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科研实践对华北、日本、长白、兴安等4个落叶松林的生物学及生态特性进行了比较;接着根据在全国6个省(市、区)89个县的调查研究资料,把落叶松引种地划分为10个自然类型区,对上述4个树种在各自然类型区的引种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在肯定不同落叶松种的速生丰产性与引种地自然类型区密切相关的同时,对应用上述4个落叶松种,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适生区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冯斌 《河北林业科技》2005,(Z1):106-106
<正>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性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寿命长,生长快,木材经济价值高,是人工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一种好树种。河北省落叶松主要树种有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m的接坝地区。随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近年来落叶松育苗在河北省广泛开展,已经成为河北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效益成本比3种方法,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现实林、丰产林和模式林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建立工业用材林基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人工用材林改建母树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落叶松是黑龙江省主要造林树种,每年的需种量很大,常产生缺种现象,影响了造林绿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步伐。人工用材林改建母树林的研究表明,通过疏伐改造后,大大改善了人工用材林林分光照和卫生状况,种子产量获得了明显提高,为林场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红松是辽东山区的乡土树种。根据对新宾县关家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与红松混交林的林分生长调查,红松与长白落叶松混交形成的林分较稳定且长势较好,在生长过程中,林分内侵入一部分阔叶树种。林龄24a生时,树种组成为5长白落叶松4红松1杂,进行第1次抚育间伐,抚育后,林分蓄积年均增长6 63 hm2·a。林龄38a生时,树种组成为6红松3落叶松1杂,与同龄、立地条件相似的长白落叶松、红松纯林相比,林分蓄积量增加20 6805 hm2和38 3730 hm2。  相似文献   

6.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间伐对林下更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林隙大小的间伐(5 m×5 m,7 m×7 m,10 m×10 m),在采伐区域用5个树种(柞树、红松、胡桃楸、云杉和水曲柳)进行人工更新,研究更新幼树的成活率、苗高、苗高生长量及地径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隙大小对各更新树种苗木的生长有显著影响,10 m×10 m的林隙间伐更能促进林下更新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引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龙江县、讷河县和克东县3个立地条件不同的试验点,营造兴安、长白、华北、日本和西伯利亚5种落叶松引种试验林21hm2,日本落叶松示范林50hm2,经18年观察比较,以及对当地早期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是:华北落叶松能成活成林,但材积生长量远不如当地树种兴安落叶松,不宜引种造林;长白落叶松适应能力强,已引种栽培多年,其生产力高,木材产量超过兴安落叶松1倍以上,应大力发展,作为营造落叶松林的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引入北纬48°13′,降水量500mm左右的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尚属首次。实验证明,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林分稳定,18年生平均胸径145cm,平均树高129m,蓄积量比兴安落叶松大1倍以上,比长白落叶松大50%至1倍,生长好于辽宁、山东引种的日本落叶松,引种是成功的,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引种造林;兴安落叶松是乡土树种,适应当地寒冷干旱的环境条件,生长正常,能成林成材,为使造林树种多样化,可适当用于营造一般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选择要与优良种源选择相结合,以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生产力。日本落叶松引种最好使用经中国大陆性气候驯化过的人工林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营造速生丰产林初探王有义(岫岩县林勘设计队)从自然地理、林业生产与经济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论证了蛐岩县利用世行贷款,营造以日本、长白落叶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对土壤、植被及树种生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造林经营设计。通过...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是辽宁东部山区用材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树种,在辽宁省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种-种源落叶松的更新造林试验.方差分析和树干解析表明,不同种落叶松生长量差异明显,试验的4种落叶松,辽宁省实验林场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明显,长白落叶松较日本落叶松生长量次之,日本落叶松嫁接苗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0.
营造纯林好,还是营造混交林好,这一问题直至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场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于1963年春季设计营造了四种人工混交林,即红松-大青杨混交林、红松-长白落叶松混交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分别以红松纯林和长白落叶松纯林作为对照,以探讨如下问题:1.在以红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和以长白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调查资料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合理结构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生长过程。弄清了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最适立地条件为山地下部立地指数13—17的立地,为长白落叶松工业纤雏林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基于3-PG模型预测长白落叶松生物量生长变化,为长白落叶松林分生长规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5块长白落叶松密度试验林连续28年监测数据和24块长白落叶松固定样地3期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各组分(叶、干和根)生物量计算公式,获得每块样地不同调查时间的密度、胸径、蓄积和各组分生物量。根据密度试验林数据校正模型生理参数,结合立地参数和气象参数,通过参数率定、迭代拟合与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长白落叶松3-PG模型的生理参数。采用决定系数(R~2)、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预测能力。选取冠层量子效率(alpha)和初级生物量分配到根的最小值(pRn)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预测肥力等级(FR)为0.2、0.4和0.6时长白落叶松生物量生长变化趋势。【结果】1) 3-PG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R~2在0.77以上;除叶干生物量比为25.6%外,其他各指标的MRE绝对值均在10.97%以内,预测结果较可靠; 2) alpha和pRn具有较高敏感性,是模型的关键参数; 3)模型预测不同FR下的长白落叶松生物量变化符合树木生长机理过程,且各组分生物量随FR增加而增加。【结论】基于地面数据的参数率定后,3-PG模型能够很好模拟长白落叶松生物量生长变化,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预测工具。对于长白落叶松3-PG模型,冠层量子效率(alpha)和初级生物量分配到根的最小值(pRn)是影响预测结果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从林分树种组成、直径分布特征以及垂直结构特征3方面对河北省北沟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中落叶松为绝对优势树种,树种结构单一;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情况,林下更新较差,处于不良的发育阶段;树高分布呈现双峰分布情况,落叶松上层分层较为明显。以林分树种组成,直径及树高分布为依据,提出林分结构调整的几种方法,使林分结构更加接近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择伐面积以及人工更新不同树种对华北落叶松低效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影响,为低效林的改造提供参考。2007年在华北落叶松低效林内进行3种不同面积的择伐,即0.02、0.03和0.05 hm2,并在择伐孔内人工更新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树种,2012年测其土壤有机含碳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同一择伐面积下,人工更新华北落叶松的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比白桦高,即异龄纯林比针阔混交林高;人工更新白桦的各择伐孔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表现为0.02 hm2>0.03 hm2>0.05 hm2,栽植华北落叶松时表现为0.05hm2>0.02 hm2>0.03 hm2;同一择伐孔内,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0~30cm土层来讲,更新树种的影响比择伐面积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5.
首先肯定了落叶松是一个优良的用材林树种,特别是建国以来,在塞罕坝林区内,所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保存面积5×104万hm2,在河北乃至华北地区为最集中连片的用材林基地,并对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及增加林业主副产品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指出按可持续发展理论衡量,塞罕坝林区大面积高密度落叶松人工纯林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弊端病虫害防治困难;森林防火困难;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林内太阳辐射严重受影响;林间地被植物减少.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对塞罕坝林区落叶松人工纯林的改造方略.  相似文献   

16.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更新造林树种。由于其分布较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所以它们的人工更新发展很快.为探讨兴安、长白落叶松的适宜栽植区,我们于1984—1985年对兴安、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划出兴安、长白落叶松种子调拨范围。一、材料搜集与研究方法参照各地现实栽植兴安、长白落叶松人  相似文献   

17.
长白落叶松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用材林树种。以抚顺地区的长白落叶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氮元素供应量处理,研究落叶松对氮元素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落叶松幼苗株高对不同氮元素的响应显著,随着氮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后期处理增加幅度降低;在落叶松生物量对不同氮元素的响应上,针叶、茎部和总体生物量随着氮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系部分对氮元素的供应没有响应。  相似文献   

18.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是我国杉木速生丰产林的中心产区和马尾松Ⅰ类区。建国以来,永安市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1996年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统计,全市集体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875092亩,其中林分685206亩,经济林13783亩,竹林11498亩,疏林1248亩,未成林造林地35030亩。林分中:用材林650496亩,防护林13783,特用林20927亩。为充分了解、评估和促进人工造林的发展,现对永安市集体人工用材林进行剖析。1人工用材林资源现状1.1人工用材林各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人工用材林面积650496亩。依龄组分:幼龄林239313亩,占36.…  相似文献   

19.
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陈杰  李涛  刘福江 《吉林林业科技》2007,36(3):14-17,20
从树冠截留降雨、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三个方面对辽东山区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树冠的截流率为18.3%~28.5%;枯落物贮量为10.1~19.4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枯落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率为自身干重的1.5~2.5倍;0~40 cm土层的土壤蓄水量为840~1520 t.hm-2。综合分析表明:6种人工针叶用材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决定于土壤蓄水量,树冠截留雨水和枯落物持水起辅助和调节作用,其中,长白落叶松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其次是华山松林、日本落叶松林、红松林、油松林,而云杉林的涵养水源功能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中出现树高超过2m的胡桃楸幼树;林隙内更新树种的个体密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明显增加,大林隙尤为显著(P<0.05);林隙内木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均显著高于均匀间伐(P<0.05);与小林隙相比,大林隙内木本和草本植物盖度均显著增加(P<0.05);木本植物竞争种的重要值表现为大林隙>小林隙>均匀间伐,耐胁迫种的重要值相反(P<0.05);大林隙内1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显著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P<0.05),多年生草本植物则相反(P<0.05);大林隙Grime'功能群中杂草种的重要值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耐胁迫种则相反(P<0.05);小林隙与均匀间伐的草本植物不同生活型及Grime'功能群的组成差异不明显(P>0.05);林隙间伐结合均匀间伐可以将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改造成长白落叶松针阔混交异龄林,较单独实施均匀间伐更有利于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间伐林隙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