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葡萄柚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三氯乙酸/乙醚、三氯乙酸/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提取果皮水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筛选得出简单易行的提取及测定葡萄柚果皮水杨酸含量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对15 g/L羧甲基壳聚糖(CMC)、200mg/L水杨酸(SA)单独及复合处理的葡萄柚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采用三氯乙酸/乙醚从葡萄柚果皮提取的水杨酸分离效果较好,测定最佳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2 mol/L pH 5.5乙酸钠缓冲溶液-甲醇(40∶60),检测波长296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5 μL.水杨酸质量浓度在3.91~5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处理样品果皮的游离态水杨酸含量范围为18~47.6 μg/g,结合态水杨酸含量范围是68.05~73.85 μg/g.在室温贮藏的28 d内,相比未处理果实(对照),经诱导处理的游离态水杨酸和结合态水杨酸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羧甲基壳聚糖/水杨酸复合处理的游离态水杨酸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处理含量(P<0.05).采用三氯乙酸/乙醚提取葡萄柚果皮水杨酸具有较高的分离度,本试验所得HPLC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用于葡萄柚果皮内源水杨酸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相似文献   

2.
设施草莓白粉病抗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设施内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时期、品种抗性做了观察,结果表明,2-3月,草莓白粉病在叶片上发生一般,进入4月,白粉病明显加重,至5月上旬叶片发病达到高峰。同时看出3月之前,果实发病较轻,进入4月后果实发病明显加重。19个草莓品种中,8个高抗、5个抗病、3个感病、3个高感,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差异性。对9种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药剂的防效在80%以上,控制病害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水杨酸诱导鸭梨抗黑斑病的作用效果及机理,以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梨园鸭梨叶片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梨黑斑病病原菌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利用形态观察及真菌ITS、HIS、RPB2、ACT多基因综合鉴定法明确鸭梨黑斑病致病菌的类型;鸭梨离体叶片通过针刺接种黑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侵染0,6,12,24,48,72,96,120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水杨酸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0,72 h内源水杨酸含量的变化;利用不同浓度水杨酸(0,0.002,0.02,0.2,2.0,10.0,20.0 mmol/L)测定其对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外源0,0.02,0.2,2.0 mmol/L水杨酸处理鸭梨果实,接种黑斑病菌并观察其抗病效果。结果表明,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梨园中鸭梨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鸭梨离体叶片接种黑斑病菌后,72 h游离态水杨酸含量由0 mg/g增至0.02 mg/g,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由0.47 mg/g增至1.55 mg/g, SA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Pbrgene12425、Pbrgene6...  相似文献   

4.
草莓抗白粉病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研究不同草莓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选取5种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草莓品种为试材,测定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草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POD、PAL、PPO活性随品种白粉病抗性的增强而增加,SOD活性随品种抗白粉病能力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品种白粉病抗性的增强无明显变化规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不同品种供试材料的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差异极显著,可以用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这些生理生化指标来衡量不同草莓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5.
正在草莓栽培中,特别是设施栽培的草莓,通常在定植后至冬前的9~10月,以及气温回升后的3~4月,有两个蓟马的危害高峰。栽培草莓由于品种的更新速度较快,加上栽培技术的提高,冬季棚室草莓花芽分化提前,11月下旬往往会出现草莓蓟马发生数量回升,对草莓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冬季第一批果实,更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值得注意。蓟马对草莓生产的危害。蓟马可危  相似文献   

6.
以红颜99、圣诞红、章姬、点雪、桃熏等草莓品种为试验对象,从果实外观性状和果实营养成分上对5个苹莓品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红颜99和圣诞红草莓果实大,呈圆锥形,着色一致,外形美观,富有光泽,果实硬度高,耐贮运性好,且在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方面与其他3个品种差异不大,果实酸甜适口,口感好,品质佳,可推荐为第九师设施草莓栽培中较为理想的优质大果型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7.
抗锈小麦新品系89144接种锈菌后SA含量升高,同时CAT活性降低,H2O2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在不抗锈品种甘麦8号接种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和SOD活性升高以及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的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草莓品种‘明宝’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 cm株距栽培密度下,草莓平均单果重达到11.23 g,单株平均产量达到223.18 g,平均产量最高达到29.46 t/hm2,其果实品质显著高于10 cm的常规栽培密度,且与25 cm和20 cm 2个低密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大田生产中适宜推广15 cm株距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促成栽培草莓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其品质和果实采后生理变化,为引进新品种和延长草莓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甜查理”品质和适应性最好,耐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逐渐下降,腐烂指数逐渐增大,各品种果实呼吸速率第3d后明显增强(P<0.05), Vc含量与SOD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MDA含量以及O2&#8226;-代谢速率与腐烂指数呈线性正相关,这也表明了果实腐烂与O2&#8226;-以及MDA积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瓠瓜对白粉病菌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两个不同抗性瓠瓜品系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的方式,研究了接种白粉病病菌对瓠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白粉病菌后,瓠瓜叶片中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抗病品种的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在部分时间段,抗病品种B-8与感病品种B-3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PAL)、β-1,3-葡聚糖酶活性、水杨酸(S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接种白粉病菌后,抗病品种B-8的SOD、POD、PAL、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各时间段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B-3,而抗病品种B-8的CAT活性在1、3、5 d时显著高于感病品种B-3,抗病品种B-8的乙烯(ETH)含量则在3、5、7、9 d时显著低于感病品种B-3,抗病品种B-8的SA含量在1、3、5、7 d时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B-3。综上,白粉病菌对不同抗性瓠瓜的防御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除ETH含量外抗病品种B-8的防御酶活性及SA含量均显著高于或部分显著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多胺与番茄对烟草花叶病病毒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按)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黄花梨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花梨果实采后用浓度为0.1g/L、0.3g/L的水杨酸(SA)溶液浸泡20 min,然后放置于室温(26~30℃)下进行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浸泡相比,0.1g/LSA处理可明显地抑制黄花梨的腐烂,减缓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VC含量,保持良好的品质,延长贮藏期;而0.3g/LSA处理的保鲜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草莓真菌病害主要有黄萎病(枯叶病)、叶斑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其中,在温室栽培草莓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是灰霉病,其次是白粉病。灰霉病灰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多在草莓开花后发生。在18℃~28℃、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该病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河道污染沉积物中Pb,Cd-有机物的植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治理城市排污河道沉积物中Pb、Cd-有机物复合污染,在对沉积物底泥合理疏浚的基础上,利用栽培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对受污染河道底泥中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底泥中的重金属Pb,Cd都超过了世界土壤背景值,原泥中Pb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其中碳酸盐结合态最低,为15.70 mg/kg,铁锰结合态最多,为53.89 mg/kg,有机结合态居中,为37.02 mg/kg,其余均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b总量高达296.64 mg/kg;而Cd总量为5.82 mg/kg,其余形态含量均未检测出。种植黑麦草后,植物地下部分Pb含量高达254.69 mg/kg,是地上部分的2.9倍;黑麦草地下部分的Cd含量为2.39 mg/kg,是地上部分的1.9倍。黑麦草改善了受污染底泥的颗粒特性,对修复重金属Pb,Cd-有机物污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设施栽培的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KH2PO4处理对油桃果实中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KH2PO4处理,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增加,蔗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三种糖含量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果实着色前KH2PO4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中蔗糖含量,但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幼果期和着色前喷施KH2PO4均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说明KH2PO4处理是通过全面提高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起到提高库强作用,从而增加果实含糖量。  相似文献   

16.
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和商品氨基酸肥进行盆栽草莓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和商品氨基酸肥对不同时期草莓的营养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游离氨基酸含量0.364g?L-1)在低温时显著促进草莓株高和叶面积提高,并且在适宜的温度下,该处理能够提升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而所有增施氨基酸肥的处理均能够提高草莓果实品质,施加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游离氨基酸含量0.364g?L-1)的草莓可溶性糖、糖酸比和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作为新型生物肥料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设施杏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凯特杏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GA3、6-BA、NAA)对其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处理显著促进果实生长,果实纵横径、单果重、果实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GA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细胞学研究表明其对果实增大的原因在于增加了果实细胞数目,NAA处理对果实生长促进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3种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以6-B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各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解析发育籽粒胚中不同种类和不同形态多胺在小麦耐旱机制中的作用,以强抗旱性的洛麦22和弱抗旱性的豫麦48为材料,于小麦花后第10天施以根际自然干旱、喷施外源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处理,研究不同类型多胺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旱相关生理指标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干旱胁迫处理10天内,2个品种籽粒胚中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以及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多胺(ASCC-PA)含量均上升,尤其是豫麦48的游离态Put一直表现为急剧升高趋势。干旱处理前期两品种籽粒中游离态Spd和Spm的上升幅度没有明显差异,处理后期洛麦22中Spd和Spm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麦48;两品种胚中的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含量前期均较低,到后期洛麦22的AISCC-Put含量上升明显。外源Spd和Spm处理后,不仅显著提升了干旱胁迫后期豫麦48胚的游离态Spd和Spm的含量,并且提高了旗叶相对含水量和籽粒相对干物质增长速率,降低了旗叶相对质膜透性,抗旱性得到改善。MGBG处理强烈抑制了洛麦22胚中游离态Put向Spd和Spm转化,也明显降低小麦的抗旱性。外施菲咯啉显著抑制了干旱胁迫所诱导的AISCC-Put增加,同时也降低了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抗性。上述结果暗示花后胚中游离态Put向游离态Spd、Spm和AISCC-Put的顺利转化可以提高小麦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草莓为试材,用50 kV/m、100kV/m高压静电场处理草莓果实30 min后,在4~8℃低温,RH为90%左右条件下贮藏12天,研究高压静电场处理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压静电场处理的草莓果实腐烂指数、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花青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中以100kV/m处理30min的效果最佳.另外,高压静电场不利于保持草莓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采前处理对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主栽鲜食品种蟠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果实花期、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采用清水(CK)、10 g/L氯化钙(CaCl2)、100 mmol/L水杨酸(SA)和10 g/L CaCl2+100 mmol/L SA进行采前喷施处理,采收后置于常温货架贮藏,每天统计果实的转红率、转红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CaCl2、SA和CaCl2+SA均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蟠枣的转红和腐烂,使其保持较低的失重率,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保持较好的色泽,其中,10 g/L CaCl2+100 mmol/L SA采前处理效果最佳,常温货架8 d时,果实的转红率和腐烂率分别较对照低23.34个百分点和36.66个百分点,失重率仅为1.6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21.47%,硬度为9.45 kg/cm2,保持较好的商品性。综上,采前喷施10 g/L CaCl2+100 mmol/L SA能有效保持蟠枣采后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