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引言惠州西湖历史悠久,从东晋初(公元381年)已有湖光山色的记载,考据《惠州西湖志》,历代有不少名家墨客开发惠州西湖。宋绍圣初(公元1094年)大文豪苏东坡谪惠,他资助和带领百姓修堤作径,开发惠州西湖就是其中的一例。现代革命老前辈廖承志,抗日胜利后,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规划到建设论述了惠州绿道的建设,惠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建成了总长305km的省立绿道和620km的市立绿道。这些绿道的主题为:"海之韵"、"江之美"、"湖之秀"、"山之灵",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惠州绿道景观廊道。  相似文献   

3.
惠州西湖园林风景区的形成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惠州西湖位于岭南,群峰叠翠,水光接天,自然景色异常幽美,有所谓“大中国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之说。考据表明,旧时“惠州西湖,其规模比杭州大,而且谿谷幽深,始胜于杭州片水”(见张友仁《惠州西湖志》,清代《广东通志》云:“杭州不过三十里,颖上无山空夕水”,“惠州城西数百峰,峰峰水上生芙蓉”。可  相似文献   

4.
陶亢 《广东园林》2006,28(4):54-56
通过分析惠州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研究解决对策。探讨惠州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基本原则,提出了惠州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惠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惠州西湖风景园林形成阶段与特征考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仕然 《广东园林》2021,43(5):37-39
惠州西湖是古代岭南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区,现遗存的山水景观有待进一步恢复。基于文献史料收集、实地勘察,结合历史图像,对惠州西湖风景园林的形成进行了考证与探析:从水域状态、建筑营造、景观完整度、功能种类以及城湖关系几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惠州西湖的形成分为汉、晋、唐、宋、明代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具有相应的风景园林特色,其风貌的形成是长期动态的过程,并非静止不变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引进主要商业栽培品种信州和惠州两个菌株作为对照,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CO2含量等生态因子,进行灵芝的仿野生栽培,从海南野生赤芝、紫芝野生种中筛选适合海南栽培的灵芝优良菌种。结果表明,火芝5号、紫芝王1号、信州及惠州4个菌株均能在海南野外生长。其中火芝5号产量最高,达到89.95g/袋,其次为惠州(80.25g/袋),紫芝王1号(50.9g/袋)和信州(54.55g/袋)产量相对低些;在抗杂菌污染能力方面,火芝5号抗污染力最强,其次为信州和紫芝王1号,惠州抗杂菌污染能力最弱;在灵芝多糖含量方面,火芝5号含糖量(6.56g/kg)稍低于信州(7.98g/kg),比惠州的含糖量(3.47g/kg)大将近1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指出当前惠州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阐述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的几个原则,以及惠州园林植物配置的两种形式,即规则式配置、自然式配置,为当地园林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豆杉在惠州地区引种繁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在惠州地区引种栽培南方红豆杉,并于2003~2006年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2006年对引种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惠州地区适应能力较强,6年生平均树高1.26 m,平均地径2.70 cm。根据试验林的生长情况,探讨了在惠州地区引种栽培和扦插繁殖南方红豆杉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广东省惠州地区引种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营林技术,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能够适应惠州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且生长良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引种时需注意适时造林,防治白蚁,防治积水和干旱。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园林绿化设计基本理论,结合惠州市园林绿化实践,介绍惠州市区园林绿化植物的品种及其配置,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土树种资源适应性强,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绿化美化功能,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惠州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多方面探讨东江流域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陶亢 《广东园林》2006,28(Z2):11-14
通过惠州大道的绿化景观设计,从设计构思、设计手法、生态功能、景观效果等方面阐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村落景观对现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村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乡村聚落形态之一。古村落选址包含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布局营建体现了理性和感性的交织,并以独特的景观要素著称。本文着重于古村落整体景观的研究,并试图发掘其对现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有益启示:感知环境、融于环境的栖居方式;强调凝聚力、归属感的聚落形态;充满人文关怀的邻里空间;独具特色、自成一派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苏东坡寓惠的历史文物、文学作品以及所形成的东坡文化为素材,合理规划布局,提炼园林景点,寓情于景,营造具有浓郁东坡文化氛围的主题公园,丰富惠州、西湖景区的文化内涵与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郭松萍 《广东园林》2006,28(Z2):18-20
通过对惠州两江四岸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分析,提出特色鲜明的滨河景观所表现出的迷人魅力,必然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集艺术性、生态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叶沛林 《广东园林》2006,28(Z2):15-17
以惠州市东征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为实例,初探城市旧公园的景观重塑,尊重历史和人文特色,突出纪念性的文化主题,重视对文物和历史遗址的保护,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主题的公园,推进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18.
惠州西湖作为岭南州府园林的典型个例,在跨越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与时间的显性关系,是历时演进的州府风景。基于岭南州府园林视角,运用历史研究法,引入“层积”概念,以古代惠州西湖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延续性特征的基础为历代州府接续建管与“发现—建设—游赏—传颂”风景营建迭代循环;总结其延续性特征的结果为单要素演变和各要素整体状态叠合的空间层积与跨越时空情景“逝反”的文化层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