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抑制剂对灌浆期淀粉酶幼胚及穗发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一抑制剂的基础上筛选了几种综合抑制剂,并在灌浆期中进行了喷施,测定了抑制剂对灌浆期中的淀粉酶活性,分析了抑制剂与幼胚关系,观察统计了灌浆期中抑制剂与穗发芽率相关关系,讨论了穗发芽的相关因素,认为湿度饱和是稻穗种子萌发的诱因,内存酶的激活是穗发芽的关键,抑制剂有效的降低了淀粉酶活性,提高了稻穗种子的抑制剂的浓度,使穗发芽得到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α—淀粉知性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57个春小麦品种(系)在灌浆后35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淀粉知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α-淀粉酶活性可作为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α-淀粉酶活性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57个春小麦品种(系)在灌浆后35 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省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α-淀粉酶活性可作为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种子萌发中淀粉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岗46A三系及其F1种子发芽中淀粉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萌动前期β-淀粉酶的增长速度快于α-淀粉酶。抑制穗发芽,应首选抑制β-淀粉酶的抑制剂,从而抑制种子萌动。  相似文献   

5.
作物收获前的穗发芽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农业生产问题。经过漫长的驯化过程,栽培作物的休眠 水平普遍低于野生祖先。尽管休眠期的缩短可能提高作物的繁殖代数和农业产值,但过早的休眠释放使作物在 成熟收获前发生穗萌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穗发芽的生理基础、穗发芽相关 QTL 和基因、穗发芽防控及 展望等方面对水稻穗发芽现象进行梳理,认为高含水量是水稻种子萌发和穗发芽的先决条件,该过程中,淀粉 酶活性增强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为穗发芽提供能量,水稻籽粒中植物激素 ABA 和 GA 的含量及种子对二者的敏 感性是决定穗发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穗发芽相关 QTL 及其功能基因的挖掘为阐明水稻穗萌机理以及培育穗 发芽抗性品种提供重要依据。从长远来看,广泛开展水稻种质资源鉴评,尤其在野生稻、地方品种中寻找丢失 的休眠基因,并通过分子育种途径聚集此类基因,培育抗穗萌品系(品种),对于解决穗发芽问题、提高水稻 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按照一次枝梗数将稻穗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以穗中部一、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为研究对象。【结果】灌浆前期开花较早的籽粒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SSase)、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明显高于同枝梗上开花较迟的籽粒,灌浆后期则相反;籽粒开花越早,其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酶活性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越早,峰值也越高。灌浆前期ABA、Z+ZR、IAA含量、ABA/(Z+ZR+IAA)比值以及SSase酶和Q-酶活性与千粒重、直链淀粉累积速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后期则相反;灌浆前期SSase和Q-酶活性与胶稠度呈负相关,中、后期则相反;与粗蛋白含量的相关两品种存在差异,与整精米率相关不显著。【结论】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关键酶活性存在差异;不同粒位间籽粒米质差异的形成与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关键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水稻穗发芽与籽粒内可溶性糖和α-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四个穗发芽能力不同的水稻品种籽粒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所有供试品种在始穗10天后均有部分籽粒可以发芽。其中易穗发芽的珍汕97B的潜在发芽能力明显地高于不易穗发芽的协优64,加系758;(2)易穗发芽品种籽粒发育前期(始穗后5~20天)可溶性糖含量高,维持时间长,其峰值出现迟于不易穗发芽的品种,而且始穗后30天又出现第二峰值;(3)籽粒成熟后期易穗发芽品种α-淀粉酶活性为不易穗发芽品种的2~5倍。抑制剂2号时珍汕97B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相应降低籽粒内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因此,水稻穗上发芽现象与籽粒内较长时间维持高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易萌和不易萌水稻(Oryzasativassp.japonica)品种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穗上发芽1 ̄4d水稻的α-淀粉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易萌品种穗上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较高;I-AA、GA1 3、ZR含量也高于不易萌的品种;而ABA含量低于不易萌品种。GA1 3/ABA比值含量的变化与GA1 3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易萌品种水稻颖壳外表面细胞排列疏松,茸毛较多且孔洞大,萌发孔也大,体现其机械阻力小,易吸水。说明水稻穗上发芽与α-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及颖壳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田间稻穗发芽差异显著的2个水稻亲本金23B和V20B作为试验材料,用110 mg/L赤霉素对2个水稻亲本种子及田间亲本稻苗在齐穗后第7天进行处理,于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阴雨环境培养种子和稻穗种子72 h,在不同时间内对离体种子和稻穗种子与发芽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以期研究外源赤霉素对种子及穗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对离体种子与稻穗均可促进发芽势、α-淀粉酶的活性的提升,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含糖量越高越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而对促进发芽作用的效果离体种子则优于稻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穗发芽是种子在收获前遇到阴雨潮湿环境时,在田间母体植株上发芽的现象,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水稻穗发芽的表现性状和玉米种子特异的viviparous1(vp1)突变体表型非常相似。VP1是种子成熟和休眠所必须的脱落酸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水稻同源基因OsVP1的生物学功能对有效控制杂交水稻穗发芽的发生和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水稻OsVP1片段导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HB,构建OsVP1的RNA干涉植物表达载体pHB-OsVP1RNAi;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品种日本晴,并获得阳性植株。【结果】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胚中的OsVP1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日本晴植株;萌发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T1种子的萌发速率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在外加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处理的溶液中,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转基因种子萌发速率所受到的抑制较小;同时,在转基因植株T2新收获的稻穗的萌发试验表明,转基因的稻穗出现了明显的穗发芽现象。【结论】水稻OsVP1的RNA干涉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以及诱发稻穗的穗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