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即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表现为疣状心内膜炎和纤维素性关节炎,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一、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猪对本病敏感。其他家畜、禽类和人也能感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俗称打火印),并可转为慢性的多发性关节炎。该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型呈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发生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又称为疹块型;慢性型主要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和增生性心内膜炎。猪丹毒杆菌在非芽孢细菌中是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细菌之一,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型三种,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对猪丹毒进行诊断,提出猪丹毒的防治措施,旨在降低猪丹毒的发生传染,为生猪养殖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范方胜 《农技服务》2014,(4):142-142,12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部分病例由急性型转变为慢性的关节炎型或心内膜炎型。本病主要侵害架子猪。人感染后称为类丹毒,其临床特征为指部或手部的皮肤出疹,有烧灼感和刺痛感,有时剧痒,但不化脓。本病的病原体是丹毒丝菌,革兰氏阳性,呈小杆状或丝状。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露天放置7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由于猪肉价格保持高位,有许多新养殖户尝试在这一块分一杯羹,但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传染病的风险,防疫也以猪瘟、口蹄疫为主,忽视了猪丹毒可能带来的损失。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性,亚急性和慢性型三种,其中急性败血性发病急、死亡率高。仔猪及成年猪都可发生猪丹毒,但以3~6月龄的架子猪最为多见。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季潮湿闷热时多发。多年来一直把猪丹毒与猪肺疫、猪瘟并列为猪的三大传染病,可见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别是急性败血型猪丹毒,若治疗不当,死亡率极高。本文对猪丹毒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了阐述,特别在治疗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短信平台     
△贵州读者(手机号:187××××0319)问:什么是猪丹毒病,怎样防治?答:猪丹毒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病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治疗不及时,则易转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者心内膜炎病。主要侵染猪,其他动物和人也可感染。该病会损伤猪的皮肤,通过吸血类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猪丹毒病是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热性并且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国家二类动物疫病,该种疾病还会传播给人类。在屠宰检疫过程中,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最为常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猪丹毒的临床症状,屠宰后和产地检疫要点,然后论述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1猪丹毒临床症状1.1急性型急性型猪丹毒病呈现败血症经过,个别患病猪在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倒地死亡,大部分患病猪发病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患急性猪丹毒的猪皮下脂肪呈桃红色,用刀切毛细血管出血浸润,表皮呈弥漫性炎性充血,即全身性皮肤充血,呈现一片红色,俗称"大红袍".  相似文献   

12.
二十二、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侵害架子猪(3~9月龄)。此病流行广泛,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1、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由消化道感染,潜伏期为3~5天。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病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呈全球流行,病原血清型较多,不同猪感染后潜伏期差异较大;本病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水平差的猪场,根据病猪发病缓急程度不同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疾病初期表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之后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发病越急死亡率越高;实验室诊断本病时主要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法进行确诊;预...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热病。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的败血型、亚急性的疹快型和慢性的关节炎及心内膜炎型,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各种年龄猪均易感,3月龄以下猪很少发生,6月龄以上猪发病率不高;以3-6月龄猪最为多发。猪感染丹毒杆菌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的败血症全身变化,亚急性型的特征疹块变化以及慢性型的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  相似文献   

16.
规模猪场猪丹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省部分规模猪场发生急性猪丹毒,给养猪场带来巨大损失。通过对临床上疑似发病猪进行细菌分离和PCR检测、序列分析鉴定,判定为猪丹毒杆菌;同时经过药敏试验,证实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头孢唑啉等对猪丹毒杆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侵入猪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现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1诊断要点1.1流行特点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自然条件下,3~12个月龄猪易感性最强。病猪和带菌猪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猪丹毒病特急性型96例,急性型16例,慢性型5例,发现只有特急性型脾脏白髓边缘区(Margiral zone)有“红晕”。为了进一步证实“红晕”病理形态学特征、出现规律和诊断意义,于1978年和1988年做了人工感染试检和电镜观察。确定了特急性型的病程为1—4天,红晕出现率98.9%,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红晕”病变固定,形态特殊。病变本质是猪丹毒病的急性出血性脾炎,其性质是出血性脾小体炎时的边缘区出血,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征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为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较多,冬季少发.人感染猪丹毒杆菌多是由皮肤损伤感染引起的,青霉素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天.初期多为急性型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病猪在尚未发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体温突然增高至42~43℃,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紫色,按压褪色.病重猪呼吸困难,3天左右死亡.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