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肥料成为农作物持续高产的突出矛盾。增产必须增肥。我们除了千方百计广辟肥源外,还狠抓稻田套种绿肥,提高鲜草产量,达到既充分用地,又积极养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这里,稻田套种红花草已有很久历史,过去鲜草产量只有2—3千斤。近几年由于我们狠抓关键措施,产量上升到3—4千斤。红光大队900多亩红花草,亩产都在6000斤以上。从红光等大队稻田套种红花草的实践中,认识到红花草有不耐干旱、又忌水涝的特点。要获得红花草高产,抓好播种质量和早期管理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滁县瑯琊公社瑯琊大队,过去小麦产量一直不高,正常年景亩产六、七十斤,最好年份也不超过百斤。在地委的正确领导下,这个大队通过去冬今春的社会主义教育和树立样板田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采取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羣众三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取得了午季大丰收。全大队一千五百一十亩小麦,总产二十六万六千六百五十一斤,比1964年一千五百二十一点六亩总产十万九千八百五十六斤增加一点四倍,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点一斤,比1964年亩产七十二点一斤增加一点五四倍。全大队二十一个生产队,其中七个队平均亩产二百斤以上,两个队平均亩产三百斤以上。现将主要丰产经验总结如下,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3.
1965年辽宁省水稻生产不論是老稻田或新稻田都获得了好收成。总产量比1964年提高30%左右。丰收的特点是幅度大,范圍广。如沈阳市52万亩水稻,在1964年亩产542斤的基础上,提高到平均亩产600斤左右的水平。全市有三个公社平均亩产达到700斤以上,有15个大队,73个小队达到亩产800斤以上,有2个人队,11个小队平均亩产900以上,并出現一个有565亩水稻千斤队。盘錦荣兴农場中央屯大队3900亩水田,在1964年平均亩产947斤的基础上,1965年又創造了亩产996斤的新纪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县夏熟作物全面丰收,全县10.2万三麦平均亩产687.7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比历史最高年增加16.8和26.5%;十二个公社40776亩冬绿肥(其中红花草3.6万亩,金花菜2188亩,蚕豆423亩,6625箭筈豌豆158亩),平均亩产达到7200斤,比大丰收的1976年增产35%,总产、单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汤庄公社地处高坑平原,土质大部分为小粉白土和白土。过去绿肥鲜草亩产只有三、四千斤。今年由于狠抓了红花草的栽培管理,采取了施肥、灌水、开沟、治虫等措施,全公社2860亩红花草平均亩产鲜草6000多斤,比前两年翻了一番,其中万斤以上的有572亩,占20%。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6.
油用向日葵在复县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实践证明,油用向日葵在发展两茬、耕作制度改革、制定合理轮作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全县向日葵亩产为114斤,1979年上升为161斤。并且涌现出许多200斤以上的公社,300斤以上的大队,350斤以上的生产队,近400斤的高产地块等。高产典型说明,  相似文献   

7.
红花草(Astragaius,Sinicus,L.)自1957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农科所、三湖公社上聶大队相继于成年桔园试种成功后,很快为桔农所接受,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多年实践证明:发展桔园红花草是解决目前存在的桔棉争肥矛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争取桔棉双丰收很重要的经验。目前果园红花草单位面积鲜草产量不高(亩产仅1,500—2,000斤左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棉产量在两年连续超《纲要》的基础上,今年又获丰收。粮食平均亩产620斤,比去年增长一成多,10万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08斤,比1971年增长三成,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单产皮棉150斤以上的社、场有3个,180斤以上的大队有7个,有62个生产队单产皮棉超过200斤。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是麦稻两熟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1亩高产田块亩产1,529.1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有三个大队在近300亩面积上平均亩产1,300斤,并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有些单位由于种了杂交水稻,实现了麦稻两熟亩产超吨粮。我们  相似文献   

10.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春小麦生产。1974年全县播种春小麦16129亩,平均单产172斤,比1973年亩产83斤提高一倍。全县有12个生产队亩产超过了《纲要》,十一个生产队跨过了“黄河”,两个生产队过了“长江”。达牛公社1890亩春小麦(其中1592亩是畦田间作玉米)实行了旱灌,全社平均亩产334斤。大田大队177亩春麦,平均单产713斤,其中第三队24亩,平均亩产893斤,第四队有2.1亩试验田,亩产1113.8斤。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省种植单季杂交水稻近80万亩,平均亩产接近800斤,比常规水稻品种普遍增产。同时涌现了亩产900斤以上的地、县,千斤以上的公社,1200斤左右的大队,生产队和亩产1300斤以上、稻麦相加亩产达吨粮的高产典型。铜山县张集公社孟庄大队、国营东辛农场,丹徒县大港公社东方红大队等单位的高产田,亩产均超过了1500斤。据初步统计,全省1500斤以上的田块有13.4亩,1400—1499斤的有9.1亩,1300—1399斤的有229.8亩,1200—1299斤的有76亩(统计到的  相似文献   

13.
1964年全省各地利用盐碱、涝洼、湖洼地等各种不同土壤改种水稻,亩产一般都在三、四百斤以上,不少高产社队达到六、七百斤以上。一般比种植旱作物增产一倍至几倍,全省出现了大批“东张屯式”的改种水稻、一年翻身的生产队。如临沂、苍山、莒南、日照、沂南、费县六个县的平原涝洼地区,1964年种稻翻身的有1924个生产队。济宁沿湖的石佛大队,是个有名的穷队,1964年改种水稻,亩产318斤,除留足社员口粮和种子、饲料外,还向国家交售公粮十万余斤。运河东岸的德州芦庄大队,1964年改种水稻780亩,亩产273斤,由缺粮变余粮,初步改变了盐碱涝洼地的面貌。历城姬家庄大队,处在沿黄碱涝、砂土地带,过去一般亩产只有三、四十斤,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俺队广大社员群众经过学理论,抓路线,促大干,又夺得了今年小麦的大丰收,全大队四千三百四十一亩小麦,平均亩产七百零七斤,比七四年亩产五百七十六斤增产一百三十一斤’增长百分之二十三。有四个生产队跨过了“长江”,亩产达到了八百斤以上,创造了我大队历史最高纪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一九七五年小麦又获丰收。三万六千亩小麦平均单产七百一十五斤,较去年增产一百六十二斤,全社三十一个大队有八个大队亩产达到六百斤,七个大队达七百斤,五个大队达八百斤,五个大队达九百斤以上。  相似文献   

16.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17.
盐碱荒地的改良利用一般都是以绿肥和水稻作为先锋作物。由于土地平整投资大,前两年收益小,故影响了盐碱荒地的开发利用速度。为了做到当年投资当年得益,1980年我们在全县五个碱改水的试点田里栽种了23亩浅水藕,当年亩产都在3000斤以上,亩产值800多元。1984年全县种植浅水藕6806亩,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8000多斤,亩产值达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永红庄大队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全大队600亩小麦,在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水平,创小麦高产之后,今年又战胜了旱、虫、风等自然灾害,夺得了平均亩产860斤的更大丰收,比去年小麦亩产757斤每亩增产13.6%,其中有300亩平播小麦,平均亩产在900斤以上。下面就我们的实践体验,谈谈对小麦高产规律中几个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改进棉花栽培技术,皮棉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年战胜了低温、阴雨、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在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同时,全县3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3.8斤,比1971年增长一成多,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单位。如大新公社中兴大队亩产皮棉197斤,县委在中兴、团结大队的22亩试验田,亩产皮棉230斤。几年来,通过总结群众经验,对棉花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