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分析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以金明池为例分析、关注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公共性大幅度发展的现象及其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北宋时期其他类型的园林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皇家园林艺术在许多历史时期都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北宋就是其中之一,该时期皇家园林艺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独特风格.从造园艺术角度分析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并剖析其精致化、文人化、写意化的特点,以期能服务于当代园林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3.
宋人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写道:园圃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意思是:园林的兴盛与荒废,便是洛阳繁盛与衰败的预兆。由此,在清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园林兴废交替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思考了江南园林作为文人审美情趣体现的文化意义,探索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文人园林的兴与废及其雅和俗之间所对应的微妙的关系——从"隐于园"到"娱于园",以及文人之"雅"和市井之"俗"之间的天平,在渐渐失衡中所表现出的造园理念和艺术创作倾向与变化。总结分析了在古典园林面向大众彻底世俗化的今天,把握好雅与俗之间关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晚明文人结社势头高涨,其中复社声势最为浩大。通过研究复社大规模社集活动和小规模文人雅集与园林物质空间、园居活动的关系,为晚明园林的研究提供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5.
周小强 《花卉》2017,(20):70-71
中国诗词早在西周初期便以初具雏形,随着历史文明进程,到汉朝初期已成型诞生《诗经》,中国园林形成相比较晚,在秦汉才形成,中国园林与诗文之间存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谈到中国园林,总免不了要谈中国诗词。二者相互促进。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负有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园林艺术。文人骚客,寄情山水,其所造园充满文化气息及特色。以诗词意境为主题发挥想象,进行造园,园中有诗词,诗词中有景,达到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写实的艺术升华。园与诗文合二为一。诗词意境之美,美轮美奂;运用诗词意境为主题造园,达到景中有诗,诗中有景。妙不可言,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无需赘言,中国园林与中国诗词,相互交织,水乳交融。探究中国园林,中国诗文是引子,从中国诗词入手,独辟蹊径先究其源,再求本体。许多疑问便水到渠成。余之浅析,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6.
关于世界园林史的发展,大多书籍、文献以及高校教材的讲解均集中于3个古文明圈,其中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是重头戏,而非洲这片"神秘的领地"却鲜有提及。经过检索,关于非洲园林发展的文献数量极少,以非洲史的发展为轴线,对园林相关内容进行了收集和梳理,最终以时间为线索形成了本文的架构:10000年以前、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年、公元元年以后。以期通过探索非洲园林的起源及城市发展历程,了解其在建成环境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苏州古典园林在从自然风景区到文人写意园的发展过程中,把亭台楼阁、匾额楹联、山水树木融为一体,形成丰富的视觉形式要素。在这些要素中,色彩的构成极为突出,本文试通过西方色彩理论从科学层面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色彩构成关系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宋代出现了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文人园林,在当时没有形成关于园林营造的论著历史背景下,对宋代的画论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北宋画家郭熙所著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有极高理论研究价值。希望通过对画论中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能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人诗画与中国文人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其创造都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文人园林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诗画的理论,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借景抒情,抒发文人情怀。文章通过对宋代文人诗画与造园艺术融合的初探,对文人园林中产生的"诗画意境"剖析,从而产生对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即如何将古典园林中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营造融入现代造园中,继而产生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曹杨 《中国食用菌》2020,(3):I0025-I0025
园林艺术是当今时代的一项主流艺术,从古至今,我国建筑历史中园林艺术的沉淀可谓极其深厚。从苏州园林、杭州园林、扬州园林再到皇家园林,都是极具特色且工艺精湛的园林。这些园林,不仅有着令人愉悦的景色,还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艺术内涵。因此,这些园林的艺术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的。当然,许多国外园林,其文化和工艺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像波斯伊斯兰园林、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布朗特伊城堡、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以及凡尔赛宫花园等极具文化特色的园林,都是极具本土文化风貌的园林,值得我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宗教文化和哲学背景、园林分类与艺术风格以及继承发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园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皇家园林是园林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中西方的封建时代,皇家园林建设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成果,包括我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园林等,由于皇家园林通常情况下建设资金充足,其建筑群往往是庞大、恢弘、华丽的,其中的文化景观创作有大量的美学基因移植因素,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皇家园林文化,也有利于现代园林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3.
龚红旗  郑明虎 《花卉》2017,(14):110-111
本文对园路在园林当中的施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园路在城市园林绿地当中的关键作用还有园路的线形以及形状作了分析,之后着重的介绍了园路于城市园林绿地当中的施工工作,最后对园路与绿化植物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子轩 《现代园艺》2023,(10):145-147
园林从宏观角度分为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东方园林以我国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西方园林则以法国园为代表的几何形式,受历史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东西方的哲学思想不同,因此园林的表现就有所不同。通过分析东西方哲学、东西方园林史,从对比的角度切入,探究东西方园林哲学思想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夏晔 《现代园艺》2014,(20):208-208
广场与园路是园林重要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和网络,因此在园林铺装工程中主要是园路与广场的铺装,园林铺装的优劣与整个园林的工程效果关系紧密。园林铺装工程可以增强园林整体艺术的效果,供给人类美好的享受。园林铺装的顺利施工对园林工程整体效果的意义重大。本文就园林铺装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园林铺装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今园林建设数量与规模不断提高,而园林的围墙与园路施工会影响到整体园林的景观效果。园林围墙既可以是用作生活区与周边区的分隔围墙,还可以是园林内安排导游、组织景色并划分空间的围墙。而园路也是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对园林的园路以及围墙等进行施工与设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符铁牛  武文静 《花卉》2016,(16):70-71
如今园林建设数量与规模不断提高,而园林的围墙与园路施工会影响到整体园林的景观效果。园林围墙既可以是用作生活区与周边区的分隔围墙,还可以是园林内安排导游、组织景色并划分空间的围墙。而园路也是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对园林的园路以及围墙等进行施工与设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侯禹升 《现代园艺》2021,(3):158-160
元代艺术家倪瓒是位极其特殊的人物,他集宋元艺术之大成,又承上启下。他几乎是幽绝空寂的代名词。元代以降,倪瓒的作品受到明代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艺术家、达官显贵甚至市井百姓的拥赞,对当时的社会风尚与艺术品位影响颇深。苏州文人园林在明代前期经历了沉寂、复兴,在中期达到鼎盛,文人园林作为三维空间的文人画,并且大多园林由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因此,从倪瓒山水美学视角重视明代前中期文人园林,将会引发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唐代园林在性质和功能上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时期出现的园林别业,是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住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典范和私家园林发展的阶段性案例。在此文中通过对《庐山草堂记》和《辋川集》的简要分析来阐述唐代园林别业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意向。  相似文献   

20.
潘晓玲 《中国果树》2021,(1):I0006-I0006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物质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宝石,一直闪耀至今,为后世所称道。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园林营造上日趋成熟,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明代古籍中曾有对明代园林营造的记载,而《长物志》作为中国造园史上的一部名著,成为明代古籍中园林艺术营造的典范。《长物志》形象地阐述了明代晚期文人悠居生活的环境与审美追求,是研究明代晚期文人园林营造艺术的重要文献。该书再现了当时的园林风貌与园林中的生活居住用品,表达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对后世的园林营造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