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臣 《大豆科技》2003,(3):23-25
大豆精密零速播种中耕喷雾机是新研制的一机多用农业机械,该机可以同时进行播种、中耕及喷雾等多项作业。解决了现有农业机械不能解决的播种深度不一,株距不匀,施肥方式不合理,窄行距大豆播种不能进行中耕灭草,播后苗前不能进行化学灭草等诸多影响大豆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耕深松在我区刚开始应用,为便于在大豆生产上推广,初步研究了大豆大垄中耕深松的增产效果及原因。 试验方法 试验地为较肥沃的懈黄土,土层厚达1m以上。1979年秋翻深18—20cm,耙一遍。翌年早春每亩撒施农肥7000斤,机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不同中耕措施对土壤水分与大豆产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中耕的深松深度,深松与培土时间、深松和培土次数,设置提前培土、提前深松、常规深松和常规培土4种不同中耕措施处理,研究不同中耕措施对土壤状况、水分含量及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较培土降低了土壤容重,降幅为3.1%~6.4%。深松提高了水分入渗率,进而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与贮水量,提前深松、常规深松处理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土处理的含水量,在苗期0~5 cm土层中较常规培土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0.8%和19.1%,结荚期与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依旧显著高于常规培土处理。提前深松和常规深松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土处理,在结荚期差异最大,分别较常规培土处理显著提高21.5%和16.3%。提前中耕或者深松均提高了叶面积指数,结荚期的提前培土、提前深松和常规深松处理较常规培土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8.5%、32.2%和22.7%。大豆前中期的株高表现为提前深松较常规培土处理显著提高,而后期差异不大。提前深松通过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含水量与贮水量,促使大豆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增加,使得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更高,进而提高了大豆产量,最终提前深松的产量较常规培土处理提高8.7%。研究结果表明提前深松有助于该地区大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滴灌在大田生产上的应用,仅仅开始,为了探讨滴灌在大豆上应用增产、省水效果,于1976—1979年进行了三年试验。试验地为淋溶黑钙土,黑土层40cm,设置滴灌、喷灌、沟灌及不灌四个处理。大豆品种为“丰收选”或“吉林3号”。试验结果,初步明确了大豆滴灌次数、时间、灌量等问题,并分析了滴灌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田除草剂发展及问题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150030苏少泉除草剂使用在大豆栽培中。特别是大面积机械化栽培中,杂草防治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美国除草剂已成为大豆窄行密植、不中耕的免耕栽培的必备条件。1990~1993年间世界平均,每年大豆是使用...  相似文献   

6.
徐良 《茶叶科学》2014,34(4):396-400
贵州省是茶叶生产大省。中耕机械是茶园管理中常用的机械,中耕除草是茶园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田间试验中,发现中耕机械缠草是常见问题。本文对贵州省茶园杂草种类和长度进行调查,并对缠草现象分析,通过对杂草缠绕力分析和计算,建立了缠绕力数学模型,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得出了防缠草和减少缠草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齿耘锄     
随着茶叶生产的大跃进,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园中耕除草的工作越来越繁重,旧式锄头已经不能适应茶叶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试用三齿耘锄中耕,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耕牛上山  相似文献   

8.
大豆细菌性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大豆科技》2007,(5):21-21,34
大豆细菌性病害是大豆生产上常见的病害.如果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生长、田间管理不当,则对大豆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基于生产实践及研究,介绍三种大豆细菌性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东北三省重要病害,近年来发病较重。嫩江地区历史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为461万多亩,亩产204斤。现因此病的危害仅种植270多万亩,亩产只100斤左右。特别是本地区南部各县发病较重。为发展大豆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开展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对促进大豆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四年的研究,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机械化程度高,大豆种植面积大,每年达100多万hm^2,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4左右。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生产上急需明确该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的生产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我国也曾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出产国。大豆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1]。但是,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链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我国大豆生产近年来严重下滑,政府对于大豆的研究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较少,实际生产中,大豆抗性品种及高产品种的技术突破较少。同时,大豆进口量的持续增长阻碍产业发  相似文献   

12.
多途径开拓大豆的生产领域东北农业大学王金陵大豆是十分重要的农产品,但在我国却因其单产较低,在播种面积上受到限制,在生产位置上,投入上受到次要的安排。为了保持一定的大豆生产额量,除了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产外,还需要千方百计地拓宽种植大豆的各种领域,以保持...  相似文献   

13.
大豆植株的叶片是单复叶,互生在茎节上。每个单复叶具有三个小叶,称为三出复叶。然而,在我们进行大豆辐射诱变育种过程中,出现了双复叶和多小叶突变。双复叶突变是单复叶呈对生状态着生在茎节上。多小叶突变是单复叶的三出复叶突变为4—7个小叶着生在一个叶柄上。目前,世界上已有多小叶突变体作的报导。但是尚无双复叶的报导。 本文研究了大豆双复叶和多小叶突变过程及遗传规律,并对其利用价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去冬以来,东北地区降雪次数多、雪量大,入春后气温回升缓慢,土壤解冻晚,导致作物生产进度延后.为了解农民备耕进度和技术需求,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近日组织有关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深入东北大豆主产区,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服务,撰写调研报告15份.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生产中除了温度、降水、光照及雹灾等自然因素对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外,病虫害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对高温、干旱、涝灾、低温冷害等自然因素的抵御能力极其有限,尤其在北方旱作大豆产区,大豆生产对自然灾害的缓冲能力不强,但对于病虫灾害的防御和抵抗方面可控性要强得多。因此,农业生产中更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能力,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所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优良品质。1大豆生产中重要病虫害分析迄今为止,已有报道的大豆病害约30余种,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大豆出口的良好机遇,重视发展大豆生产大豆是我国人民食物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也是当今世界市场公认的保健食品和优质蛋白饲料。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大豆出口量均已被后起之秀———巴西、阿根廷拉在后面。我国应当重视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从三个栽培种及六个野生类型的大豆种子中分离出三种不同的球蛋白,即11S,7S和2S球蛋白,并以超速离心和凝胶电泳加以鉴定。各类型大豆的球蛋白组成有很大差别。从野生、半野生和栽培的演化趋势来看11S蛋白逐渐增加,7S蛋白逐渐减少(见表2)。2S蛋白在含量上表现为多种多祥。同时在半野生类型的大豆中找到了一个富含11S球蛋白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何波  刘永涛  贾淑村 《杂粮作物》2002,22(3):178-179
对大豆特别是鲜食大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经济地位调查考证,发现其开发利用生产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大豆保鲜是朝阳产业,对当前大豆生产、加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保鲜贮藏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对路畅销品种,土地、光能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总结春大豆栽培技术,主要有选用良种、合适播期、合理的播种方式、科学的施肥中耕除草、排水以及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20.
谈黑龙江省干旱年份的大豆生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发生的干旱年份越来越多。对大豆种植面积和籽粒质量均产生很大影响。干旱成了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主要的天气灾害。本文通过回顾与综合近年来干旱天气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和情况,提出若干大豆生产建议,仅供在研发和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