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镉对锌、硼、锰、钼、铜和铁元素在水稻幼苗中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根、叶鞘和叶片中锌、硼含量,降低其中的铜含量;提高水稻叶片中锰和钼含量,降低根中锰和钼含量;提高水稻根中的铁含量,而降低叶鞘和叶片中铁含量。镉对锌、硼、锰、钼、铜和铁元素累积的影响是水稻幼苗缓解镉毒害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贵州栽培药材龙胆的质量评价及用药部位的选择提供参考,测定了龙胆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龙胆苦苷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龙胆不同部位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分别为:根3.633 %、茎1.256 %,叶1.958 %,达到了<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含量标准(龙胆苦苷含量不得低于1 %),栽培药材龙胆可作为商品来源替代野生中药材龙胆.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南省牧草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牧草营养及动物营养的需求特点,利用铁、锰、铜、锌、硼、钼、钴等几种微肥进行组配,来研究其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其目的为生产提供不同用途的富含微量元素的优质牧草。结果显示:CD组配能促进紫花苜蓿第二茬铁、锌、硼,第三茬铁、锌、硼、铜含量的显著增加;及除第二茬钴外的各茬元素积累量增加。C1D1组配能促进紫花苜蓿第一茬钼、钴、硼,第二茬锌、钼、钴、硼、铁,第三茬铜、锌、硼、铁、锰含量的显著增加;及除第二茬铁外的各茬元素积累量增加。C1D2组配能促进紫花苜蓿第一茬锌、钼、钴,第二茬锌、钼、钴、硼、铁、锰,第三茬锌、钴、硼、铁、锰含量显著增加;及除第二茬铁外的各茬元素积累量的增加。C2D1组配能促进紫花苜蓿第一茬锌、钼、钴,第二茬铜、锌、钼、钴、硼、铁、锰,第三茬钼、硼、铁含量显著增加;及除第二茬铁外的各茬元素积累量的增加。C2D2组配能促进紫花苜蓿第一茬铜、锌、钼、钴,第二茬锰、铜、锌、钼、钴、硼、铁,第三茬锰、锌、钼、钴、硼、铁含量显著增加;及各茬元素积累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扩展坚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方法及坚龙胆药材资源的更好利用和临床应用,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简称HPCE)测定坚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并对坚龙胆的不同部位、不同炮制品中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PCE法测定龙胆苦苷在0.06~0.48 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1.31%,RSD为1.99%,该方法准确性、重现性好;坚龙胆不同部位、不同炮制品中龙胆苦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其根含量>叶含量>茎含量,生品>炮制品。  相似文献   

5.
铜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平铜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铜能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施铜200 mg/kg效果最好,草产量比CK显著提高1328.15 kg/hm2(P<0.05)。喷施铜肥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铜、锌和磷的吸收,适量则能显著促进对铁、硼、硒、钙、钼、锰和钴的吸收。喷施铜肥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钙的含量;而未显著影响铁和硼的含量;适量则能显著提高硒、磷、铜、锰和锌的含量;过量则显著降低钴和钼的含量。紫花苜蓿钙、钴、钼、铁、硼、锰的含量和吸收量随施铜量增加而降低,硒、磷的含量和吸收量随施铜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铜的含量和吸收量随施铜量增加而升高,锌的吸收量随施铜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含量却随施铜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锰钼配施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其中以单施钼产量最高,硼钼配施次之.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产约54.75%、40.34%.硼锰钼不同配施对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不同.硼锰钼配施降低了苜蓿铁、锰、锌含量,其中以硼钼配施降低效果最显著;施微肥可以提高苜蓿铜含量,其中以硼锰钼配施效果最好;而硼锰、硼钼配施可分别显著提高硼、钼含量.硼锰钼配施提高了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产量,其中单施硼显著提高了苜蓿铁、锰、锌产量,单施钼及硼锰、硼钼配施分别显著提高了苜蓿铜、硼、钼产量.  相似文献   

7.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州栽培中药材龙胆根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为3.633%,超过《中国药典》2005版中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不得<1%的最低限度标准,可作为商品来源替代野生中药材龙胆。  相似文献   

8.
滇龙胆为龙胆科重要资源植物,本研究以云南临沧栽培滇龙胆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龙胆根、茎、叶、花各部位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的含量具有影响.木瓜茶树滇龙胆套种时根部龙胆苦苷含量最高(3.80 mg/g),荒坡种植时叶(1.34 mg/g)、花(1.22 mg/g)部龙胆苦苷含量最高;4种栽培模式滇龙胆根均可作为龙胆药材入药,质量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滇龙胆质量控制、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锌与不同营养元素配施对香稻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锌以及锌与钾、镁、铁、锰、铜、钴、钼、硼等营养元素配施对香米中营养元素含量和香稻产量的影响,同时从光合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角度对产量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以及抽穗后7 d和14 d分3次叶面喷施锌、锌与镁、锌与镁和钾以及锌与镁、钾、铁、锰、铜、钴、钼、硼等营养元素均能显著提高香米中所施用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锌与镁钾铁锰铜钴钼硼等多种营养元素的配施,显著提高了灌浆中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量也明显较高,最终表现为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微量元素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2002年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开展了施用中微量元素对高脂肪和高蛋白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镁、硼和钼对高脂肪大豆的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增产幅度为9.1%~15.8%;镁和铜对高蛋白大豆有增产趋势。中微量元素硫、镁、铜、锌、硼和锰均能提高高脂肪大豆的脂肪含量,提高幅度为0.21%~0.35%锌和锰可增加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为0.15%~0.44%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不同器官元素分布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施肥条件下玉米不同器官干重、元素分布的比值变化,揭示施肥对作物的影响。【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钾肥(NPK)5个处理,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成熟期农大108玉米茎秆、叶片、籽粒的干重以及N、P、K、Cu、Zn、Fe、Mn等元素分布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玉米干重及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的分布存在差异,N含量为叶片>籽粒>茎秆,P含量为籽粒>叶片>茎秆,K含量为茎秆>叶片>籽粒,Fe含量为叶片>茎秆>籽粒。施肥降低了不同器官间N、P、K、Fe元素含量的差异,改变了不同器官干重与Cu、Zn元素含量在整株中的相对比值。除个别处理外,N、P、Fe与Cu、Zn元素的对施肥的响应趋势具有一致性。同时,玉米不同器官元素分布对不同肥料组合的响应存在差异性,N、P、K元素对不同肥料组合响应程度较大,Cu、Zn、Fe、Mn微量元素响应较小;玉米茎、叶对不同肥料组合响应程度较大,籽粒较小。从总体上看,NPK处理对玉米元素分布的影响高于NP、NK、PK处理。另外,玉米不同器官元素的分布受肥料交互效应的影响。【结论】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不同器官元素分布影响的趋势与程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施肥可以改善作物养分在不同器官的分布,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在迁栖地武汉植物园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珍稀植物叶片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与其生长的土壤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顺序为Fe>Mn>Cu>Zn>B>Mo,其质量分数均值大小和全国均值相差不大。21种珍稀植物叶片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其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Fe>Mn(或Mn>Fe)>B>Zn(或Zn>B)>Cu>Mo。与植物正常生长地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范围相比较,21种珍稀植物中,Mn质量分数偏高,部分植物Fe质量分数较大,Cu、Zn、B质量分数较为正常,Mo质量分数偏低。生物吸收系数顺序则为Zn>Fe>Mn>B>Cu。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专用叶面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白美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00-2500
[目的]为铁皮石斛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移栽后15 d开始对其喷施专用叶面肥(N∶P2O5∶K2O=25∶13∶13,N、P、K总含量51%,B、Fe、Zn、Cu、Mn、Mo总含量1%),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5次,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叶面肥对铁皮石斛单株鲜重、茎多糖含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叶面肥可促进铁皮石斛茎叶伸长生长,茎节、直径加长加粗,平均单株鲜重(6.6 g)明显高于对照(4.45 g),但多糖含量(167.45 mg/g)较对照(172.4 mg/g)略低;喷施叶面肥后,铁皮石斛平均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35 cm^2和1.25 mg/g。[结论]长期喷施专用叶面肥可促进铁皮石斛茎叶伸长生长、提高其茎叶比和产量、增加叶面积。  相似文献   

14.
芋对铁锰铜锌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法,研究了芋头对铁锰铜锌的吸收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芋对铁锰铜锌的吸收动态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幼苗期对铁锰铜锌的吸收较少,发棵期和球茎膨大期吸收积累速率迅速增加,球茎膨大后期对铁锰吸收稍有下降。全生育期对铁锰铜锌的吸收比例为1:0.13:0.12:0.22。幼苗期和发棵前期锰铜锌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柄中,铁主要分布在根中;发棵后期和球茎膨大期铁锰铜锌主要分配在芋球茎中,地上部分配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障碍与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物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中微理元素的营养障碍及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大豆连作播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钼,硼的含量低于轮作大豆(正茬),锌,锰,铁,铜含量的变化在不同年限规律不一致;不同生育时期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钼,锌,锰 ,铁,铜的变化趋势和植株钼,锌,锰,铁,铜的积累特征一正茬相似,但土壤有效钼的含量低于正茬,土壤有效锌,锰,铁,铜的含量总体高于正茬;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biomass dry weight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 of microscopic view to disclos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fertilizer effect on crop. Five fertilizer treatments: no fertilizer (CK), nitrogen phosphorus fertilizer (NP), nitrogen potassium fertilizer (NK), phosphorus potassium (PK), and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fertilizer (NPK) were designed. Field experiment on the response of biomass dry weight and N, P, K, Cu, Zn, Fe, and Mn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stem, leaf and seed of maize (Zea mays L.)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ap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weight and element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ere different. N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followed this order leaf〉 seed 〉 stem; P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was seed 〉 leaf〉 stem; K content was stem 〉 leaf〉 seed; and Fe content was leaf〉 stem 〉 se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educed the differences of N, P, K, and Fe contents of various organs, and changed the size order of the dry weight and the Cu and Zn contents of leaf, seed and stem. Except for individual treatment, the response direction of N, P and Fe elements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as similar to Cu and Zn. The response of element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combinations was also different. The response extent of N, P and K major elements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as larger than microelement of Cu, Zn, Fe, and Mn; the response extent of stem and leaf was larger than seed; the response to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 was bigger than NP, NK and PK. In the whole, response differences of element distribution to various fertilizer treatments were not remarkable. Besides,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mutual effect of fertilizer varieties. The response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various element distributions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had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djust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change the biomass dry weight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thus promote the uptake and cycle of nutrient. This investigation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high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公勤  车勇  王玲  李兆华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111-212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u处理对菠菜幼苗氧化应激反应、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分析菠菜的耐Cu机理,为筛选强耐Cu性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菠菜幼苗为材料,设置6组Cu处理浓度,处理7 d后,采样测试植物生物量、抗氧化物酶活性、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处理(50 mg/kg Cu浓度)时,菠菜幼苗体内Cu含量增加,但是并没有对植物的生长生理活动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叶部K、Ca、Mg、Fe、Mn、Ni元素含量,以及根部N、P、K、Ca、Mg、Fe、Mn、Zn、Mo、Ni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其原因可能是植物能够主动提升自身抗氧化能力(SOD、APX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将膜质过氧化伤害降至最低,避免Cu2+积累对植物产生的伤害。而高浓度Cu胁迫(1 000 mg/kg Cu浓度)时,菠菜幼苗体内的Cu含量增至最大值,SOD、CAT活性虽有增加但是也无法抵御高浓度Cu对膜质过氧化的严重伤害,幼苗叶部的N、P、K、Ca、Mg、Fe、Mn、Mo、Ni含量,以及根部P、K、Mg、Fe、Mn、Zn、Mo、Ni含量显著下降,生物量降至最低,高浓度Cu胁迫已超过了植物抵御胁迫伤害的能力,严重抑制了植物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结论】菠菜幼苗能够表现出较强的耐Cu性,将其作为Cu污染土壤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8.
微肥对大豆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叶面喷施和底施两种施肥方式,研究了在叶面喷施的方式下锰、硼、锌、铁、铜、钼,以及在底施的方式下锰、硼、锌、钼、硫对东农42、东农47和绥农14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的影响,东农42的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微肥处理下,均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最高,东农47则是在各种微肥处理下油分含量最高,高蛋白品种与高油品种对微肥的作用表现出相反的结果。不同的微肥对大豆的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影响,硼、钼和锌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有显著作用,硫、铁和铜对提高油分含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川北植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及分布特征,对广元市228份植烟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及硼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在不同植烟区域、土壤类型及海拔段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川北植烟区土壤有效铁总体上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平均含量为65.42 mg·kg-1;有效锰、铜及钼总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31.79、1.65和0.15 mg·kg-1;有效锌和有效硼总体处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0.90和0.19 mg·kg-1。土壤有效铁、锰、铜、钼平均含量在旺苍县较高,而有效锌和硼在剑阁县较高。有效铁平均含量在黄壤较高,有效锰、锌、钼在黄棕壤较高,而有效铜和硼在潮土较高。有效钼和硼平均含量在各海拔段无明显差异,有效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有效铜和锌在高海拔处(1 100 m)较高,而有效铁在低海拔处(500~700 m)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