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过4 a的玉米灰斑病品种抗病性试验表明,若在玉米抽穗扬花至灌浆期,气温较低、降雨偏多、雾日较多,玉米灰斑病将在商洛市海拔高度较高的冷凉山区春播玉米田偏重发生,始见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发病高峰期在玉米灌浆期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感病品种有临奥1号、登海11号、登海605、敦玉518、陕单22等,抗病品种有陕单2001、正大999、奥利10号、安森7号、安玉2166等。并提出了选用抗耐病优质高产品种、控制减少菌源基数、适时播种和化学药剂防治4个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地制约着玉米产量.通过田间定点系统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证明云南省玉米灰斑病的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玉米抽雄吐丝至成熟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下旬迅速暴发流行.同一品种随着海拔增高病情加重,特别是在海拔1800 m以上,产量损失最大.海拔1500 ~ 1800 m区域次之,海拔1500 m以下区域发病较轻.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地表的病残体上越冬.抗病品种少,中抗以上品种仅15.78%.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提早播期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孙丹 《吉林农业》2010,(7):76-76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在参试的18个玉米品种中,既抗灰斑又抗大斑兼抗丝黑穗三大玉米风险性病害的品种有:陕单2001、正大999、奥利10号、农科大8号、丹玉69号;现代1号、长单48号、华玉5号抗灰斑病和大斑病,但感丝黑穗病;安森7号、安玉2166两品种高抗灰斑病,但中感大斑病;潞玉6号、陕单22号中感灰斑病,但抗大斑病;正大12号中抗灰斑病,登海605中感灰斑病,但两品种均高感大斑病;敦玉518、临奥1号、登海11号均属高感灰斑病的品种;秦奥23号中感灰斑病、中抗大斑病,但高感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脉冲Logistic模型模拟玉米灰斑病流行过程。[方法]在不同品种玉米上接种玉米灰斑病菌并观察记录发病情况,采用脉冲Logistic模型对该病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并与实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人工接种验证结果表明,脉冲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玉米灰斑病病害时间动态。推导得到,玉米灰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每年7月上旬,逻辑斯蒂期从7月上旬到8月下旬,衰退期从9月上旬到玉米生育期结束。[结论]由模型推导的结果符合玉米灰斑病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对夏玉米常造成严重危害。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有退绿的晕圈,  相似文献   

8.
小黑杨灰斑病流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期调查病情,引入模糊集论中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发病数量(强度)、空间和时间动态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作为统一体,研究了小黑杨灰斑病的流行动态,同时结合孢子捕捉观测,将灰斑病在一个生长期内的流行动态划分为J_1,J_2,J_3,J_4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灰斑病的发展进程为始期、始盛期、盛期、未期,其时间系列大致分别为: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凤庆县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灰斑病是凤庆县近年突然暴发流行的一种玉米叶部病害。它一般减产5%~10%,高的可达50%以上,甚至引起部分田块绝产。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9月为盛发高峰期。降水量大、空气湿度高、气温较低,适合发病。云优21、海禾1号、海禾2号等玉米品种抗性较好,而农大3138、川农玉1号、临奥4号、豫玉22等一批当家良种高度感病。高肥栽培和土壤肥力高,离村庄较近、连作田块发病重。针对灰斑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红松落针病流行规律及最佳防治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东部山区人工红松林中,设置了10处固定观测点,对红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maximum)的流行规律进行了定位研究。该病害于每年4月下旬开始显露病状,5月中旬开始落叶,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落叶盛期;罹病针叶落地后,很快出现子囊盘,于6月下旬开始开裂,7月下旬为盛期。子囊孢子飞散盛期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峰期为7月下旬;在距地面0.3至4.8m的空间范围内子囊孢子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子囊孢子的飞散与温度、湿度、降雨密切相关,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多有利于子囊孢子飞散。用硫磺烟剂或代森铵液剂防治该病,均可收到良好效果;7月中旬为最佳施药期。  相似文献   

11.
在三江平原大豆主产区设立气象观测站,监测2005~2010年6年中7月、8月(大豆灰斑病易感期)日降水量,同时在气象站周围种植易感大豆灰斑病品种合丰45号,定点定株逐日调查和记录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初步确定三江平原大豆灰斑病易感期降水量对大豆灰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与7月上旬、下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8月下旬遇到较强降水,易发生大豆灰斑病,严重时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2.
在三江平原大豆主产区设立气象观测站,监测2005~2010年6年中7月、8月(大豆灰斑病易感期)日降水量,同时在气象站周围种植易感大豆灰斑病品种合丰45号,定点定株逐日调查和记录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初步确定三江平原大豆灰斑病易感期降水量对大豆灰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与7月上旬、下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8月下旬遇到较强降水,易发生大豆灰斑病,严重时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一、病虫草害发生 大豆病虫草害问题也比较严重,根腐病、孢囊线虫病、根潜蝇、灰斑病、食心虫、大豆蚜虫和多种杂草常年发生,对大豆生产有较大影响.其中孢囊线虫常年发生,危害严重,是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加上品种抗性差、土壤湿度人及连作时病害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0~30%,严重地块减产40~50%.灰斑病个别年份发生较重,其发生程度决定于田问菌源量和气候条件,如果7~8月份总降水量大、连绵阴雨,则发病重,根腐病为人豆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从莳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幼苗期发疯较重.播种过早、过深、土壤温度低及含水量大时发病重,偏施氮肥、连作病害加重.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中最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老熟幼虫在大豆根际附近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下旬化蛹,8月上旬为成虫盛期,8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9月上旬后老熟幼虫入土越冬,第2年继续危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化蛹与羽化期土壤含水最和品种,豆荚上茸毛少,化蛹羽化期含水量适中时发病重.大豆蚜虫大豆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个别年份,在局部地区发生,损失严重,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少雨利于发病,一般6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份危害最重,豆田杂草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地块差异很大,以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发生普遍.近年来随着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杂草群落演替加快,阔叶杂草和难治草如苣荬菜、鸭跖草危害加重,且极难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葡萄白粉病的症状。调查分析宾川县葡萄白粉病发生规律,4月上旬初花期,葡萄叶部开始发生白粉病,有两个发病盛期,第一个发病盛期是5月中旬至7月中旬,生育期处于幼果期五成成熟期,第二个发病期是8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育期处于收获期至枝条老化期;4月中旬幼果期葡萄穗部白粉病开始发病,5月中旬至7月上旬即葡萄幼果期至5成成熟期为发病盛期。调查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得出:葡萄白粉病的发生与干旱密切相关,干旱是引起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栽培管理差的果园发病会较重。研究出清除病残体、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预计今年京山县中稻纹枯病大发生(5级),病情激增期在7月上旬,流行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甜菜白粉病(Erysiphe communis Grer f.betae Pot.)是新疆伊犁甜菜生产上重要病害,造成甜菜减产、降低含糖量,严重影响伊犁甜菜产业的发展.2010-2012年对伊犁河谷地区甜菜白粉病的分布与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侵染循环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了防控对策.甜菜白粉病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甜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其田间症状是发病初期在叶片上零星出现一些粉状病斑,随后发展成点片状白色粉状物,后期整个叶片上覆盖一层白粉;干燥少雨,气温高的天气利于甜菜白粉病的发生和病势扩展.甜菜白粉病发生最早为6月中旬,大多数年份在7月上、中旬,发病前期病害发展缓慢,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达到盛期,同时7月上旬产生闭囊壳,9月下旬病害扩展缓慢,至10月上旬病害逐渐停止发生.加强以种植抗病品种、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及发病初期药剂防治为主的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发生规律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只危害柑橘类作物。1年发生一代,在湖南,越冬蛹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返园产卵,产卵危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卵开始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孵化高峰期;早熟蜜橘品种虫果内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菌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菌丝在田间和秸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猛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发生严重、危害大、造成损失大。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从全州常种玉米品种和云南农业大学及部分州(市)选育推广的一些品种中选出91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试验,从中选择出兴黄单892、海222、北玉16号、北玉2号、海禾1号、海禾2号、红单3号、红单6号、屏单4号等17个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以适于在红河州高海拔和多雨水、玉米灰斑病发生重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达到抗病高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春马铃薯、春玉米、秋冬花椰菜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通许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改一年种2茬粮食作物为春马铃薯、春玉米、秋冬花椰菜三种三收模式,取得了每公顷收获30000kg马铃薯、9000kg玉米、37500kg花椰菜的好收成,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茬口安排春马铃薯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6月中旬收获。春玉米4月中下旬套种于马铃薯行间,8月中下旬收获。花椰菜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2品种选择马铃薯选用郑薯5号、郑薯6号、鲁引1号等品种。玉米选用豫玉22号、豫玉33号、掖单19等品种。花椰菜选用雪山、文兴100天、丰喜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