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可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使受害鸡群对白痢、球虫病、新城疫等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一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多型性、高度接触性肿瘤疾病,其以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为特征,可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法进行确诊,目前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严格的卫生条件有助于提高疫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鸡淋巴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群病毒引起的鸡多种肿瘤性疾病,各个年龄的鸡群都能传染。鸡群一般14周龄后开始发病,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消瘦和贫血,蛋鸡产蛋率下降。目前对本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鸡群疾病净化和做好鸡场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免疫器官影响的研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学者已证实禽流感病毒可引起免疫抑制,进而导致鸡群的免疫失败以及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本试验选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鸡,发现在其免疫器官中仅引起法氏囊部分淋巴滤泡髓质区内淋巴轻度减少,而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均未出现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也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引起的、以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幼龄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病毒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CIAV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部分鸡群中。该病在商业鸡群中的存在,是造成中国许多鸡群生产性能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家禽生产者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鸡毒支原体(M.gallisepticum)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在养禽场中的平均感染率高达70%~80%。该病原可以入侵禽类脑组织造成运动障碍,使受感染鸡群生产性能下降,体重减轻;感染后造成T、B淋巴细胞增殖异常引起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的易感性增加,导致混合或继发感染,引发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综合征,从而使损失加重。M.gallisepticum主要粘附和定植在呼吸道上皮细胞、淋巴组织等部位,诱发严重的组织损伤和炎  相似文献   

9.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成年禽类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本病常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但可使肉鸡群的增重率和蛋鸡群的产蛋率严重降低,尤其是使鸡群抗病力下降,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  相似文献   

10.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火鸡、鸡、鸭、鹅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除此之外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引起鸡群严重的免疫抑制。J亚群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毒J亚群(ALV-J)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肉种鸡。本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因此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达20%。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以及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可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而增大。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12.
谢俊娥  王瑜 《兽医导刊》2016,(24):118-119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蛋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感染蛋鸡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不仅能够在不同批次鸡群中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种鸡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商品蛋鸡,并且蛋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鸡群感染本病,整个鸡群几乎就会被摧毁,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本病给整个蛋鸡产业造成危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将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病,已经确认世界各地鸡群都可发生该病。鸡是马立克氏病病毒最重要的自然宿主,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细胞结合性的疱疹病毒科,其分子结构和基因组成与α疱疹病毒相似,而嗜淋巴的特性却与r疱疹病毒相似。除非是在严格的无特定病原体条件下饲养,否则所有鸡群都可能被感染。尽管感染鸡群不全都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但亚临床症状会表现出增重率和产蛋率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鸡马立克氏病,又名神经淋巴瘤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本病主要侵害鸡,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染,以对外周神经、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性病毒常随羽毛、皮屑排出,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空气传播。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发病情况山东省某养鸡场送检病鸡,于15周左右鸡群  相似文献   

16.
鸡法氏囊炎(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以破坏法氏囊和淋巴组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鸡群感染后发生免疫抑制,明显影响其免疫应答能力,导致免疫力下降,可诱发多种疾病。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某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REV感染不仅能引起肿瘤,还可引起感染鸡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使鸡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导致免疫抑制,使感染鸡极易继发其他疾病的感染.国内REV感染及在鸡群中造成的危害已相当普遍,并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免疫抑制是REV感染引起鸡群经济损失的最根本原因.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成年禽类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本病常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但可使肉鸡群的增重率和蛋鸡群的产蛋率严重降低,尤其是使鸡群抗病力下降,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变异及疫苗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溶淋巴细胞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或B淋巴前体细胞,使鸡群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对各种疫苗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增加幼鸡对其它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鸡群总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20.
正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规模化养鸡场常见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1-2]。MD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养禽的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程度增加而增大,受害鸡群的损失一般在30%以上,个别鸡群可达50%以上[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