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牧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取水方法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防沙、防污物等问题,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解决取水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减少入库泥沙和提高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而如何高效识别优先小流域,则是提高治理资金效益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在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面积法、土地利用-水土流失面积法和坡度-水土流失面积法3种优先小流域识别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坡度-水土流失面积法识别的优先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比接近于水土流失面积法,同时又将坡度较大以及耕地、园地和采矿用地面积占比较大的小流域识别出来,纳入优先小流域中,是3种方法中最优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或同类型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与实施顺序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多地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坡耕地治理是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淳安县几年来小流域治理和鸠坑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对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坡耕地整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针对当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单一的现象,探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以获得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以江苏省丹阳市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结果]提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将水土保持功能与生态景观、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理念,并界定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相关概念。[结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和生态旅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宁夏固原市水土流失风险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耦合关系,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精准防治及有序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使水土流失治理更好地服务于人居环境提升。[方法]采用PSR模型、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等方法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风险和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及耦合度分析,计算并分析其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类型。[结果](1)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为中度、高度危险小流域占28%,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等级为不适宜的小流域占12%,分布在西吉县南部和隆德县东北部。(2)水土流失风险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相关系数为0.61。74%的小流域为高水平耦合与良性共振耦合;67%的小流域为协调发展和优质协调。(3)协调同步型、失调共损型、水土流失滞后型和人居环境滞后型小流域分别为75,36,79,114条。[结论](1)固原市水土流失与人居环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耦合度,且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2)研究区有79条水土流失风险滞后型小流域需要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有36条失调共损型小流域应结合地区实际进行自然环境重点治理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是目前研究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方向。从土壤侵蚀遥感制图研究、小流域土壤信息系统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等方面回顾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并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研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198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是取得各项效益的基础和保证,结合郝台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郝台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蓄水保土效益显著。由于保住了土、蓄足了水,为发展农林牧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就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意义、原则、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指出搞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必须加强水土流失监测的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提出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提交的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9.
定量分析丹江口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变化并评价其治理成效对分析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丹江口市余家湾小流域为例,依据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相关技术规定,分别从土地利用、林草覆盖度、水土流失变化和蓄水保土、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方面对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治理后,其...  相似文献   

10.
涪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及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璟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316-318,321
对涪陵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进行总结,对治理措施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涪陵区小流域治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该区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汉昌河小流域为例,利用ArcView3.2和ArcGIS9.2的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小流域进行地块单元的划分,构建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数据库,对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利用数据库信息对岩溶区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小流域内有水土流失的地块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布置,从而实现水土保持规划。结果表明,ArcGIS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土保持工作,并为决策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汀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如何巩固现有成效,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观点,例举了一些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模式:立体生态经济、循环生态经济、崩岗经济、河道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经济等,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博兴县胜利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水土流失特征及自然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水土资源利用结构,提出了有效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山东省小流域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原因、特点基础上,提出提高思想认识,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管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大农民对水土保持科技投入,是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是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密云水库库区北庄小流域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探讨了北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分析了其水保效益。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是控制水土流失最有效的途径,有林地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明显降低;水土流失治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流域内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594元提高到2003年的5150元,流域内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北庄小流域治理模式可以为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后农业经营模式以规模种植为主要特征,在给山丘区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因为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带来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传统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面临着治理与破坏并存,追求规模经营、经济利益与国家要求生态、社会效益兼顾不匹配等新问题。通过调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研究分析了新时期水土流失的特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从创新思路、理念、标准、机制等方面对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冯伟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5):231-234
[目的]研究新时期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为各地政府提供相关决策参考。[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分析了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特点、模式与经验。[结论]民间资本逐步成为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的重要补充,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提高了治理效益。要推进这项工作,还需从政策优惠、建设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巴朗小流域在西藏高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其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可为西藏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以茶巴朗小流域为典型代表,研究西藏高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小流域分为3个治理区,并结合每个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布设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研究,以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部嵌套的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降雨特性和植被覆盖条件对流域产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域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并不成一定比例;小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也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泥沙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径流量;在黄土区,短历时的暴雨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应该作为水土流失预防的重点;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以封禁植被为主的小流域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小,人工植被为主的小流域次之,水平梯田为主的小流域最大;在封禁条件下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小流域对黄土区典型暴雨的水土流失预防效果最佳。因此,如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仿拟自然进行植被恢复,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省怀来县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建立了9种治理措施的14个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勾绘了水土保持措施图斑并矢量化,以便提取各类措施工程量,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以及分析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东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未新增强烈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林草覆盖率达到63%,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的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评估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