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松球果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球果瘿蚊(Cecidomyiaweni)Jiang严重危害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一年生小球果,并可在雄球花序上取食;该虫在辽宁兴城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地表越冬。发现其蛹寄生蜂天敌3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新种1种:球果瘿蚊短喙金小蜂(Capeliaconi)Yang。越冬代油松球果瘿蚊蛹总寄生率可达209%。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均对杀灭其成虫有效,可降低一年生球果受害率44%~56%。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枸杞瘿蚊的越冬蛹进行了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1.枸杞瘿蚊蛹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度较大的负二项分布;2.确定了蛹的序贯抽样方案;3.在五点式、棋盘式、平行线、对角线“Z”字式抽样方法中,宜采用平行线和棋盘式等距抽样方法,尤以平行线抽样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是严重危害桉树的叶梢致瘿性害虫,准确预报是防治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2014—2020年连续7 a利用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据此建立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法进行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5月成虫监测数量预测6月第1代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_5)、月平均最高气温(x_2)、月降雨天数(x_7)是影响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最主要的决策因子,而月降雨天数则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蜂成虫发生量短期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可达94.16%;根据调查所得越冬虫蛹始盛发育进度,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可以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始盛发生期;利用5月的成虫监测数量可以准确预测6月的虫瘿数(危害程度)。经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期、成虫发生量和虫瘿危害程度的预测预报方法和模型。经在生产中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获得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测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枸杞红瘿蚊入土、出土及其在土壤中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红瘿蚊主要集中在3 cm土层,9 cm土层内只有少量分布,在土中活动方向上没有差异。幼虫入土初期的灌水可促使幼虫下潜;化蛹羽化时幼虫上迁至土表,此时灌水可使上迁变得困难。枸杞红瘿蚊在土中移动水平距离是12.5 cm。  相似文献   

5.
刚竹瘿蚊 Procystiphora sp:在天津1a 发生1代,以蛹在竹小枝内越冬.成虫出现在4月上旬,产卵于早园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的新芽中,幼虫孵化后钻蛀取食虫瘿内物质,于10月上旬化蛹.刚竹瘿蚊有1种内寄生天敌:瘿蚊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sp.;2种外寄生天敌:刺胫广肩小蜂Eurytoma setigera Mayr和栗瘿旋小蜂 Eupelmus urozonus Dalman.另有3种伴生昆虫:竹瘿广肩小蜂 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纹黄枝瘿金小蜂 Homoporus japonicus Ashmead和秆蝇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  相似文献   

6.
对梨树主要害虫梨瘿蚊(Diplosissp.)于1990~1992年开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防治以15%杀灭菊脂2500倍最好,死亡率达90.4%,人工防冶采用冬季土地深翻(6cm以上),夏季入土化蛹盛期进行中耕晒土,能消灭大部分老熟幼虫与黄蛹,进行生物防冶的主要天敌是瘿蚊广腹细蜂,其次捕食性蜘蛛,瓢虫等也能有效控制梨瘿蚊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越南黄檀锈病及其食菌昆虫黄檀锈菌瘿蚊(双翅目:瘿蚊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锈菌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锈菌瘿蚊用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锈菌瘿蚊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通过定期林间调查及室内观察,研究锈菌瘿蚊锈菌瘿蚊的生活史及其与锈菌的关系。【结果】锈菌瘿蚊卵椭圆形,表面光滑,通体透明,背侧弧形而腹侧平直。幼虫纺锤形,头部白色,体两侧是透视可见波浪状的白色脂肪体,中间橙黄色至红褐色,幼虫无足型,体12节。蛹为离蛹,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雌成虫全身密被绒毛;头黑褐色,三角形;触角念珠状,2+12节,鞭小节呈单结型圆柱状,其上有环丝;3对足近等长;前翅发达,透明,布满绒毛。雄成虫触角念珠状,2+9节,鞭小节双结状,端结中部缢缩而呈近三结状,每鞭小节的端结有两轮环丝,基结有一轮环丝;生殖器基部较粗,前端尖细,其他特征类似雌虫。幼虫以夏孢子为食,1个叶片上可发现0~50头不等的幼虫,黄色夏孢子堆经其取食后变成灰色孢子堆,对灰色夏孢子堆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夏孢子内含物消失、夏孢子内陷或破裂。在澄迈县9月上旬越冬代老熟幼虫停止休眠,在茧内直接化蛹,然后羽化为成虫,9月下旬羽化结束,10—11月为幼虫暴发盛期,1年发生3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南黄檀锈病几乎全年均有发生,有2个明显的暴发期,锈菌瘿蚊出现于第2个暴发期,且在锈病第2个暴发期内锈病病情指数与锈菌瘿蚊幼虫数量的相关系数可达0.82。【结论】黄檀锈菌瘿蚊是越南黄檀人工林中新发现的食菌性昆虫,自然条件下该黄檀锈菌瘿蚊对越南黄檀锈病有较为显著的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杞柳瘿蚊,在淮河流域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柳条上虫瘿中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化蛹,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中旬幼虫危害新梢,出现新虫瘿。5月中旬幼虫化蛹,下旬1代成虫出现。6月上  相似文献   

9.
危害枸杞的主要病虫害有枸杞蚜虫、枸杞瘿蚊、枸杞瘿螨、枸杞锈螨,常造成枸杞大面积减产和降低果品质量。研究表明,用3% 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用3% 乐果粉、3% 的呋喃丹进行土壤处理,或以1000 倍液的氧化乐果(或久效磷)进行树冠喷雾,可以使上述病虫害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得出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并提出了对该虫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预测式:蛹N=(118.36±13.95)/[T-(7.42±0.56)];卵N=(66.01±6.99)/[T-(15.63±0.49)];幼虫N=(126.46±30.60)/[T-(16.20±1.30)]。  相似文献   

11.
白蛾周氏啮小蜂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在自然界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作者经多年研究得知,在当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起点温度是:6.28℃(6.28±0.60);有效积温是:365.12日度(365.12±15.56)。白蛾周氏啮小蜂化蛹(前),在6℃的低温保存下,历经30天的时间;出蜂的有效积温为436.6日度。  相似文献   

12.
临夏地区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在临夏地区1年发生4代,幼虫共4龄,越冬成虫4月上旬始见,成虫交尾时长为80~160min,交尾后3~5 d开始产卵,在(20±2)℃的室温下饲喂表明:越冬雌虫产卵量(133.40±33.78)粒/头,孵化率98.91%±1.49%;第1代发育历期:卵期(3.03±0.04)d,1龄幼虫(2.06±0.94)d,2龄幼虫(3.27±0.78)d,3龄幼虫(1.82±0.84)d,4龄幼虫(6.50±7.10)d,蛹期(6.80±0.84)d,成虫平均寿命为(19.67±10.34)d,全世代历期43.15 d。10月下旬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3.
以椰糠为基本原料,通过与泥炭土、菌渣和木屑按不同比例混合配置了10种轻基质配方,并从根、茎、叶三方面系统的研究这10种配方对岑软3号小苗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配方6(椰糠:木屑:泥炭土,9∶3∶1)和7(椰糠:木屑:泥炭土,6∶3∶1)外,剩余8种配方都适合做岑软3号小苗嫁接苗的基质,其中配方1(椰糠:泥炭土,4∶1)对茎和叶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配方3(椰糠:菌渣,3∶1)和4(椰糠:菌渣,2∶1)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梢小卷蛾卵和蛹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卵和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2.26士0.83(℃),120.54土1.27(日度),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4.19土1.27(℃);81.64土1...  相似文献   

15.
经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华山松木蠢象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据此,分别提出该虫卵、幼虫、蛹和一世代的有效积温预测式卵N=124.15±25.77/[T-(9.83±2.64)],幼虫N=201.86±56.3/[T-(19.58±0.86)],蛹N=255.71±39.14/[T-(12.06±1.41)],一世代N=522.14±14.58/[T-(19.38±0.87)]。本研究为有效防治华山松木蠢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配比对‘中林1号’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施用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料对大田条件下盛果期早实核桃(JuglansregiaL.)中林1号坚果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0(N:P:K=3.83kg:1.3kg:3.9kg)及处理11(N:P:K=6kg:1.3kg:2.6kg)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处理10对蛋白质的积累最有益,果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同时处理10样品中可溶糖的含量最高;处理8(N:P:K=3.83kg:1.3kg:0kg)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两种松树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2种松类树种种子为试材,进行发芽率与生活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和马尾松种子均以沙床上的发芽率最高,不同发芽床上湿地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较大,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相对较小;湿地松和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与生活力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31和0.9913;湿地松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为y=0.9125x-1.7247,马尾松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为y=0.9703x-3.4769。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猎物为食的六斑月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显示,在30℃的条件下,用夹竹桃蚜喂养六斑月瓢虫,其实验种群数量以4.5637倍增长;而用橄榄星室木虱喂养六斑月瓢虫,其成虫不能产卵。在供试的4种人工饲料配方中,以啤酒酵母粉、桑蚕蛹粉、麦乳精、葡萄糖、胆固醇=3:4:1.5:1.5:0.1重量比配方饲养的瓢虫存活率和可产卵成虫比率最高,存活时间也最长。  相似文献   

19.
低温贮藏对白蛾黑基啮小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内分别发育至老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中期,再于5 ℃分别冷藏7,14,21 d后让其正常发育至羽化出蜂,测定低温贮藏对该寄生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于5...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怀远产玉石籽、玛瑙籽、青皮、粉皮、红玉石籽(皖榴3号)5个石榴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室温(20.0±0.5℃)和低温(5.0±0.5℃)两种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时间石榴果实中糖分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常温贮藏下石榴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大于低温贮藏。(2)在常温条件下,玉石籽的总糖和还原糖均为最大,其值分别为0.14%和0.13%;在低温条件下,粉皮品种的总糖和还原糖均为最大,其值分别为0.13%和0.12%。(3)一定贮藏期后,粉皮和青皮品种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其他品种的高,适宜低温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