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新疆南部山区拜城种羊场发生羔羊口膜炎,呈地方性传染.该病大多发生在出生一个月左右的羔羊,每年2~3月发病较多(有的年份生产母羊群也发生口膜炎).1990年2月下旬,该场大批羔羊发生传染性口膜炎死亡较严重,因未确定病原,无法用疫苗免疫,只能用药物治疗控制疫情发展,为寻找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进行了本试验.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拜城种羊场发生传染性口膜炎羔羊474只.二、实验药物:黄连粉、腐值酸钠黄连粉,青霉素、链霉素。三、实验方法:将474只病羊随机分成两组:第Ⅰ组:羔羊274只,用黄连粉或腐植酸钠黄连粉配合隔天交替涂  相似文献   

2.
羊传染性口膜炎多侵害羔羊和青壮年羊,常在每年3至8月发生流行,传播迅速,如有并发感染则病情恶化,可引起大量死亡。 我市一养羊户的120只山羊因患感冒发生传染性口膜炎,发病47只,死亡7只,后经治疗41只,治愈40只。现把诊疗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镇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玉米制种业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羊的饲养量大、流通环节快。引发的羔羊传染性口膜炎等疫病比较多,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对我镇十二个村的9500只羔羊初步调查,发病羔羊4275只,发病率达45%。其中,继发感染死亡402只,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口膜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笔者2010年2月11日巡回医疗时,在加尔乌宗村两户牧户发现羊传染性口膜炎疫情。900只羊中有300多只发病,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本病在当地春季多发,羔羊最易感染,成年羊  相似文献   

5.
病毒灵青霉素治疗羔羊口膜炎的效果杨建福黄殿选文志强韩爱萍(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肃南皇城734031)羔羊传染性口膜炎(俗称口疮)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受到感染,尤其绵羔羊最易患病。我场在产春羔期间发生口膜炎,我们试用新药...  相似文献   

6.
正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口炎、口膜炎、烂嘴病等,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多发于绵羊和山羊,并主要危害羔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羊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嘴唇、鼻孔周围出现脓疱和丘疹,其溃烂后形成厚厚的疣状痂。本病多发于3~6月龄的羔羊,患病羔羊病死率较  相似文献   

7.
羔羊口膜炎治疗取食醋一碗(约500ml),加食盐一把(约60g)放置半天后涂病羊患处即可。羔羊口膜炎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羊口膜炎病全称传染性脓包性口膜炎,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包病毒感染所致,人也可受到感染,传染源主要为发病羊只和带脓包病毒者,新生羔羊尤其是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畜牧场和春季产羔正直牧草青黄相接的时候,10~30日龄羔羊最为易发,秋季也容易发生。1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羔羊嘴唇周围边缘皮肤上或者口腔内侧黏膜出现红疹、丘疹、脓包、溃疡、糜烂,继而变为脓疱,脓疱破裂后形成痂皮,逐渐干裂脱落。严重  相似文献   

9.
复方西瓜霜治疗羊传染性脓疱性口膜炎黄尤珍刘云立(广西贺州市畜牧水产局542800)羊传染性脓疱性口膜炎,俗称羊口疮,简称羊口膜炎。成年羊多为散发,羔羊多群发,传染快,危害大。1994年2月至1997年10月,笔者试用复方西瓜霜治疗羊传染性脓疱性口膜炎...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秋季某羊场引进肉用羊520只,其中羔羊20只.引进时1月龄羔羊就患有传染行脓疱病,临床症状明显,新生羔羊128只,陆续发病30只,共计发病50只.经诊治,严重者死亡12只,发病率为33.3%,死亡率为24%.  相似文献   

11.
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的诊治报告王天明王兆祺(甘肃省国营鱼儿红牧场玉门735207)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俗称羊口疮。1997年9月11日至10月9日期间,我场雪山沟放牧的6群2456只非生产羔羊(春羔),由于白天靠群放牧,夜间混圈休息,加之同饮一低洼草地...  相似文献   

12.
羔羊传染性口膜炎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病原是口膜炎病毒(即口疮病毒,orf virus)。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流行,以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新西兰最为严重。就我国而言,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川和陕西等省区也有流行,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羔羊传染性口膜炎在国外Aynaudle(1923)首先确定该病为病毒性疾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天津瑞金种羊场113只波鲁F1代羔羊的体尺和体重资料,与鲁北白山羊纯繁群比较,结果表明,初生羔羊体高、胸围、体长分别提高39.7%、40.3%、38.0%;9月龄羔羊提高19.5%、21.3%、21.7%.体重和日增重改良效果更明显,3~9月龄羔羊的体重和日增重的改良度,除9月龄母羔为74.5%外,均超过100%,以6月龄公羔的改良度最大,体重达148.2%,日增重达199.8%.统计分析8只初产F1代母羊的繁殖性能,F2代和F1代羔羊比较,初生重和断奶重分别提高65%和21.3%;产仔数和断奶数比鲁北白山羊降低7.4%和20%.  相似文献   

14.
以引进澳洲美利奴为父本,结合同期发情和子宫颈口输精技术,开展甘肃高山细毛羊"两年三产"频密繁殖试验。共完成人工授精1300只,妊娠母羊1122只,分娩母羊1091只,产活羔羊1283只,断奶羔羊1258只,2月龄断奶公母羔羊体重分别为15.39±2.16 kg和15.58±2.27 kg,日增重分别为186.34±29.46 kg和195.32±27.85 kg;繁殖季节CIDR+PMSG法和非繁殖季节CIDR+PMSG+LRH-A3法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4.74%和54.73%,年平均产羔率为171.5%,年平均繁殖成活率为145.15%。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在"放牧+舍饲"条件下如能确保母羊营养供给,实施羔羊早期断奶和精料补饲,在不同季节均可生产出合格羔羊,且母羊产后体况恢复较快,完全可以达到"两年三产"的生产目标,是实现甘肃高山细毛羊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将辽宁绒山羊初生羔羊按不同日龄进行分组,饲喂代乳粉和由羔羊颗粒料、玉米碴及绿豆秸、鲜苜蓿草、鲜羊草等组成的羔羊日粮。将75只羔羊分为3组,30日龄15只、45日龄30只,60日龄30只,作为试验组。对照组89只,120日龄断奶。试验结束后对羔羊增重和成活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对辽宁绒山羊羔羊用代乳料替代母乳,并不影响羔羊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选取56只初生重(3 380±328)g的小尾寒羊公羊,从1日龄起分别饲喂牛奶粉代乳(milk powder substitute,MS,28只)或鱼粉代乳(fish meal substitute,FS,28只),并在21日龄将饲喂2种代乳的羔羊各8只转喂开食料。在7、14、21、28和35日龄分别宰杀4只,进行瘤胃液细菌和原虫分类计数,测定瘤胃液真菌数量、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瘤网胃重量和结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MS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细菌(85.47×109个/m L,97.4%为瘤胃球菌)和原虫(1.10×105个/m L),且总数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7日龄羔羊瘤胃液真菌数量较少,直到35日龄时才较多。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为主),但浓度在21日龄后才随日龄增加大幅上升。7日龄羔羊瘤胃液NH3-N浓度为33.2 mg/d L。饲喂MS的羔羊瘤网胃重量、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加。2)与饲喂MS相比,饲喂FS的羔羊7日龄瘤胃液细菌和原虫总数分别减少30.8%(P0.01)和27.3%(P0.05),瘤胃液TVFA和NH3-N浓度随日龄增加波动变化,35日龄瘤网胃重减少17.1%(P0.05),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16.0%(P0.05)和增加39.4%(P0.05)。3)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M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49.7%(P0.01),原虫总数减少50.3%(P0.01),TVFA浓度升高158.8%(P0.01),瘤网胃重增加14.0%(P0.05)、瘤胃乳头长度变短43.3%(P0.01),宽度增加61.8%(P0.01);瘤胃液真菌数量在35日龄时显著增加。4)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F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21.1%(P0.05),原虫总数减少60.4%(P0.01),TVFA和NH3-N浓度各降低43.5%(P0.05)和49.1%(P0.05),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23.1%(P0.05)和11.2%(P0.05);在35日龄时几乎没有真菌存在。由本试验得出结论,羔羊7日龄瘤胃消化发育即已开始,饲喂FS或21日龄转喂开食料都会影响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羔羊口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6月龄羔羊。该病死亡率较低,发病后的羊只发育迟缓。预防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的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加强羔羊饲养管理和接种预防。笔者用面粉、植物油、大蒜、高锰酸钾溶液再加适量凉开水搅成糊状,均匀涂抹于创面,此药黏着度强,挥发慢,抹药后保存时间长,能延长蒜和高锰酸钾的药性效果,从而使收敛效果显著,也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碘甘油来治疗,两种治疗效果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补饲营养调控剂对暖季放牧羔羊体尺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适量补饲对放牧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2010年5月至9月在裕民县吉兰德夏草场选取45只3月龄健康的巴什拜羊羔羊,分为对照组(放牧)、试验Ⅰ组(放牧+补饲0.2%营养调控剂)和试验Ⅱ组(放牧+补饲0.4%营养调控剂)。分别在羔羊3月龄、4月龄、5月龄和6月龄进行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表明:放牧加补饲营养调控剂,可以促进羔羊骨骼生长和羔羊日增重的提高。在试验的第2期(即5月龄),试验Ⅱ组胸围和体长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00%和4.28%,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34.38%,且差异显著(P<0.05)。分析认为:①补饲营养调控剂对暖季放牧羔羊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②营养调控剂含量以0.4%水平对羔羊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藏系羊个体产肉性能,试验对道赛特羊与藏系羊杂交羔羊采用综合配套技术进行育肥,当年出栏.结果表明:道×藏一代羔羊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体重比对照组羔羊分别提高87.23%、57.55%、53.43%、50.67%,差异均极显著(P<0.01);6~8月龄出栏育肥羔羊胴体重达到16.10~21.0 kg,日增重比同龄当地羔羊提高42.48%~44.07%,羔羊胴体重增加5.8~7.2 kg,产肉量提高56.31%~52.17%,每只杂种羔羊增收8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藏系羊个体产肉性能,试验对道赛特羊与藏系羊杂交羔羊采用综合配套技术进行育肥.当年出栏.结果表明:道×藏一代羔羊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体重比对照组羔羊分别提高87.23%、57.55%、53.43%、50.67%,差异均极显著(P<0.01);6~8月龄出栏育肥羔羊胴体重达到16.10~21.0kg,日增重比同龄当地羔羊提高42.48%~44.07%,羔羊胴体重增加5.8~7.2 kg,产肉量提高56.31%-52.17%,每只杂种羔羊增收8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