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最严格考核管理制度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从测算组织、样点灌区代表性、测算方法可靠性以及与影响因素相符性4个方面,建立了省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评估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在某省的应用,提出了该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需要重视和改进的地方,为加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管理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灌区首尾测算法"的相关概念和计算原理,研究干旱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结果表明全师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69,测算成果比较符合实际。"灌区首尾测算法"在第十三师的具体运用,为该师今后进行经常性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同时也为干旱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灌溉水利用系数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首尾测算法的原理,以贵州省连续4年观测资料为基础,初步得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并结合贵州省灌区规模小而分散且基本无量水设施的实际,将水位一流童关系引入到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工作中,很好地解决了样点灌区各次取水施测工作量大的难题,为今后长期开展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针对技术原理与应用条件各有不同的量水设备或设施的具体情况,从量水设备或设施的布置、选型以及量水方案设计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可供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应用或参考的量水方案,其设计思路与建议有利于促进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武夷山楮树下灌区调查,收集整理灌区灌溉供需用水、设施条件、气象等基础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按首尾测算法推算出武夷山楮树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楮树下灌区2017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47;对比分析2008-2017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系数逐年递增;对比分析2008-2017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投资的关系,工程投资对系数的增幅在0.19%~3.64%之间,工程投资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为正相关,即投资越大系数增幅越大;对比分析2008-2017年综合灌溉定额与降水量的关系,认为降雨量对综合灌溉定额的影响为负相关,即降雨量越大,综合灌溉定额相对越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投资、综合灌水定额的变化趋势均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反映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根据南方河网灌区的实际,提出应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南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方法。是通过采用灌区已建水利工程和塘坝等水利设施供水统计资料,在确定作物灌溉定额的基础上,反推得出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最后分析确定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南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提供借鉴或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渠道衬砌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伊犁喀什河下游灌区为对象,根据实测资料测算不同衬砌形式典型渠段单位渠长输水损失率,据此推求不同衬砌形式、衬砌位置及不同级别渠道衬砌条件下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灌溉水利用系数与渠长衬砌率的定量关系。【结果】新疆伊犁喀什河下游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值为0.485,如果各级固定渠道全部进行混凝土衬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91;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衬砌渠道水利用系数最大,混凝土衬砌次之,浆砌石第三;衬砌在渠首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总是大于衬砌在渠尾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从现状衬砌条件到干渠全部衬砌、干支渠全部衬砌、干支斗渠全部衬砌和干支斗农渠全部衬砌,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步增加的相对量分别为11.8%、14.0%、6.8%和4.7%;以渠长衬砌率为自变量,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因变量,得到二者定量关系式。【结论】在灌区渠道衬砌方案比选中,衬砌形式优先选择预制混凝土U型渠;衬砌位置优先选择从渠首开始;衬砌渠道优先选择干支渠,其次才是斗农渠;灌溉水利用系数与渠长衬砌率呈对数关系,当渠道衬砌达到一定程度时,灌溉水利用系数增长较缓,不建议再加大投资进行渠道防渗。  相似文献   

8.
不同尺度首尾法及动水法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在湖北漳河灌区基于首尾法及动水法开展的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数据,分析了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2种方法之间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扩大呈显明显的降低趋势;各尺度上首尾法获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值均略大于动水法,原因在于首尾法反应年用水的总体情况,并考虑了回归水的重复利用;不同尺度之间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幅度比较表明,漳河灌区从干渠到支渠、支渠到斗渠环节的损失最大,是节水改造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目前地方政府对这项指标非常重视,江苏省已把这项指标列为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何准确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当前许多水利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从测算实践看,小型灌区测算相对简单,大型灌区因其面积大、种植品种繁杂、用水结构复杂,测算结果的准确率难以把控。以东台市堤东灌区为例,采用改进型首尾法测定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细化分析其他水源和用水的基础上,测算出东台堤东灌区2012年农业毛灌溉水量为48 029万m3,农业净灌溉水量27 321.9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0.569。该测定方法在计算毛灌溉水量时分析了灌区其他水源量和用水量,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在计算净灌溉水量时引用了作物标准灌溉定额,简化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峡口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首尾测算法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原理,测算了浙江省峡口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算成果比较符合峡口灌区的实际,并且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便、计算资料相对较容易获得等特点.该方法在灌区的具体运用,为灌区今后进行经常性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梁丽 《农业工程》2018,8(11):44-46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加之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致使水资源相对缺乏,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农业灌溉方面,低功耗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农业节水灌溉系统的软硬件以及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2.
林少钦 《农机化研究》2012,34(7):146-149,153
综合我国目前的灌溉情况,为了改进传统的灌溉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作物的生长环境质量及降低人工成本,根据作物的环境信息准确灌溉,详细介绍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GPRS和TCP/IP通信协议的智能灌溉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土壤湿度、空气温度准确灌溉,实现智能化、精确化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Various methods and criteria have been proposed and utiliz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systems performance, which can be used for comparison of design conditions and irrigation systems performance. Surface irrigation system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among all other irrigation systems due to their operation simplicity and high los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hile describing main relationships of irrig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of application efficiency, water requirement efficiency, Deep Percolation Ratio and Tail Water Ratio, a method based on SD will be introduced. Modeling of this approach has been done using VENSIM-DSS software. Model has been tested in a case study that included the modeling of a furrow in four irrigation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full irrigation, deficit irrigation and finally deficit irrigation with optimized irrigation cutoff time and inflow into furrow. The results reveal the high capabilities of SD approach in modeling water resources and irrigation systems. Its user friendly and ability in transferring data to the data bank can introduce this approach and software as an applicabl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不断深入,自动灌溉施肥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获取农田含水量和肥料含量,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及农田肥料匮乏或过饱和,影响农业生产。为此,设计了基于PLC的自动灌溉施肥监控系统,对自动灌溉施肥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分析,完成了自动灌溉施肥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并通过硬件设计,确定了合理可靠的功能模块,最后完成了自动灌溉施肥监控系统的软件流程设计。实际应用表明: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农田的含水量和含肥量,并根据需求供给水分和肥料,确保农田作物能够时刻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营养,且可在农田缺水状态或农作物缺肥状态下进行报警。该监控系统功能齐全、控制精度高,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了水资源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自动灌溉施肥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worldwide need to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with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has been recognised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conflicts in resource use. Within the Australian cotton industry, the imperative to reduce water use and optimise irrigation managemen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risk, using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computerised decision aids was identified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ed into the HydroLOGIC irrig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attributes of the HydroLOGIC irrig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functiona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rrigation decisions within the Australian cotton industry.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documented to provide direction for future software application initiative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a process of user feedback, evaluation and support requirements providing direction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On-farm experiments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eriod allowed the validation of internal software logic, irrigator decision processes, and the OZCOT cotton growth model. The software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to improv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optimising strategic and tactical irrigation decisions in the Australian furrow irrigation cotton production system. In 7 of the 11 on-farm experiments conducted, the use of HydroLOGIC helped improve overall f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optimising the timing of irrigation events or by indicating further irrigations would not provide yield or maturity benefits.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argeted for irrigation utilising in-field measurements of soil water, crop growth and a 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提高绿化用水的利用率,设计了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该系统由硬件控制器和上位机软件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控制器负责数据的采集和电磁阀的控制,软件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GSM短信或485总线方式通信。系统经过现场实际应用,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内陆干旱灌区灌溉调度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灌区科学管水、合理配水及优化调水,根据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区的实际特点,开发了内陆干旱灌区灌溉实时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组成、结构、主要特点、系统数据源与数据库设计。该系统以Windows简体中文版为操作系统,利用Power Builder、Visual Basic 6.0软件开发工具设计标准化数据库接口及应用程序界面。  相似文献   

18.
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杨凌区进行的畦灌大田试验为基础,采用WinSRFR软件对各试验点的灌水质量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畦长、田面坡度、入畦单宽流量和改口成数对灌水效率Ea、灌水均匀度Ed和储水效率Es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均匀试验设计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包含灌水效率Ea、灌水均匀度Ed和储水效率Es在内的单目标优化模型,以入畦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为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了试验点不同计划灌水深度条件下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其可获得高的灌水质量,达到常规畦灌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卫南山台子扬水灌区缺乏调水控水和测量水设施,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等问题,应用测控一体化闸门和全渠道控制系统(Total Channel Control,TCC)作为其推广现代化灌溉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基础。TCC 3次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控制的测控一体化闸门可以在短时间内响应南山台子扬水干渠渠系流量动态变化,自动调节到最佳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涉及渠段的水位波动在±0.05 m以内。分析表明,在中卫南山台子扬水灌区应用TCC将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相似文献   

20.
吴刚  来永军 《农业工程》2018,8(6):90-93
该文根据山丘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水资源条件等情况,对山丘高效节水灌溉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从水源工程设计、灌溉制度拟定、灌水方式选择、管材选择和管网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山丘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点,可供相关的工程设计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