander就提出了仔猪早期断奶的概念。仔猪隔离饲养可减少由于与母猪接触感染造成的仔猪疫病,降低免疫应激,进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及仔猪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早期断奶带来的仔猪腹泻问题一直是仔猪早期断奶后饲养管理中颇受关注的问题。1仔猪腹泻原因  相似文献   

5.
引进仔猪死亡原因调查陈宗章(青海青稞酒厂养殖场,互助,810500)1991~1994年我场引进仔猪共4000头,育成3433头,死亡567头,经济损失共68735.10元。笔者现对本场引进仔猪的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仔猪死亡原因仔猪在引进后的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6.
《猪业科学》2017,(12):30-30
<正>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有超过1.16亿头新生仔猪被母猪压死,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600万头新生仔猪被母猪压死,给很多猪场带来了困扰。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仔猪被踩/压死是断奶前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仔猪被压死的原因有很多,如母猪奶水少仔猪饥饿,环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1年以来,仔猪腹泻成为河南省信阳地区产房仔猪伤亡的主要原因,对养猪业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为摸清信阳市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2013年1月-12月,对全市6个生猪养殖县(区)的仔猪腹泻疫情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调查范围追溯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调查区域是养猪数量较多的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3)
<正>哺乳仔猪成活率低是导致猪场繁殖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初生仔猪每死亡1头即损失56.7千克饲料(许振英,1989),所以研究哺乳仔猪死淘原因、提高成活率,对改善猪场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对某规模化猪场2016年1—12月哺乳仔猪的死淘原因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现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仔猪断奶前的死亡数一般占出生总活仔数的5%~15%左右,各猪场间差异较大,低的仅为5%左右,高的15%以上。本文将漳州某规模化猪场从1999年~2001年的3年时间,哺乳仔猪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表1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情况表从以上死亡原因分析,腹泻是哺乳仔猪死亡的头号杀手,占总死亡率的42.73%,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仔猪初生重小(指0.5kg以下)和弱的仔猪及产后不能站立未能及时吃到初乳的仔猪,排在死亡数的第二位,占18.48%;其后依次为压死、不明原因死亡及冻死。1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因素可…  相似文献   

10.
我县在牲猪生产工作中,往往重视基础母猪的生产,强调发展数量,而对母猪繁育和仔猪质量重视不够,特别对仔猪的防疫与育成比较忽视,造成了仔猪大量死亡。为了查明仔猪死亡原因并给建立完备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提供依据,我县组织了仔猪死亡原因调查小组,按我县母猪生产的分布情况,分别对鸣凤镇、茅坪场镇、花林寺镇、旧县镇、洋坪镇进行了调查,以1992年母猪、仔猪数量为基数分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引起仔猪断奶综合症的原因,仔猪断奶综合症主要源于仔猪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仔猪断奶后腹泻、水肿和内毒素休克等疾病,是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被称之为仔猪断奶综合征。综述了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这对畜牧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仔猪腹泻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养猪场实地调查等方式,总结探讨仔猪腹泻的原因。结果:传染性因素与非传染性因素是导致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探讨仔猪腹泻的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能有效预防仔猪腹泻,促进仔猪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越来越多。生猪的健康是养猪场产生良好效益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哺乳仔猪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养猪场后续的生产效益。哺乳仔猪腹泻是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的一种典型的多病因疾病,也是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美国、日本等国家发生大规模哺乳仔猪腹泻,导致大量哺乳仔猪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2014年上半年国内部分养猪场也发生了哺乳仔猪腹泻,给养猪场造成了一定损失。本文针对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安全、方便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以来,我国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存栏数大幅下降,如何提高生猪存栏量,提高仔猪成活率,是规模猪场面临的重要问题。林州市地处河南北部,进入秋季以后,气温逐渐变低,仔猪死亡原因复杂,与其自身机能发育不全、饲料营养、环境温度、细菌、病毒等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降低仔猪死亡率,要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仔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汪伟 《养猪》1990,(4):13-13
在养猪生产中,降低周龄乳猪死亡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我们针对周龄仔猪死因,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周龄仔猪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981—1988年,我所试验猪场共产仔猪1752窝, 产活仔19367头,断奶仔猪死亡2774头,其中1周龄死亡1947头,占至断奶仔猪死亡的70.19%,可见断奶仔猪成活数与周龄仔猪成活数呈正强相关(γ=0.68)周龄仔猪死亡原因主要是下痢和压死,其次是冻死和饿死。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6.
仔猪拉稀是养殖过程中最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是笔者从事基层兽医工作中遇到的仔猪拉稀实例,将原因分析及防治做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1 基本情况 2019年7月2日甘肃省永靖某猪场,6月20日出生仔猪12头,到6月27日个别小猪出现拉稀现象,到7月2日由于治疗不及时已死亡7头.  相似文献   

17.
中小规模猪场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全国畜禽健康监测系统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我国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0.9头,活仔数10.0头,断奶时存活8.9头,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达11%。据笔者调查研究,在我省的中小规模猪场仔猪的死亡率有的可达25%,甚至更高。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引起仔猪死亡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断奶前仔猪的成活率,提高养猪生产的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原因分析1.1分娩研究资料表明,平均每窝仔猪出生时已有0.9头是死亡的,母猪分娩引起的仔猪死亡率往往随窝产数的增加而增加,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产程过长所致。产程过长极易导致仔猪缺氧,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生猪市场的波动,生猪养殖队伍也随之起伏。生猪养殖量的扩张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几率,到2011年末,我县生猪年发展量达到80万头。而在当前生猪生产中发现,仔猪腹泻病仍然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仔猪腹泻导致的仔猪死亡约占仔猪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生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症状不一,在生产中只有详细掌握仔猪各种腹泻病的病因、症状、流行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取得好的  相似文献   

19.
仔猪黄白痢病是仔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严重地影响了仔猪的生长与育成。仔猪黄痢病又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造成1~7日龄仔猪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仔猪白痢病的病原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孢球虫等,是8~30日龄仔猪生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前我场临床上用抗菌素疗法进行治疗,但价值高,疗程长,效果低,1992年,我场应用了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复方氯化钾注射液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使用方便,价格低,疗程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正双 《中国猪业》2019,14(5):91-94
仔猪哺乳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阶段。为探究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仔猪成活率。通过对25户养殖户哺乳仔猪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发现造成哺乳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冷冻、饿死、压死等,针对死亡原因提出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仔猪护理及疾病综合防治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