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胆汁 (十二指肠液 )反流入胃并破坏胃粘膜所致[1~ 3] 。据报道 ,吸烟可致胆汁反流 [4.5 ] 。本文收集 37例有长期嗜烟史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在治疗期对戒烟者与未能戒烟者两组的药物疗效进行观察比较 ,以了解吸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本组 37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2~ 5 4岁 ,平均 32 .5岁。病程0 .5~ 4a,均有 5 a以上嗜烟史 ,烟量 0 .5包 /d或以上。主要症状有 :上腹隐痛 ,胀闷 ,多于餐后加重 ,可伴嗳气、口苦、恶心、食欲减退等。胃镜检查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表现 [1 ,2 ] :胃粘液糊内混有…  相似文献   

2.
正茵赭温胆汤系笔者多年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方,本方对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均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典型病例:某患者,女,32岁。主诉:胃脘部烧灼不适2年余,加重1周。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烧灼不适,伴反酸、嗳气,时有胃脘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给予口服制酸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每因情志不畅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反流性食管炎 (RE)并存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的临床与内镜特点。方法 :将内镜诊断的 1 0 1 6例 RE分为 RE+DU组 1 79例 ,RE组 837例 ,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RE+DU组男女比例 3.2 6∶ 1 ,平均年龄 (43.9± 1 .3)岁 ,老年占 2 5.7% ,中重度 RE占42 .5% ,具临床症状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显著高于 RE组。结论 :RE+DU患者年龄偏大 ,男性及老年者多 ,临床症状及 RE内镜程度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胆汁和十二指肠液的返流[1]。为预防胃大部切除后返流性胃炎,在胃空肠Roux-Y吻合转流胆胰液防治返流性胃炎启示下,我们对3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在胃大部切除后行胃空肠Roux-Y吻合术,与32例毕氏Ⅱ式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Roux-Y组38例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32~69岁,平均42.6岁;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毕氏Ⅱ式组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8~66岁,平均39.8岁;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反流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极少见,我院近15年来收治并经手术证实12例,现就其穿孔原因,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3:1,7~10岁2例,10~14岁10例,平均11.8岁。本组首诊误诊7例(58.3%)。穿孔至手术时间由3~48h不等,平均12h。1.2临床表现  本组有溃疡病史者3例,病史时间2~8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突发疼痛,恶心12例,呕吐10例,发热6例;腹肌紧张10例,压痛12例,反跳痛10例,肠鸣音消失8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相似文献   

7.
胆汁返流性胃炎91例临床分析林超英胆汁返流性胃炎,多指胃切除后,或虽未做胃切除术但因幽门机能不全,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胆汁返流到日引起的吻合口炎、残胃炎、胃窦炎。我们在1238例胃镜检查中,诊断为慢性胃炎的828例,其中胆汁返流性胃炎91例,占胃炎总数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少见[1],放在实际工作易误诊与漏诊。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不会恶变[2],1992年赵登秋报道十二指肠溃疡恶变2例[3]。作者复查本院1960~1990年30年间的病理检查资料,有十二指肠癌9例,其中1例属十二指肠溃疡恶变。1临床资料1.1本组9例,其中男8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7岁,40岁以下3例,5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51.5岁。1.2症状与体征:上腹闷痛6例,恶心呕吐4例,反酸嗳气3例,消瘦贫血3例,黄疸2例,腹部包块1例。1.3发病部位和病理诊断:详见附表。1.4临床诊断情况: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病毒性肝炎1例…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发生内疝并不多见。但一旦内疝形成后果严重,且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治。我院自1985~1992年共施行国大切除术1882例,术后发生早期输出段内如11例(占0.4%),为引起对本病的重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级资料:本组男10例,女1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5.8岁,均为慢性十二指肠球都渍疡、溃疡病合并穿孔和溃疡病合并出血者。1.2手术方法:采用毕罗氏匾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者1862例,华罗互式(结肠后)胃肠吻合者17例,胃十H指肠吻合宕3例。胃肠吻合采用近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蝶窦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34你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确诊后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34例中慢性炎症26例,真菌病4例.囊肿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34你均一次治愈.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3a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CT检查应作为诊断蝶窦疾病的常规方法;鼻内镜手术对治疗蝶窦疾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发现胆道或胃、十二指肠内蛔虫时,可借助圈套器、活检钳、异物抓持钳等将蛔虫取出。笔者1986年至1995年间对25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发现蛔虫的患者进行了取虫治疗,现将治疗体会作一介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9~69岁.内镜检查时间在就诊后数小时至48h内。1.2方法:使用日本欧林巴斯GIF-P2型、P20型、XP10型纤维胃镜和JF-B4型十二指肠镜行上消化道检查。25例中共发现蛔虫26条。蛔虫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部者16例(其中1例在十二指肠降部见另外1条蛔虫),胃镜(P2型)通过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见…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由耳源性感染所致者较罕见,因无外伤史且病灶在耳内,加之受感染方式特殊,往往患者未能准确提供病史而致诊断困难。为弓I起重视,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5例,就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男4例、女1例,年龄10~78岁。病者全部来自农村,均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2月~20年),发病前都有患耳应用过“上药粉’他诱因。局部应用“土药粉”至发病时间为6~18d。主要临床表现5例均有苦笑面容、张口受限,其次为吞咽困难(3/5)及颈部(5/5)、背部(3/5)肌肉轻度强直门例出现角弓反张…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半夏泻正汤治疗胃炎40例,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长者为6年,最短者为10个月。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溃疡(DU)合并胃癌的病例,近年来国内有零星报道。我院1986年至1990年6月,经内镜和手术确诊者有12例,现作一报道。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例。年龄30~74岁。病程在半年内者8例,超过10年者4例。12例均有消化道症状,上腹痛11例,嗳气7例,反酸4例,呕吐2例,胸骨后灼痛1例。合并幽门梗阻4例,上消化道出血及DU穿孔各1例。5例钡餐检查者,1例提示DU合并胃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常规西药基础上和胃降逆汤配合药穴指压治疗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和胃降逆汤并配合药穴指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 LPO)、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Hydroxytryptamine,5-HT)、胃促生长素(Ghrelin)、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含量,胃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IL-17 mRNA (Interleukin-23 mRNA, 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及不良发应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PO、SP、5-HT、VIP、CGRP含量、胃黏膜IL-23、IL-17 mRNA相对表达量、胃内胃酸及胆酸吸出量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血清Ghrelin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变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采用和胃降逆汤配合药穴指压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程度,降低胆酸、胃酸分泌量,使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16.
部闭合伤,尤其是车祸致十二指肠损伤,由于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而极易漏诊、误治[1],且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2]。为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认识,笔者对1990年3月~1999年3月收治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2例进行临床总结,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共12例;年龄12~58岁,平均32.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5~6h,其中<3h5例,>3h7例。致伤原因中车祸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坠落伤1例,均为闭合性腹部损伤。全部患者来诊时均有明显的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面色苍白,表情痛苦。8例上中腹部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跳…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偏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一侧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国内有关脑外伤后小儿急性偏瘫的专题报道较少,本文将我院儿科自1988年3月至1995年5月收治的31例病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中,男25例,女6例,年龄8个月~9岁,其中~1岁3例,~3岁25例,~9岁3例。就诊时间于伤后3h~14d,其中~24h6例,~48h14例,~72h5例。所有病例病前健康,近期内否认呼吸道、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否认心脏病史及癫痛病史。1.2临床表现31例偏瘫前均有脑外伤史,其中12例行走时摔跤头部撞地,19例头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开展,儿童眼外伤造成的影响已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为积累临床经验本文对我院近年儿童眼外伤住院的29例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3~1996年在我科住院的儿童机械性服外伤患者共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9:1;5岁以下5例,5~9岁11例,10~14岁13例。初诊时间:24h内就诊13例,1~3d7例,超过3d9例,最早伤后1h,最迟伤后10d。1.2致伤原因最多为钝性撞击伤,15/29例(占sl.7%),其中石块、泥团伤4例、玩具枪子弹及弹弓击伤3例、胶带与拳击伤3例、跌伤与车祸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对2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施行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及下鼻甲黏膜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191例患者自觉鼻塞症状获得改善。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鼻内镜检查评分为(1.08±0.23),明显低于术前的(2.77±0.65)(P〈0.01)。术后6个月鼻塞VAS评分:左侧为(37.0±8.3)%,右侧为(40.3±11.0)%,均明显低于术前[左侧为(68.3±8.0)%,右侧为(72.1±9.5)%](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对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损伤小,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儿手部深度烧伤,若能早期削痴全厚皮片移植,对抢救关节功能,预防或减少畸形有积极意义。自1992年以来.本科对35例45只中小面积的小儿手背烧伤行早期削痴整张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术,术后外形、功能(除3例电烧伤外)均获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大6岁,最小1岁,平均3.7岁。烧伤面积最大30%,最小O.5%,平均面积:13.4%。回度烧伤面积最大为8%,最小为0.5%,平均3.5%。致伤原因:热滚烫伤16例,火焰烧伤10例,火药烧伤6例.电烧伤3例。本组双手烧伤10例,单手25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