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揭示铜尾矿库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本文在中条山矿区十八河铜尾矿库进行植物样方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分类、DCA和C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尾矿库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方法将51个自然定居草本植物样方划分为两大类10个群丛,一类主要是以湿生草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为主的群丛,另一类主要是以中生草本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幼苗为主的群丛;2)DCA排序第一轴反映了草本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水分的关系,沿第一轴从左到右,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草本植物种类由湿生植物向中生、旱中生植物逐渐过渡;DCA排序第二轴反映了植被生活型的变化,沿第二轴由下到上,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种类由一年生向多年生演替;3) CCA排序第一轴与土壤湿度和土壤电导率有关,反映了是群落由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耐盐性植物;第二轴与物种丰富度等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景观结构及其分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划分为8个基本景观类型,包括耕地、草地、草灌混交、灌木混交、乔草混交、乔灌混交、新造复垦地和退化地,总计496个斑块。利用3S技术和分形理论对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景观特性及其变化的分形性质。结果表明:分维数的大小反映了景观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排土场内景观斑块的不规则程度和复杂程度;乔灌混交地和灌木混交地保持着较高的分维数,新造复垦地和草地的分维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则差别不大;植被景观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在南排土场、西排土场受地表物质组成和地形的影响为主,其多样性指数较高,在内排土场、西排扩大区受植被类型的影响为主;草灌混交地的景观多样性远高于其它现有的复垦植被区,但其景观优势度则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南排、西排及西排扩大区的景观过程以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为主,内排则着重发展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多种效益的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3.
[方法][目的]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数量生态分析法,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楂园草本植物(杂草)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山楂园草本植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结果表明,该山楂园共有53种草本植物,属于26科48属,其中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占45.29%;多年生草本植物占58.49%;中生草本植物占56.60%。TWINSPAN分类将42个样方划分8个植物群丛,分类结果反映了该山楂园草本植物群丛类型分布特征和优势种生活型的变化,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即沿DCA第二轴从上到下,群丛优势种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过渡到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种的水分生态型在DCA二维排序图上无明显的分布规律,以中生植物为主的群丛(Ⅵ)物种多样性高于以旱生植物为主的群丛(Ⅴ和Ⅶ),表明人为干扰是影响山楂园草本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结论] 因此,在未来山楂园管理中,应合理调控草本植物数量,提高山楂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长汀废矿区生态修复后草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了解长汀废矿区生态修复后的草本植物多样性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已经进行生态修复的长汀县河田镇山地废矿区进行猪场沼液的灌溉,设置样地,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调查到12种草本植物,隶属7个科12个属;废矿区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阳面坡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阴面坡;同个坡向的灌溉猪场沼液的山坡比未灌溉猪场沼液的山坡的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长汀废矿区生态修复后的草本植物多样性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已经进行生态修复的长汀县河田镇山地废矿区进行猪场沼液的灌溉,设置样地,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结果]在研究区调查到12种草本植物,隶属7个科12个属;废矿区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阳面坡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阴面坡;同个坡向的灌溉猪场沼液的山坡比未灌溉猪场沼液的山坡的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大。  相似文献   

6.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理化与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的土壤理化与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先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3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3个不同的阶段,再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主要植物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根系空间变化和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特征为阴坡优于阳坡,下坡优于中坡,中坡优于上坡;(2)在阴坡与阳坡的上坡、中坡与下坡每一生境对应不同的群落类型,且植被盖度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阴坡下坡>阳坡下坡>阴坡中坡>阳坡中坡>阴坡上坡>阳坡上坡;(3)不同生境条件与植被盖度关系符合方程Y=10.234X-4.5867(R2=0.8932);(4)各生境的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与Shannon-wiener指数(H)三者的关系符合方程:S=-0.0579+0.2367D+0.3579H,r=0.9147(P<0.01);(5)不同植物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上下波动,变化趋势符合方程Y=0.1268X+0.087(R2=0.8699)。这将丰富该地区植被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植被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草本植物是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为认识和保护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物多样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种类较少,调查结果仅有24种,隶属于8科,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藜科;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较小,物种多样性水平总体较低,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在不同群落间差异较大;草本植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乌兰布和沙漠的草本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但群落组成结构简单;优势种与次优势种的重要值之间的差距随群落内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减小;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小,草本植物物种的分布不均匀,普遍呈斑块化分布。  相似文献   

8.
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6):210-214
为了了解与掌握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规律,笔者于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衡阳市肖家山废弃采石场及其周边荒山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类型以灌草丛与草丛为主,灌木种类较为单一,共4科5属5种,草本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共计26科49属67种,各立地类型草本群落优势种差异不大;(2)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泥石堆>排土堆>山顶裸岩>乱石堆>道路边坡>采石作业区,而均匀度则刚好相反;(3)群落的共有种趋势与立地类型的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关键词:生态恢复;废弃采石场;立地类型;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肖家山  相似文献   

9.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对矿区生态系统进行了近十年植被恢复,现已形成较好的生态效益,是北方矿山生态重构较成功的案例之一。本研究以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铁尾矿库为示范基地,在尾矿库3个不同区域,选取12个人工群落,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对尾矿库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铁尾矿生态重构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人工群落结构简单,尾矿库地势较低区域由于水分充足,群落内植物生长较好,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ez)、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等耐盐碱性强,根蘖性强;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等豆科植物适合作为矿山复垦的先锋树种。为矿山生态重建长期效益提供数据支持,为下一步复垦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岷江源区生态群落空间分布及植被恢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保护岷江地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退化的植被本底资源尤为关键。笔者按岷江源区河谷植被退化梯度及流域-海拔梯度,设置“U”或“M”型临时观测样带,并采用样方法对乔木、灌木及草本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表明:(1)沿岷江源区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或“M”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计73个样方316个物种,创建样地-物种数据库,运用DCA和DCCA排序及多元回归方法,得出DCA排序在AX1轴上,海拔由上到下逐渐增高,植被沿海拔分布的梯度格局得到很好地体现,在山体中部,植被结构出现多层,乔木种多为岷江冷杉和云杉及少量白桦。(2)用DCA分析法对岷江源区73个样方内316种植物进行排序分析,计算各群系DCA排序轴的平均值,结合前文DCA排序结果,即DCA排序轴反映的生态梯度关系及植物生理特征和生态适应性特点,得到岷江源区植被群系的演替关系为:云杉、冷杉针叶林-鲜卑花和绣线菊灌丛-锦鸡儿和小檗灌丛-白茅草甸。(3)在满足垂直分布规律的条件下,为植被不同生长型选择恢复的目标群落及物种,结果如下:①亚高山针叶林带:岷江冷杉+(峨眉蔷薇+金背杜鹃+冰川茶镳子)+(细弱草莓+东方草莓+丝叶苔草),云杉+(峨眉蔷薇+窄叶鲜卑花+沙柳)+(细弱草莓+丝叶苔草+陕甘蓼+东方草莓);②高山灌丛带:高山柳+披针苔草,窄叶鲜卑花+洽草,高山绣线菊+丝叶苔草,甘青锦鸡儿+密生苔草;③高山草甸群落:白茅草甸,丝叶苔草草甸。在植被恢复期,应该大力发展乔灌草的多层次、多物种、多结构的混交群落结构,提高植被抵御外界破坏的综合能力,同时施以各种工程措施,使得岷江源区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1.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给湖区湿地生态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应用双岐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分析了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5种主要植物在47个调查样地内的存在-缺失数据。结果表明:TWINSPAN将艾比湖湿地25种主要植物种划分为8个群丛,各群丛内的植物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土壤含水量梯度,第2轴反映了海拔梯度;TWINSPAN和DCA 2种方法对样地和植物种的分类、排序结果一致,能够有效处理艾比湖湿地植物种分布的稀疏性。  相似文献   

12.
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科学区分海南文昌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组成群系,深入了解其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通过在保护区内全方位随机取样,共64个样地(取样总面积:2.11 hm2),采用PC-ORD5.0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分类,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用CANOCO 4.5软件完成。结果表明:(1)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将铜鼓岭自然保护区64个样地分为11个群系,隶属滨海灌丛、山麓灌木林、热带常绿季雨矮林3种植被类型;(2)64个样地在DCA排序轴第1轴呈现了水分梯度的变化,第2排序轴上呈现的环境意义不明显,表明水分因子对该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3)铜鼓岭海拔不高,最高峰仅338 m,但CCA排序结果显示,对排序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拔、坡度、坡向,第1排序轴与海拔相关性最大,第2排序轴与坡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充分表明沿海基岩海岸环境与森林植被分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猫头刺、油蒿3种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9种,隶属10个科26个属,灌木层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草本物种相对丰富且数量较大,植物都是以相对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天然群落丰富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间的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茶园低碳管理方式对结网型蜘蛛群落结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有效利用茶园天敌控制病虫害,对茶园不同生产管理方式中的结网型蜘蛛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结网型蜘蛛共采集到16科40种,多刺新园蛛(Neoscona polyspinipes)为优势种;低碳管理茶园(DT)与常规管理茶园(CG)间结网型蜘蛛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DT比CG的种类和个体数分别高出2.33倍和0.67倍。此外,多样性指数中,DT与CG差异明显,夏秋和冬春茶期间DT比CG分别增加1.39倍和1.05倍;DT均匀性指数数值较大,而CG优势度指数数值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DT明显向多刺新园蛛、雪银斑蛛(Argyrodes argentatus)、草间钻头蛛(Itatsina praticola)、卡氏盖蛛(Neriene cavaleriei)和温室希蛛(Achaearanea tepidariorum)等结网型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由此可知,茶园实行低碳管理,生境结构植物丰富,人为干扰少,有利于保护结网型蜘蛛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As a typical inland wetland, Yangguan nature reserve wetland in Dunhua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ops of migratory route for birds, which is vulnerable and particular. Study on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wetland has great signifi cance for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fi eld investigation, the fl oristic composition, geographical elements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wetland plants were studied in Yangguan reserve of Dunhu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6 families, 56 genera and 74 species were record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largest families were the Gramineae and Chenopodiaceae, accounting for 29.73% of the total. Herb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life-form, accounting for 77.03% of the total. The fl or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of the plant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temperate zone distribution type. By using two 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 the vegetation in 36 sampling plots could be classifi ed into 8 communities.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es of communities were relatively low, but had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value, the Margalef richness index(Rm) ranged from 0 to 4.200. Simpson diversity index(D) was between 0 and 0.512; Shannon diversity index(H) ranged from 0 to 1.400, and Pielou evenness index(J)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0.538 to 1.00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t species were relatively rare and simple in general,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communities was low,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fragile in Yangguan nature reserve of Dunhuang.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不同强度放牧干扰下西天山野果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为后期野果林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西天山野果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依照放牧强度的划分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选择12个典型样地布置草本样方。以林下植物群落物种重要值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轻度(距离牧民居住点2~3 km)、中度(距离牧民居住点1~2 km)、重度(距离牧民居住点0~1 km)3种放牧干扰强度下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进而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植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禾本科狗牙根和豆科车轴草逐渐被菊科蒲公英所取代;西天山野果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其中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全钾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认为,土壤中全钾含量和N/K是限制野果林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这很可能与家畜排泄物的归还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半圈养状态下麋鹿对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草本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土壤的物理性质等方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取食后造成其食物组成在各季节差异大,春季喜食植物生物量高,而秋季则低,不食的植物生物量与此正好相反;(2)圈养区内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2.1992、0.4518,而网外分别为2.5671,0.8993,网内外的Srensen相似系数为0.56;(3)麋鹿活动频繁的生境土壤容重大,为1.52~1.60 g/dm3,含水率低,为21.08%~22.7%,而活动相对较少的狼尾草类群落,土壤容重小,为1.23~1.38 g/dm3,含水率高,为25.78%~26.68%。(4)麋鹿圈养区的景观异质性降低,趋向狼尾草占绝对优势的植被类型和光裸地两个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