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耐密玉米品种陇单9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倒性和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单9号是一个适应性广、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杂交种,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根据陕西省80年代初以来夏玉米中熟组、紧凑型组和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的资料,对已审(认)定的20个杂交种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株高、生育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掖单4号、掖单12号、西单2号、户单4号、陕单902、陕单891和西玉3号等都是较好的夏玉米杂交种;掖单13号、沈单7号和农大60等都是较好的春玉米杂交种。这些杂交种的共同特点是植株较矮、穗行数较多,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省中晚熟高密组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耐密玉米品种陇单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倒性和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单10号是一个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杂交种,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个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种掖单19号混种,利用高油玉米为掖单19号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掖单19号的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掖单19号的花粉直感效果显著,使掖单19号子粒含油量提高40.5%~65.3%,改变了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的花粉直感效应并未降低子粒产量,而且起到了稳产作用;混种模式栽培无论子粒收获后的秆叶产量或青贮利用产量,均比普通玉米提高30%以上;筛选出了花粉直感效应的最佳组合为掖单19号×高油115.  相似文献   

5.
2005年甘肃省玉米新杂交种中晚熟组区试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年甘肃省玉米新杂交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杂交种金穗2023平均折合产量14 176 kg/hm2,比对照品种中单2号增产21.7%;金穗2009平均折合产量14 118 kg/hm2,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20.90%;LIC102平均折合产量13 588 kg/hm2,比对照品种中单2号增产16.4%.这3个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均抗锈病、青枯病,抗倒伏,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及中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浚单0898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新近选育的优良玉米单交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以河南省区域试验和单位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抗性、品质、适宜种植密度等主要性状,为该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浚单0898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强,品质优良,适宜密植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宁南地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玉米新品种进行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鉴定,初步筛选出适合旱地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比对照登海1号增产16.48%,属中熟品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宜在彭阳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一般出苗18-21天即可拔节.从外部形态上看,早熟品种,如掖单4号、鲁玉10号和掖单20号等玉米,展开叶为4-5片,可见叶7-10片;中熟品种,掖单2号、鲁玉7号和掖单12号等,展开叶6-7片,可见叶9-12片;晚熟品种,掖单9号、掖单11号和掖单13号等,展开叶8-9片,可见叶10-13片,此时即为玉米进入拔节期,也是追施拔节肥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分析等方法,对2001~2002年新实良种公司部分地区玉米区试品种进行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区试品种间产量丰产性及稳产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东单7号产量最高,稳产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浚单089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浚单0898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浚单0898在2年24点次的试验中,全部比对照品种浚单18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11.3%,丰产性突出,且变异系数小,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结论]浚单0898是一个适应较广、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的玉米新品种,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1.
鲁单50号     
一、品种来源及产量表现: 鲁单50号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中熟玉米单交种.其组合为原92×齐319.参加了山东省1995-1997年玉米杂交种B组区域试验和1997年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59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5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0.47%,1998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6个玉米杂交种生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年多地试验的方差分析法” ,对 1999和 2 0 0 0年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 6个玉米杂交种的生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造成玉米产量变异的主要因素是随机效应 (年份 ) ,而固定效应因素 (品种和地点 )对产量变异影响较小。玉米杂交种登海 2号高产且稳产 ;杂交组合“5 2 10 6×A9410 0 7”丰产性好 ,稳产性一般 ;掖单 19产量较高 ,对年份变化适应性好 ,但对地点适应性较差 ;苏玉 11丰产性和对地点的适应性一般 ,对年份的适应性较差 ;杂交组合“皖 49×皖 44”丰产性和对年份的适应性一般 ,对地点的适应性较差 ;濉 9739高产且稳产 ,但在特殊年份 ,易引发病害。文中还指出了各品种的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点区域试验方法对从我国北方8省市引进的玉米杂交种作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海禾2号、四单68、3119和3303明显优于对照杂交种中单2号;沈单10号和豫玉22的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不如中单2号。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布拖县主要的大春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仅次于马铃薯。1984年,布拖县引进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进行了试验、示范,加之配套地膜覆盖技术,玉米单产比露地栽培当地常规种增加250-400kg。1986年以后,布拖县开始大面积推广“中单2号”,使玉米单产、总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本县地处高海拔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春播玉米的生育期都会比平坝延长45d左右。使得近年来引进的众多品种中有不少品种产量、品质虽优于“中单2号”,但生育期长,熟相中甚至差,造成了本县的杂交玉米品种至今仍以“中单2号”为主。此品种经多年应用,抗病性减弱、整齐度降低、千粒重变低,丰产性、稳产性差。  相似文献   

15.
普通粒用型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普通粒用型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现行推广玉米品种的产量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水平,均比掖单13号高;在生育进程、植株性状、光合能力以及干物质积累分配上现行推广玉米品种各有特点,也与掖单13号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建议结合当地的物候条件选育和推广品种,并且依据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更加科学的栽培技术,服务于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6.
对2011年浙江省普通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各个承试点的产量数据,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model)模型对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产稳产性最好的品种为浙凤单1号,DH605、丹玉86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不够。  相似文献   

17.
<正> 夏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抓住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就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根据多年大田生产实践,要获得夏玉米高产、在栽培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增产10%~20%。在近年来,掖单11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等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生产潜力都明显好于掖单2号,是目前夏玉米高产栽培较理想的品种。掖单11号为中晚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以生产中12个主推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从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经济性状等角度开展该区域玉米品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度间和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产量变异系数和产量可持续性指数不同,丰产稳产性品种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较大,且为抗锈病、抗倒伏品种。综合评价表明,庐玉9105、登海605、蠡玉16和庐玉9104抗锈病、抗倒伏,具有较强的丰产稳产性,适宜在江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通过高稳系数、丰产性参数、稳定性参数及抗旱系数的计算,对参试玉米品种高产稳产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试验地点间的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参试品种对不同试验地点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灌溉增加了所有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洛玉1号和俞单3号高产稳产性最好.丰产性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丰产性差异,高稳系数则较全面地反映了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综合性能.方差和变异度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性关系不密切.参试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3a对玉米杂交种沈单10在甘肃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高适中,绿叶活秆成熟,生育期(126d)与杂交种中单2号相当;在1998-2000年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9912.5kg/hm^2,比对照品种中单2号增产10.9%,丰产稳产性均居参试品种之首;其籽粒淀粉含量75.31%,较中单2号高3.82个百分点,属高淀粉玉米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可作为中单2号的接班品种之一,适宜在我省河西、中部、陇东地区海拔1500m以下区域及陇南玉米种植区单种或带状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