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洞庭湖洪道洲滩种植黑麦草的生长状况及灭芦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继成  李朝菊 《中国草地》2000,(3):39-41,F003
在洞庭湖洪道洲滩上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研究了消灭芦苇的方法及措施,为洪道洲滩消灭芦苇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博斯腾湖的芦苇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斯腾湖是我国四大集中芦苇产区之一。近年,许多学者围绕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av.))的分类、功能、效益、形态学及生物学等展开了多方面研究。但博斯腾湖芦苇资源的研究未见报道。随着水域环境恶化,博斯腾湖芦苇资源总的趋势是不断减少。作者根据博斯腾湖生态现状,提出了对博斯腾湖现有芦苇湿地进行封育和保护、保护湖周的草地植被、控制博斯腾湖水位等三项保护措施。并建议政府协调组建博斯腾湖芦苇经营统一体,对博斯腾湖芦苇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负责芦苇资源的封育和保护,以改变以往的掠夺式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芦苇资源,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作为饲料助力畜牧产业发展。本文围绕芦苇青贮关键技术、协同技术和饲喂技术等方面论述了芦苇青贮技术,为促进芦苇饲料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疆北疆平原荒漠地区三种不同生长型芦苇叶片的水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并分析了这些生理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一天中小芦苇的水势最高中芦苇次之,大芦苇最低。三咱芦苇的水势中午明显下降,以小芦苇的水势下降幅度最大,大芦苇水势的下降幅度最低,蒸腾速率无论是一天听最高值,还是全天的平均值均以大芦苇最高,中芦苇次之,小芦苇最低。中芦苇和小芦苇的所孔导度对一天中环境因素变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境芦苇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分布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芦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以沼泽芦苇为最高,沙丘芦苇次之,过渡带芦苇较低,盐化草甸芦苇最低;碳水化合物总量沙丘芦苇>沼泽芦苇>过渡带芦苇>盐化草甸芦苇;粗蛋白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盐化草甸芦苇、沙丘芦苇、沼泽芦苇、过渡带芦苇。(2)4种生境芦苇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中均含有18种天然氢基酸,其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因生境条件不同而备有差异。但总氨基酸及结构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在10%以上。由此得出,4种生境芦苇利用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沙丘芦苇、沼泽芦苇、过渡带芦苇、盐化草甸芦苇。  相似文献   

6.
芦苇湿地是我国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态作用是其他湿地植物不可相比的.我国人工栽培管理芦苇已有50多年的历史,芦苇生长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增长.随着栽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苇田内部小气候发生了较大改变,芦苇各种病害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芦苇病虫害的调查研究,提出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原状芦苇土柱灌溉鸭粪废水的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芦苇湿地系统对废水中总磷的净化规律,并估算了芦苇湿地系统的磷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在低、中、高浓度的鸭粪废水处理下,芦苇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6.1%,24.4%,24.3%。不同时期的芦苇湿地系统对鸭粪废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均十分明显,去除率达到98%左右;水力停留时间达到3 d后,芦苇湿地系统对废水中总磷的净化过程趋于缓慢。不同时期的芦苇湿地系统对废水总磷的净化均遵从乘幂函数方程,当温度T=23℃时,芦苇湿地系统对废水中总磷的净化效果最佳,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所需水力停留时间最短,参与净化苇地面积最小,方案最佳,以此为依据核算出芦苇湿地系统的磷环境容量约为171.71 t/a。  相似文献   

8.
三种不同生长型芦苇(大型芦苇、中型芦苇、小型芦苇)在一天中最大的光合速率和呼吸率基本相同,但全天的平均值完全不同,光合速率的平均值是大芦苇最高,中芦苇次之,小芦苇最低,而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则是小芦苇最高,大芦苇次之,中芦苇最低。三种芦苇在中午时均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以小芦苇光俣午休最为严重,大芦苇最轻。在光合午休期间,小芦苇的气孔导度明显下降且伴随着细胞间隙CO2浓度的降低及气孔限制值的增加,说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状况对绿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选取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天然分布的湿地和盐碱生境设置样地,调查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取样尺度及不同高度级芦苇种群的分布格局与聚集强度,为研究种群个体行为、种群扩散型提供一定信息.结果表明: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在取样面积为4、8、16、20、40和100 m2的6个尺度上均为集群分布,其中湿生芦苇聚集程度大于盐生芦苇,盐生芦苇有一定的随机分布趋势,表明湿生生境较盐碱生境更有利于增加芦苇种群聚集强度.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各自在不同取样尺度间聚集程度相当.湿生芦苇种群各高度级聚集程度均大于盐生芦苇,且尤以Ⅴ级和Ⅵ级湿生芦苇老龄阶段聚集强度最大.盐生芦苇Ⅱ、Ⅲ、Ⅳ、Ⅵ高度级有一定的随机趋势,但在Ⅰ、Ⅴ高度级无随机趋势.湿生生境水分不再是芦苇生长的限制因子,种群聚集度比较高;盐生生境由于水盐胁迫,土壤水分亏缺和较高的含盐量成为芦苇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芦苇为了满足自身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有随机分布的倾向,进而获得较大的空间及资源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沙漠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在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在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区芦苇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着重对芦苇草地分布、面积、生态特性、经济利用价值、现状保护及合理利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在分析芦苇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护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黑河流域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草业科学》2012,29(9):1335-1339
以黑河流域分布最广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和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植物物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芦苇群落中芦苇为优势种,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亚优势种,二者的重要值之和为56.4%;长苞香蒲群落中长苞香蒲为优势种,重要值为35.09%。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芦苇群落和长苞香蒲群落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F)和生态优势度指数(D)中,H′与J、F呈显著正相关,与D呈显著负相关;长苞香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芦苇群落,前者更稳定;两个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52.94%,二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巴雷  王德利  高莹 《草业学报》2005,14(5):111-116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 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 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沿绿洲-荒漠过渡带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抗氧化保护机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沿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的生长环境特征以及抗氧化系统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叶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在盐渍胁迫严重的盐渍化生境很高。芦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根区土壤含水量降低时显著增加,对抵御干旱胁迫的贡献较大,但对盐渍胁迫并不敏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而逐渐升高,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大于对盐渍化响应;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盐渍化生境和土壤含水量很低的沙丘生境中都较高,对抵抗盐渍胁迫和干旱胁迫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芦苇叶片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未表现出显著变化,在盐渍化生境还有降低,说明Car对抵御干旱胁迫和盐渍胁迫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采食方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将绵羊对禾本科植物的采食方式主要分为摘叶、拔芯和去顶3种类型.研究发现采食方式受植物种类、季节和放牧压的影响.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摘叶为主, 对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拔芯为主.具体表现为,羊草的去顶率,8月以前随放牧强度减小、季节推移而降低,8月后则相反;摘叶率随放牧压增加和时间推移大致是先增加后减少;拔芯率随放牧压的增加而增大,6月最高,9月最低;总体上,未被采食的羊草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大,在生长季后期相应增加.芦苇去顶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增加;拔芯率在6月随放牧压减小而降低,其它月份里主要随放牧压减小而升高,从整个生长季看,芦苇拔芯率在6月初最大;芦苇摘叶率的变化受前2种采食方式制约;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加,但在7月后中牧要比轻牧和重牧低,在放牧干扰下,生长季里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在8月达最大.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旱生芦苇根系分布及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2006年实测的旱生芦苇地的土壤水分资料和芦苇根系资料,对旱生芦苇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旱生芦苇根系深度达250 cm以上,毛细根分布最多区域在0~30cm土层,30~210 cm土层芦苇毛细根重密度呈现波动起伏,210 cm深度以下逐渐减小。2)2003-2006年芦苇地土壤水分年际间变化较为复杂,不同的生长阶段年际变化特征不同。3)每年的芦苇生长期(4-10月)内,土壤水分呈现"降-升-稳定-降-稳定"的变化规律。4)芦苇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点是,0~200 cm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活跃,20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变化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5%AVM对绵羊疥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痒螨检查确定试验羊,设Ⅰ、Ⅱ、Ⅲ5%AVM三个剂量组,Ⅳ为1%阿维菌素注射液组,Ⅴ为螨净组,Ⅵ为空白对照组,每个组7只试验羊;Ⅶ为传染源组。按羊的体重皮下注射或药浴,观察近90d。结果Ⅰ组61d发病;Ⅱ、Ⅲ组92d发病;Ⅳ组35d发病;Ⅴ组没有发病;Ⅵ组21d发病。结论5%AVM有效预防绵羊疥癣病近90d。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盐化草甸土壤水盐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径及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从河西走廊盐化草甸43个样点收集的植物与土壤水盐资料。土壤水盐因子(包括土壤水分、盐分及与之显著相关的有机质、pH及地下水位)对群落及其优势种(芦苇与*草)的数量特征均有显著影响,群落盖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盐分与有机质;芦苇与赖草盖度分别取决于土壤盐分与有机质,高度分别取决于地下水位及土壤水分;赖草频度及生物量与土壤pH有关。盖度与高度是受土壤水盐因子影响较大的两个群落特征,可作为群落优势度的构成要素。芦苇与赖草的群落特征受制于不同的土壤水盐生态因子,显示了二种土壤水盐生态位的分异,这可能是二种长期共存的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民勤白土井的芦苇群落,对盐沼、盐碱地、覆沙地的芦苇群落、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分等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境不同,芦苇群落的伴生种数量和种类均表现出差异,盐沼地土壤含水率和植被覆盖度最大,物种丰富度最小。3种生境土壤含水率是盐沼盐碱地覆沙地。土壤水分决定芦苇生态型,盐沼地分布3种芦苇生态型。3种生境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粒与沙粒为主,土壤质地以粉沙质壤土与沙质壤土为主,不同生境各层次间土壤机械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阿维菌素长效注射液(油悬剂)对绵羊痒螨疗效,将60只自然感染痒螨绵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第1组每千克体重颈部皮下注射1 mg的阿维菌素油悬剂,第2组注射0.2 mg的阿维菌素普通注射液,第3组为不给药对照组。在给药后第7、14、21、28、35、42、49、56、63、70天对所有绵羊进行螨虫检查和计数,每天观察病变。结果表明:给自然感染痒螨的绵羊皮下注射1 mg/kg的阿维菌素长效注射液(油悬剂)可在给药后7 d内将痒螨完全杀灭,在给药后63 d内防止绵羊被痒螨再感染,其持效期远长于阿维菌素普通注射液(约为1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