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擂鼓台是灤河北岸的一個小莊,這裏住着一百多戶勞動農民。自一九五四年組織了土地合作社後,大家的生產勁頭更大了,這裏有着一片片的桑棵(大部是花桑,根刈)農民傳說着一句話,桑樹有三寶,桑條、桑皮、桑葉,(桑條用來做用具,皮造紙,葉養蠶)但桑葉這一寶一直沒有利用起來,今秋遷安縣農林局為了發展蠶絲生產,幫助該社搞好副業生產貸給了第一生產社秋蠶種十五張,並派技術幹部指导养蠶,由於黨政的正確號召,社幹的積極領導,社員婦女的忘我勞動,仅短短的經過了二十二天的時間獲得了豐收。共收穫秋蠶繭子831斤,平均單位產量55.6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澧县澧阳公社群星小队,今年春蚕、秋蚕的产量,都高于当地平均产量的30%以上。春蚕60張种,平均产茧82斤多,其中兩張單产103斤7兩,秋蚕30張种,平均产58斤,其中兩張單产64斤,是湖南蚕桑生产上的一面紅旗。他們取得养蚕丰收的經驗是: 1.用兩次紙收法收蟻:过去收蟻后再匀座、定座,有的扩座不匀,发生脓病的不少。1958年这个社在行紙收法收蟻时分兩次收齐,以免損伤蚕体。分兩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杭县五常乡友誼社社員,发揮了高度的劳动积极性,創造了一年四季蚕,期期获丰收的經驗,尤其是1956—1957年,兩年來,夏秋蚕飼养量超过春蚕数,單位产量与春蚕平衡,打破了夏秋蚕飼养比例少、單位产量低的历史习慣,为我們今后迅速提高蚕茧产量树立了旗帜。友誼社全社有176戶,生产內容以水稻、蚕桑、水产为主。全社可采叶桑园242.5亩(52亩小桑树不在內),1957年共产春叶173,500斤,比1956年增产3.45%,平均亩产春叶716.24斤。全年养蚕四期(内春期大部是原蚕)共养蚕种443.5張,总产鮮茧21107.75斤,比去年增加17.9%,全年每張平均产茧53.77斤,超过全县平均产茧39.42斤的36.4%,特别是243.5張夏秋和晚秋蚕平均产茧达53.23斤,超过全县夏秋蚕平均28.27斤的88.3%。同时在茧子的質量上也很好,茧价平均每担为108.5元,特一級茧比1956年同期增加8.6%,創造了全年产量高質量好的新記  相似文献   

4.
匯水縣七坡鄉友誼農業生产合作社共244戶,976人,男劳力258个,女劳力220个,共种土地3494.9畝,社員以生產粮食作物为主。今春共喂江苏改良种155張,共产繭10750斤,每張均產繭69.5斤,最高的產88斤半鮮繭,社員反映說:“改良繭真是活宝貝”蚕繭收入价值共人民幣7800元,佔夏季小麥总收入(小麥收入总值8623.4元)的90.5%,佔全年農業总收入(估計)75291元的10%还强。这項收入不單解决了農業社  相似文献   

5.
我莊養蜂的第一年,也是我們農莊成立第一年,這一步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莊有意種蜂47羣:計大羣(五脾蜂以上)14箱,中羣21箱(三脾半蜂以上)小羣12箱(三脾半蜂以下)。計劃今年的單位產量爲:大羣70斤,中羣50斤,小羣20斤,總產量爲2300斤左右,(不包括採蕎麥蜜)另產黄蜡10斤,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魯山縣盛產桑蚕繭的趙村区,今年创造了空前未有的歷史新記錄,蚕農們由于采用了改良种,实行了共催共育,高溫感光,薄飼多囘育,所以全区90張种均產53斤繭,二郎庙鄉栗札坪農業社养的10張种采繭600多斤,並且大大提高了質量。雪白的絲照亮了收絲門市部,驗絲的同志和  相似文献   

7.
嵊縣祟仁鎮董大媽共育室,1956年春季共飼养春蚕种65張共彥繭4989.25斤平均每張76.75斤比全鎮每張平均66.85斤要高9.9斤超出14%,实售价款每張平均69.63元,其中第一批9.5張(每張2.2錢)共20.85錢,蚕种共產繭1140斤平均每張89斤11兩以上,平均每錢蟻40.74斤,創造了春繭高額產量,在質量方面有95%以上系一級繭,其中有200斤特級繭。獲得丰產原因:主要是稚蚕期采用高溫、感光、多囘給桑,壯蚕期貫徹良桑  相似文献   

8.
說起养蜂,一般就和生產蜂蜜联系起來,虽然也知道蜜烽对農作物的傳粉能够促使增產,但总是把它放在次要的地位,把它看成是附带的事。提高農作物的單位面积產量,是我國当前農業增產的主要手段,利用蜜蜂授粉可以在这方面起些作用,但是在我們的增產措施上很少提到这一点,農业试驗研究部門很少發表这方面的材料,对这方面的宣傳工作也做得不够。2月19日人民日报發表的新華社  相似文献   

9.
我國生產的蜂蜜不僅是國内廣大人民喜用的食品和工業、藥用的物資;而且也是有潜力有發展前途的一种出口商品。我國蜂蜜是从1951年开始少量出口的,几年來由于出口單位的不断努力和生產供貨單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为了增加每年蚕繭的生产數量,和提高桑园蚕室蚕具的利用率,繼春蚕之后來繼續飼养夏秋蚕晚秋蚕或晚晚秋蚕,確实是有利的措施。但是飼养秋蚕或晚秋蚕,困难是会比春蚕多些,第一气候条件一般不如春蚕好;第二飼料条件——桑叶叶質不及春叶优良。因此秋季养蚕,到不是一件輕而易举的事情。几年來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很大,致秋季蚕繭生產有丰歉之別。我个人認为主要的原因,是秋季养蚕時期,是有重行考慮的必要。茲对飼养秋蚕時期提出一點意見,供与專家們和蚕桑技術工作者商討。或許有助于秋蚕生產上有一些裨益吧。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苦战五年,把蚕絲产量提高到超过战前最高水平,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这是中央对发展蚕絲事业提出的口号,也是蚕区农民和全体蚕絲技术人員的奋斗目标。蚕絲生产大跃进的主要途徑,除多、快、好、省的发展新桑园和积极提高桑叶單位产量外,提高蚕茧的單位产量和質量也是主要一环。目前农村中蚕茧單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膿病、空头病等蚕病的为害,目前防治这些蚕病的有效办法还很少。为了探求蚕病的防治措施,在学习了有关文献和外地經驗介紹后,我利用参加实际养蚕生产的机会,进行了青霉素、小苏打、硫酸鎂添食的試驗,現把試驗結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一) 根据原料繭解舒材料决定車速,对繅絲生產有很大意义。它關系到正確掌握与运用原料性能,保証按國家規定的等級任务,全面、均衡地完成国家計划。因为:(1)車轉与解舒有一定关系,解舒好坏,又影响產品質量的高低;(2)車轉是單位產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証明,車速与產量、質量都有一定關系。过去,生產中不断調整車速,以達到要求的等級;以后,各廠進行了試样,試样办法中也有一个程序,卽“决定達到目的等級的車速”。不管以上二种办法有多大差別,但都是“試驗”而决定。說明根据解舒材料,正確確定車速,还沒有利学的計算办  相似文献   

13.
歷城縣西营区南营鄉藕池高級社今秋共放柞繭125000粒种繭,共產柞繭160万粒,超过五五年的五倍:可值5000元左右,全社預計每戶可分到40元。增產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建立了專人放养、包工包產和超額獎励制度:該社把具有放繭經驗的37人成立了一个养蚕生彥队。在放蚕的报酬問題上,接蚕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三台县錚胜社1957年秋,社里养蚕种64張,每張平均产茧64.5斤,其中王祖訓养蚕小組飼养秋蚕三張(每張蟻蚕量是八点五克),每張平均产茧98斤零6兩,打破了全省历年秋蚕丰产的最高記录。 錚胜社获得秋蚕大面积增产和高額丰产的主要經驗: 一、健全了組織領导。在社管会的統一領导下,成立了蚕桑生产專业队,由社管会选派了王祖訓为队長,其中成員88人,分成七个小組,每組选出技术熟練和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小組長一人,負責蚕期檢查和技术指导工作,这七个專业小組,在队長的統一領导下,以搞蚕桑生产为主,农活为輔。并在养蚕期中抽調部分飼养員到三台蚕种場学习技术。飼养员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养蚕技术,囘社后便互相傳授,使所有飼养員,都能掌握养蚕的基本技术,使技术在群众  相似文献   

15.
山地栽桑是實現大力發展蠶桑生產的主要方向,因此怎樣在山地栽好桑樹就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從浙江山地已栽桑树生長情况看,嵊縣、新昌、諸暨等县山上很多老樹生長非常繁茂,昌化春建農業生產合作社1953年栽在蝴蝶山上的湖桑主幹圍度已達4.35市寸,平均條長7.7市尺,諸暨佳山村一社1951年栽在大坆山上的湖桑1953年就每株採葉3斤,今年每株採春葉10斤。這都肯定了桑樹不僅可以上山,而且產量和葉質都高。现將各地已有栽植經驗,提供面向山區發展新桑園中的研究和參考: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肉類聯合加工厂在兩班中可以加工17,000頭各種牲畜,生產到1,000噸肉,300噸以上的灌腸製品,大量的肉類半製品、粉肉和其他產品。肉類加工厂所生產的產品質量,以及這種質量是否符合於它的現行標準的要求和技術條件是由生產獸醫管理科來管理的。在肉類聯合加王厂生產獸醫管理科中工作的有獸醫、工藝製造工程师、化學工程師、檢驗员、旋毛蟲檢驗員、獸醫衛生員、测温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在莫斯科肉類聯合加工厂的生產獸醫管理科中工作的专家一共有200多位。化驗室的細菌檢驗人員不計在內,單是獸醫就有50人之多。生產獸醫管理科內有設備完善的化驗室,化驗室下分設下列幾個部門:化學部,細菌學部和組織學部。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德清县蚕桑生产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之下,笑現了“千斤桑百斤茧”的宏伟規划。但是,整个蚕业生产还是不平衡的,各期之间产量悬殊很大,1958年春茧單产55.5斤,而夏茧單产仅26斤,秋茧單产只有27斤,这就說明,目前蚕桑生产还存在着巨大的潛力。为了挖掘这个巨大潛力,力爭夏秋茧超春茧,确保蚕桑生产全年全面大丰收,在县委领导下,德清县农村局、德清县科学研究所于五月九日,邀請了城关公社幸福生产队全国农业建設社会主义积极分子高松泉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現有桑園的單位產量與質量,必須做好桑园肥培管理工作。我們從浙江桑園的歷史情况來看,戰前最高水平,有桑地二百六十五萬餘畝,產葉一千八百三十六萬餘担,平均每畝七担,正規桑園都在十担以上,後經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肆意摧殘,蠶桑生產一落千丈,桑地荒蕪,半數以上淪為白地,經解放六年來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正確領導下,積極改進,全省桑園平均單位產量還沒有恢複到五担。再從當前桑地耕作水平看,吳興、德清等耕作水平較高地區每畝產葉在七担以上,嘉興、桐鄉等耕作水平低的地區只有二到三担,產量極不平衡,而各地豐產戶桑地進行了合理施肥,精耕細作,單位產量達到20担以上,如吳興俞伯良的桑地每畝產春葉  相似文献   

19.
农業合作化的高潮到來了!我國原有65万多个農業生產合作社,从1955年8月初到1956年1月中旬的短短幾个月時間內,又新建了130万多个社,这样全國已經有了190万多个社了。新的社正在建立,原有的小社亦在逐步变成大社。到1956年冬季,半社会主义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將佔全国農戶總數的75—85%,到1959年,或者1960年,農業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將基本完成,农業生產合作社都將  相似文献   

20.
多分群多采蜜是提高蜂群生產力和繁殖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怎样才能作到呢?这次我們访問了黑龍江省尚志縣葦河鎮锦山農業社社员从事养蜂副業已有十余年歷史的李鳳云同志,才得到了門路。李鳳云同志养的蜜蜂从1957年春季蜂群出窖到芒种时(6月6日)已由9群繁殖到17群。当年原群每群平均生產商品蜜130斤,分群每群產商品蜜10斤。李鳳云同志所以能够獲得这样的成績,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鍵性的环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