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果穗和雄穗。多数病株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球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粘结成块,内部杂有丝状物,因此称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飞散,黑粉间夹着有丝状的玉米维管束残余,还有得病果穗失去原形,严重畸形,成"刺猬头"状。雄穗发病有两种症状,雄穗上单个小穗变为菌瘿,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飞散,黑粉间夹着有丝状的玉米维管束残余,还有得病果穗失去原形,严重畸形。雄穗发病有两种症状,雄穗上单个小穗变为菌瘿,此时花器畸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因受刺激而变为叶  相似文献   

5.
<正>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或"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一、症状本病主要危害果穗和雄穗。多数病株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球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粘结成块,内部杂有丝状物,因此称丝黑穗病。大多数病雄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害症状 丝黑穗病。又被老百姓称为“马米”。病菌主要为害植株穗部,通常于玉米抽穗之后呈现症状。雄穗受害时花器变形,颖片变长,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灰褐色菌瘿,以后菌瘿破裂散出大量黑粉。雌穗受害时,果穗变短,穗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菌瘿,成熟后苞叶开裂散出黑粉,黑粉内混有许多丝状的维管束组织。  相似文献   

7.
一、危害症状 丝黑穗病,又被老百姓称为"乌米".病菌主要为害植株穗部,通常于玉米抽穗之后呈现症状.雄穗受害时花器变形,颖片变长,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灰褐色菌瘿,以后菌瘿破裂散出大量黑粉.雌穗受害时,果穗变短,穗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菌瘿,成熟后苞叶开裂散出黑粉,黑粉内混有许多丝状的维菅束组织.一般情况下,雄穗发病雌穗都发病,而有时雌穗发病雄穗却正常.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叫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病害,黑粉是该菌的冬孢子。发生地块的发病率在10-2%,个别地块发生率高达50-8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1、症状表现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果穗和雄穗。多数病株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球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雌、雄穗。苗期发病严重时表现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暗绿、窄小、茎弯曲、茎部稍粗,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加明显。其典型症状是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豫东地区玉米的主要病害,是由真菌sphacelocheca reiliana侵染的,主要为害玉米的雌、雄穗.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芯.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黑粉在前期不易飞散,后期干燥时易于散落,露出丝状的维管束;雌穗受害时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有时雌、雄穗都受害.1996~1998年我们进行了防治,取得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玉米果穗苞叶伸长叶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刘宗伯,马福洲(大丰县种子公司224100)玉米果穗上的苞叶是果穗营养贮存器官,又是保护器官,在正常的栽培管理和生长发育情况下不会出现严重的苞叶伸长现象。但是1993年玉米较大面积发生苞叶伸长叶。据调查,一般田块1~...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与有效控制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彩萍  赵同芝  徐金兰 《农业与技术》2004,24(3):146-146,15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包一团黑粉。雌蕊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通过在安阳等6个试点对32个玉米杂交种不同熟期果穗含水量及苞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果穗籽粒含水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规律性,成熟后推迟3 d收获果穗水分降低2%左右,推迟5d收获降低3%左右,推迟7d收获降低5%左右,推迟9 d收获降低7%左右。籽粒脱水较快的杂交种有Ymtz09、Ymtz13、Ymtz15、Ymtz17。(2)供试杂交种果穗苞叶层数在5.4~12层之间,成熟时果穗苞叶自然张开度在0~96%之间,果穗苞叶长在14~26.1 cm之间,果穗苞叶宽度在7.6~11.3 cm之间,果穗苞叶厚度在0.15~0.29 mm之间。(3)供试杂交种百粒重各试验点和杂交种间有差异。从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每个杂交种籽粒重均表现逐渐增加的规律性,说明玉米杂交种合理适度推迟收获,可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纹枯病又称烂脚瘟,是玉米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一般发病率在70%~100%,减产10%~20%。1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重要病害。该病只在雌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受害前期表现为矮缩丛生型、黄条型、顶叶扭曲型等特异症状,抽穗期出现黄条型症状。病株雌穗变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雌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夏玉米果穗脱水特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化直接收获玉米籽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玉米果穗脱水特性成为研究重点。本试验以黄淮海区域36个主推夏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生理成熟前后玉米果穗各部位的含水量、脱水速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获得果穗脱水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夏玉米果穗的籽粒、苞叶和穗轴含水量两两间极显著相关,而脱水速率两两间不相关;36个主推品种中登海605、青农105、农华101和金阳光7号为该地区果穗脱水性较强的品种;果穗脱水性较强品种的苞叶、穗轴和籽粒含水量为36%、58%、29%左右;籽粒含水量不是机收粒的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在玉米育种中选育高产性状好的玉米品种,从玉米果穗发育上研究玉米短苞叶品种的原因,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雌穗与苞叶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收获与贮藏期质量把关措施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局(277101)李荣新为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质量,在收获与贮藏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剥苞叶晾晒,降低果穗水分当玉米杂交种的果穗进入蜡熟期时,及时将果穗的苞叶剥开,使种粒裸露晾晒,以利种子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夏季,山东德州、聊城、济宁、菏泽等地区夏播玉米由于7、8月份高温干旱叠加,部分出现了玉米雌穗发育异常现象,对后期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具体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探讨如下。1田间症状表现1.1雌穗苞叶畸形主要表现为果穗苞叶短小,苞叶占果穗长度的1/5~4/5不等,苞叶不能包裹果穗。1.2籽粒不正常一是秃尖。从穗尖向下3~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