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桑盾蚧在桃、李、杏、樱桃等果树上发生普遍而严重,也为害多种园林树木。实践证明,先喷洒洗衣粉100~200倍溶液,待稍干后立即喷洒化学农药的办法,既破坏介壳虫虫体表面的蜡质介壳,使其失水,又增强农药在虫体表面的粘着性能和渗透性能,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毡蚧,在山东菏泽1年发生3代,是石榴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该虫以若虫和雌成虫聚于叶片主脉基部和芽腋、嫩梢或枝干部位刺吸,而且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开花结果,甚至全株枯死。柿绒蚧,1年发生4代,是柿树上的一种主要介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固着在果实及枝条上刺吸汁液,造成落花、落果,严重时可造成绝产。这两种介壳虫同属于同翅目绒蚧科,一旦形成介壳,多数农药难以渗透。在生产中,果农多采用剧毒农药防治,效果不佳,且农药残留严重。为此,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以0.5%卫士为主的生物农药防治试验,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紫薇绒蚧成为梁山地区石榴的主要害虫 ,其对石榴的危害性不亚于龟蜡蚧。引起石榴早期落叶、枝条干枯、树势衰弱 ,产量下降或绝产 ,严重者枝干布满白色虫体 ,致全树死亡。( 1)紫薇绒蚧的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该虫在梁山地区 1年发生 2代 ,以成虫和若虫附在枝干上吸食汁液为害。 4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发育 ,雌雄分化 ,形成伪介壳 ,5月雌、雄成虫交配。 5月下旬为雌成虫产卵期。第 1代若虫 6月中旬出现 ,7月上中旬发生第 1代雌、雄成虫 ,7月下旬为产卵期。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为第 2代若虫孵化期 ,绝大多数个体在寄主枝条上定居。 10月下…  相似文献   

4.
桑白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桑白介壳虫是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枝条上刺吸为害,被害枝条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桑白介壳虫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固定在枝条上赵冬。若虫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二代在8月中旬。若...  相似文献   

5.
正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国内外广泛分布。主要以雌虫和若虫群集于枝干上刺吸汁液,严重时介壳密集层叠,导致枝条干枯、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若防治不当,对核桃生产影响极大,是核桃的重要虫害。1发生情况桑白蚧在本地区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若虫4月下旬、5月上旬出现,群居在母体附近的枝干上吸取汁液,并分泌白色蜡粉形成介壳。7月第一代成虫产生,第二代若虫8月出现,9、10月出现成虫,交尾后雄虫死  相似文献   

6.
桑白介壳虫是危害桃、杏等核果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枝条上刺吸危害。被害枝条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桃园一旦发生防治不利,则3~5年内全园毁灭。该虫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若虫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二代在8月中旬。若虫爬出介壳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晋南果园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生长发育的薄弱环节,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方法】田间调查研究核桃园草履蚧和苹果园朝鲜球坚蚧的发生规律,测定4种杀虫剂对2种介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晋南果园中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1 a(年)均发生1代;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是草履蚧若虫的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朝鲜球坚蚧初孵若虫爬出母介壳分散到枝条上危害的时期。4种杀虫剂对2种介壳虫的防治试验表明,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综合防效最好,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的持效性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结论】分别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初孵若虫发生高峰期,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 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2种介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果园几种常见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活规律1 .1 梨圆蚧 梨圆蚧又名梨枝圆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枣等果树,以成虫和若虫固着在枝干、果实和叶片上吸取汁液。本地1a(年)发生2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春树液流动时开始危害。雄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交尾;雌虫在介壳下胎生若虫,每头雌成虫一般产若虫70~1 0 0头,初产若虫爬到枝干、果实和叶片上吸食汁液,并分泌蜡质绵毛,很快形成介壳。本地若虫发生期:第1代在5~6月;第2代在7~9月。7月份以前主要在枝条上危害,8月份以后上果危害。1 .2 苹果球蚧 苹…  相似文献   

9.
<正>1杏球坚介壳虫又称杏虱子,1年发生1代,以二龄若虫在枝条翘皮裂缝等处越冬。翌年2月下旬、3月初出蛰沿枝爬行,3月底4月初固定在枝上危害。后雌雄分化交尾产卵,5月中下旬孵化为若虫,由母壳下爬出,分散危害。9月下旬开始蜕皮变二龄若虫,转入休眠越冬。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花木盆景》2010,(5):34-35
<正>1.孔雀竹芋有哪些病虫为害?答:孔雀竹芋虫害较少,如果通风不良、空气干燥,会发生介壳虫为害,可在若虫孵化盛期,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40%速扑杀乳油1500~2000倍液,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交替使用,连续喷洒2~3次。喷药的关键是要在若虫期施药,一旦介壳形成,则难以见效。也可  相似文献   

11.
我县部分桃园介壳虫严重发生,影响桃树的长势和产量。为解决桃树介壳虫的危害,进行了本试验。1我县书阶壳虫的种类和发生情况我县桃树上发生的介壳虫,以桑白蚧为主,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初孵若虫盛发期在4月底至5月初,其它代次世代重叠严重。2试验设计和方法试验地点选在白鹤镇石板路褚式云桃园,位于丘陵山坡地,桃树品种为岗山沙子,供试药剂及处理为40%毒死婢(仙居农药厂生产)2000倍、155倍、110倍, 40%乐果(杭州农药总厂生产) 750倍、 50%甲基1605(杭州农药总厂生产)750倍及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12.
噻嗪酮与杀扑磷混用对柑橘矢尖蚧控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矢尖蚧,又名矢坚蚧、箭头蚧、矢根介壳虫,是我省柑橘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严重者造成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死亡,并严重影响柑橘的商品价值.矢尖蚧主要在成年和老龄果园发生较重,幼年果园次之.该虫在我省1年发生3~4代,从4月上旬若虫初见至10月下旬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介壳虫不易防治,主要原因:一是介壳虫初孵的若虫历时短,且多数4—5天后体表就逐渐产生粉状、毛状或丝状蜡层,多数农药难以渗入触杀;二是多数介壳虫产卵期长达30多天,虫态不一致,不易集中防治;三是介壳虫繁殖能力强;四是近年来暖冬较多,有利于介壳虫越冬生存;五是果农在防治上有误区,表现为用药不当,防治次数少,用药量不足,没有抓住防治关键时期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东方褐盔蜡蚧在陕西关中地区葡萄园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提出了防治上应重点抓好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1代1~2龄若虫发生期和果实采摘后若虫越冬前的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15.
水蜜桃在古田县栽培历史悠久 ,也是古田县主栽水果之一 ,原有种植面积 35 0 0hm2 ,但近几年受病虫为害影响 ,种植面积下降至 180 0hm2 。 1997—2 0 0 1年 ,笔者对为害较重的炭疽病、褐腐病、流胶病、桑白蚧、桃红颈天牛及桃蛀螟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进行了探索。1 桑白蚧  在古田县一年发生 4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桃树上越冬 ,翌年 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 (暖冬年份 2月中旬可见产卵 ) ,卵产于雌虫介壳下 ,4月上旬产卵结束。第 1代若虫于 3月下旬始见 ,4月上旬至中旬初为若虫盛发高峰 ,4月下旬可见成虫。 5月下旬始见第 2代若虫 ,…  相似文献   

16.
(九)网纹绵介壳虫网纹绵介壳虫是夏秋季的主要害虫,在小枝、叶柄和夏秋梢上发生数量最多。以若虫、雌虫群集在柑桔枝梢、或叶部和果实上吸食汁液,发生数量大时,极易诱致烟煤病,叶被害部变成黄斑,甚至脱落影响结果。网纹绵介壳虫以若虫越冬,间有少数雌虫越冬,四川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4、5月,第二代7、8月,卵孵化为若虫后先爬出母体为害,多集中在小枝叶柄及叶背叶脉附近,待脱皮后才迁移。每个雌虫一生平均能产卵600余粒,产卵后雌虫体缩小干涸死  相似文献   

17.
1生活史 为害枣树的介壳虫主要是日本龟蜡蚧.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年3月开始发育,4月中旬迅速增大,5月底6月初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为产卵末期,每只雌虫产卵1 500~2 500粒.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若虫离开母体爬到叶上(也可借风传播)吸食汁液,很快分泌蜡质,披盖体背,逐渐形成白色蜡壳,固定为害.8月上旬雄虫开始在介壳下化蛹,蛹期15~20d.8月下旬雄虫羽化,夜伏昼出寻雌虫交尾,其后很快死去.受精雌虫即由叶片转移到枝条上固定越冬.  相似文献   

18.
桑白蚧在大连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桃树萌动后,越冬雌成虫开始吸食枝条上的汁液;5月1日前后产卵于介壳下,每头雌成虫产卵数百粒;5月底至6月初出现第1代若虫。若虫爬行在母体附近的枝干上吸食汁液,经1周后开始分泌绵状白色蜡粉和蜡质,覆盖体表形成介壳。  相似文献   

19.
梨圆蚧为新疆地区果树主要害虫之一,为安全高效防控梨圆蚧,通过对喀什地区枣园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的系统调查发现:该虫1年发生3代,以2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发育,5月中下旬产仔;第1代若虫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为盛期,危害嫩枝和叶片;第2代若虫7月下旬出现,8月上旬达到盛期,危害枝条、叶片和果实;第3代若虫9月上旬出现,9月中旬达到盛期,主要危害成熟果实。在防治上应以第1、2代若虫初孵期(6月上旬和7月下旬)为关键时期。通过对防控药剂的筛选发现:供试4种药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有机硅助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螺虫·吡丙醚悬浮剂、5%阿维菌素水乳剂+有机硅助剂)对梨圆蚧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均可用于枣园梨圆蚧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正>1)发生规律。在吐鲁番地区葡萄园中1年发生3代,以第3代若虫在老枝蔓翘皮裂缝下或根颈部的土壤缝隙中随葡萄埋墩安全越冬。繁殖方式以雌虫行孤雌生殖为主,有雄虫,但很难采集。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代粉蚧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1代若虫孵化;6月中旬1代成虫开始产卵,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