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昌耀是二十世纪中国诗坛一位重要的诗人,在经历过一场人生的浩劫之后,作为“归来”的诗人,昌耀的诗歌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他历经沧桑之后沉重的生命体验,而且在诗歌的创作中保持了自己观察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和审美自觉。本文旨在从史的角度来研究昌耀八十年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昌耀诗歌中对人类命运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生命本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其能力与作为都是有限的。然而,当他所从事的事业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时,他的生命价值便得到了激发和升华。孙孟全的人生体验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郭晓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76-277,95
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执著关怀与探求生命意义的一位,他用自己的创作构建着理想中的神性殿堂.本文试图从他的人生经历来关注作家文学思想形成的轨迹,勾画作家探索生命意义的不息身影.  相似文献   

4.
《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所创作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他在作品中构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也寄予了自身美好的理想与期许。他认为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怎样的社会、无论经历了什么都应该作为人类文明的精髓始终传承下去,这就是作为民族精神最宝贵的道德理想体现,也是民族的至上灵魂。但如果国家或个人因为某些目的或私欲希望打破它,他也必将承受来自于错误抉择的惩罚。本文就带着具有批判意识的眼光来审视《人生》这部文学作品中所探讨的错与罚。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是一个勤奋而多产的作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契诃夫在其创作过程中,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关注俄国广大普通民众的生活及命运。并对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形式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贡献,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永不知倦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离别是一种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人际传播和精神交往方式,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一个独特而永恒的母题。江淹《别赋》展示的人际传播中离情别绪的7个图景,就是对这一题材的审美掌握和艺术表达,是其真实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体验、特有的精神取向与生命意识的形象外化。  相似文献   

7.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爱艺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他的新角度。诗歌书画是他安顿自己痛苦心灵的处所,也是其解救自己的途径。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灵魂在现实的挤压和艺术的放纵里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为了外在的功名放弃了自我,又不能适应官场的倾轧,45岁便抑郁而终。  相似文献   

8.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陷入生命悲剧之中 ,他不屈地探索 ,企图超脱这悲剧人生 ,但往往陷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中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结。阮籍的《咏怀诗》把这种情结艺术地再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济世志的追求与裂变 ;礼教的否定与放达不羁的行为 ;归欤之情与归隐的否定 ;玄学生命家园的寻找与失落 ;游仙的矛盾与否定一切。阮籍在极度矛盾痛苦中 ,执着于生命的完美追求 ,在追求中展露出生命的本真 ,凸现出个体生命的意义 ,给人类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庐隐和冰心早期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思想性及艺术特色的比较,阐述了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和五四前后的社会环境对她们作品的影响,展现了“人生派”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不同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真实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的特征。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他的创作源泉。从小说中能读到了他的写作背景、人物刻画方面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作品也就成为了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尚洁 《河南农业》2012,(20):61-62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创者和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小说代表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市民生活情趣、情感状态和精神价值观。他善于从市民视角运用通俗化形式诠释生活,并采用民间作品的叙事模式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民众化、艺术化的社会语言展示对市民性格的刻画和把握,表达了他对市民社会及文化传统的思索,他在通俗小说创作上的创新代表了"五四"以来通俗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宗教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川端康成由于独特的身世和经历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作品鲜明地表现着对世间苦难、生死不灭和人生无常三个方面的体验和感悟,晚年作品所体现一种对人性的张扬和生命本能的追求是他对佛教精神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弱者的天才"的卡夫卡不只是20世纪德语文学最主要的作家,也堪称西方现代主义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卡夫卡的小说.既在艺术方法上异彩纷呈,更在思想内容上博大精深.作为一位具有哲学家头脑和素养的小说家.他根据个人痛苦的体验塑造了诸多弱者的形象,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笔力表现了在人生道路、人生归宿上的迷惘与困惑.走进卡夫卡封闭的内心,应从卡夫卡特殊的生活环境入手,探讨其人格世界、文化心理及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纵观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与河南尤其是洛阳关系甚密切.他与洛阳悠久的牡丹文化、佛教文化、酒文化的关系,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为了逃避朋党之争,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是对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也是在看透当时社会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吟花、饮酒、礼佛的背后仍然体现着知识分子关注苍生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5.
张承志小说中贯彻始终的艺术特色之一,也是他的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所在,那就是诗情与哲理的契合。初读张承志的小说,便觉察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他喜欢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强烈真挚的情感,重在对人生的品悟与探索,当你真正走入作品中时,你会发现张承志的小说原是诗情与哲理的契合。从《绿夜》到《黑骏马》到《北方的河》再到《金牧场》,张承志的创作逐渐成熟,对人生的理解日渐深刻,他把全部的感受与情感投入到其中,使文章充满了诗情与哲理。在《绿夜》中,借用象征意象,表现了青年一代生命的活力与理想的诗情。主人公在思想意识与心理矛盾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沈从文小说人性描写的认识上,采用一种“关系说”的标准,在“人性在美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美与健全人性的关系中”、“人性在美与合理的关系中”三种关系框架中具体考察沈从文小说的人性描写。沈从文的人性描写是其艺术审美追求特有的表现形式,在探讨人性形式的可能性和生命存在的合理性中,在艺术世界中活现了人类原先拥有现在却正在失落的永恒价值,但在艺术化过程中,题材的社会历史内涵限制了他对人类无法规避的思想与精神课题的艺术表达,对人性的纵向开掘变成了对“湘西人性”的横向铺展,对人性健全合理的理念表达变成了对人性本来不健全的创作对象中美的因素的情感癖好。  相似文献   

17.
钱穆史学的特色,在于将历史与文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他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亦具有一种美学的价值。钱穆认为,史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是民族文化精神,而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乃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同时,他还认为史学是“生命之学”,历史在持续绵延的演进中有一股活的精神和力量。历史精神是一种影响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而文化精神则为历史精神最本质的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18.
哭泣的原因     
《饲料博览》2010,(4):79-79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工作,让他伤心而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粜常识他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有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重要作家乔治·梅瑞狄斯不仅是诗人还是小说家,其小说代表作《利己主义者》所蕴含的"喜剧精神"深受他的岳父托马斯·皮考克、英国小说家萨克雷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等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梅瑞狄斯的思想来源、喜剧精神的创作实践以及喜剧精神的接受与影响等诸方面展开论述,探究他的创作动机,领略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对"喜剧精神"的演绎,更深层次地欣赏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一生着力于现代心理悲剧的创作,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灵魂扭曲的可悲心态和美国现代社会的精神窘困的可忧状况,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之梦的努力探索和幻灭。木文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从人物内心欲望困扰、社会批判意义及悲剧的终极价值三方面来探讨其显性的、隐性的及终极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