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几个马铃薯亲本的杂交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瑛 《中国马铃薯》2005,19(1):17-20
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实生种子是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基础,杂交亲本的选择在整个育种方案中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不断引入新的资源材料,扩大亲本的遗传基础,是马铃薯育种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试验应用杂交亲本13份,包括东农303、早大白、中薯4号、朱可夫、成功、Spunta、克新12号、克97G10-4、大西洋、东农305、T1800、Ns880407和D2,这些材料来源广泛,利用这些亲本共配制了60个杂交组合,其中24个组合获得了杂交果,各组合平均座果率达17.3%。  相似文献   

2.
“克新”号马铃薯系列品种的亲本分析滕伟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1前言"克新"号马铃薯系列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至今已相继审定推广了12个马铃薯新品种,其中绝大多数品种如克新1号至克新11号是采用人工有性杂交的方...  相似文献   

3.
1990年宁乡县示范种植杂交晚粳76优312和台杂2号,面积为809亩,平均亩产529.1公斤,高产丘亩产达624.7公斤。平均产量比同季种植的常规晚籼湘晚籼1号,常规晚粳盐粳2号、H808及杂交晚籼成优64亩增86~48.8公斤,纯收入亩增68,33~40.4元。发展杂交晚粳除选用高产抗病组合外,还必须注意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及科学运筹肥水。  相似文献   

4.
王淑菊  秦昕  石瑛 《中国马铃薯》2002,16(2):113-115
有性杂交在马铃薯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 ,亲本材料的开花多少、坐果与否 ,除了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外 ,还受杂交技术和方法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自然条件下马铃薯杂交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促进马铃薯开花和坐果的几种方法 ,并在理论上对应用气雾栽培法促进马铃薯开花和坐果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克山马铃薯研究所杂交育种的障碍及解决途径李成军张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马铃薯的有性杂交育种,一般分为品种间杂交及种间杂交,目前克山马铃薯研究所主要采取品种间杂交。马铃薯遗传规律比较复杂,新品种出现的机率为十万分之一。因此...  相似文献   

6.
高抗晚疫病新品种鄂马铃薯1号选育与栽培田恒林谢从华吴承金(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恩施4450001选育经过鄂马铃薯1号是以国际马铃薯中心轮回选择材料CFK-69.1为父本,674-5为母本,1987年杂交,经实生苗圃、选择圃、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由于主栽品种沙杂15号严重退化,使全区马铃薯生产出现了大滑坡局面。针对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了马铃薯品种选育工作,选育目标为高产、抗病、抗旱、高淀粉、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榆薯1号马铃薯就是按此目标选育而成的。1亲本来源1976年由叶绿卡X58-15-2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2选育过程1977年从48.5株实生苗中选出白花、白皮、白内、高产抗病单株42个,编号为7604--l……42。1978年进一步观察评审,入选苗壮苗势强的单株M个。S历年试验产量结果1979$始,在绥德县马铃薯基点山旱地进行品系试验,5年间7604--…  相似文献   

8.
赵伟  邵景侠  张改生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223-225330
为了探索一种能准确用于鉴定杂交小麦种子纯度的方法与技术,采用种子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杂交小麦品种(组合)西杂一号、西杂三号和西杂五号进行分析,建立了西杂一号、西杂三号和西杂五号的标准图谱库,同时利用Gel 2.0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模式图.人为混种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醇溶蛋白标准图谱可以用于鉴定杂交小麦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杂交糯稻糯优1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杂交糯稻糯优1号Nuoyou1,aglutinoushybridrice邓达胜,广华容,邓文敏(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糯优1号是用糯性不育系NA与糯稻恢复系糯恢1号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糯稻组合。199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不育...  相似文献   

10.
1 前 言陕西省榆林地区近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1204万hm2,占粮田面积的2168%,居各种作物之首。1996年马铃薯平均单产鲜薯128375kg/hm2(折粮27675kg/hm2),总产折粮3332万t,占全区粮食总产12558万t的2653%。马铃薯是全区的优势作物,鲜薯加工成粉条、粉皮、粉丝,畅销周边各省(区),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拳头产品。2 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效益1984年春,引进马铃薯脱毒技术,对本区主栽品种沙杂15号做了茎尖组织剥离培养,鉴定选出了脱毒试管苗1…  相似文献   

11.
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湘杂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油2号是由Po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5A与恢复系109R配制的杂交组合,在各级产量比较试验中,均表现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含油量为41%左右,生育期比中油821早2~5d,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综合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2.
籼粳杂交水稻榆杂29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榆杂29是用滇榆1号不育系(籼粳交偏梗型)与恢复系南29组配 成的,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的特点,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繁殖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多亲本复合杂交提高油菜杂交种的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油菜品种的产量水平依靠优良亲本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的充分发挥。本研究利用复合杂交技术,选用具有优良性状互补和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为亲本,分别培育陕2A细胞质不育系统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分子标记估算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成功选配出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12。与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双低品种中双9号相比,中油杂12在两年多点的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增产15.03%,比目前长江流域种植的当家品种中油杂2号还增产5.62%,成为湖北省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区试中产量超过3000 kg.ha-1的油菜品种,也是在国家油菜品种区试中第一个比中油杂2号增产5%以上的品种。由于具有稳定的高产及高含油量性状,中油杂12的产油量在国家区试中均稳定在1100 kg.ha-1以上,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了9.06%。本文还讨论了复合杂交的育种技术对提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的保持性能及杂交种产量水平的作用,对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改进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腾冲县继示范推广鄂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2号)、皖系杂交稻(70优9号、4号)后,2003-2006年引入滇杂系列的粳杂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滇杂31号、32号、33号、35号、36号表现抗稻瘟病、抗倒伏、抗寒性好,适应范围广,2007年腾冲县农业局立项并以种子管理站为主体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永优21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种子管理站与重庆吨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永IA与恢复系DLR1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经过为:1999年在重庆用绵恢725与科成一号杂交后的F1作母本,与恩恢58进行有性杂交,  相似文献   

16.
滇榆1号A原种高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榆1号A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转育成功的一个具有较强配合力、农艺性状优良的不育系。以滇榆1号A为母本,先后选配出了榆杂29、榆杂32、榆杂34等一系列具有较强优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滇型杂交粳稻组合。特别是榆杂29于1994年在云南宾川县种植创...  相似文献   

17.
对马铃薯离体杂交技术应用的体会盛万民,吴国林,张丽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自从离体杂交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马铃薯遗传与育种的研究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技术的应用,对解决在马铃薯遗传与育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组合杂交及不利马铃...  相似文献   

18.
1选育经过 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6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于1995年以I-10作母本、以NS51—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实生籽,1996年进行实生苗培育,1997年选种圃进行单株选择建立株系,1998年进入鉴定圃,后经品系预备试验、品比试验、国家西南组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薯200800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育种途径,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出鲜食与加工兼用型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春薯5号。  相似文献   

20.
杂交粳稻寻杂29种子不纯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寻杂29种子不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亲本滇寻1号A的种子不纯,亲本种子繁殖代数过高,以及滇寻1号A具有温敏感自交结实的特性所致.为此,今后应采取相应保纯措施,使寻杂29充分发挥其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