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收期对圆黄梨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采收期圆黄梨果实在常温(20±1)℃和冷藏(0±0.5)℃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圆黄梨有一定程度的呼吸跃变,乙烯释放量较小;在盛花期后128~142 d内,采收越早,贮藏期间果心褐变程度越轻,乙醇含量越低,但SSC含量相对偏低,果实风味稍差;盛花期后135 d采收的果实贮藏期间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和TA含量,风味良好,果柄新鲜程度较高。北京地区贮藏圆黄梨果实最佳采收期为盛花期后135 d。  相似文献   

2.
贮藏温度对嘎啦苹果贮藏期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品种嘎啦苹果为试料,将采后新鲜的嘎啦苹果分别置于0、5、25℃(常温)条件下贮藏,通过对贮藏及货架期间果实各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嘎啦苹果采后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5℃常温贮藏21 d后,嘎啦苹果果实失去良好的品质,不再具有商品价值;0℃和5℃低温有利于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果胶含量,抑制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的上升以及腐烂的发生,延缓成熟衰老,较好地保持果实的鲜食品质,且0℃比5℃贮藏的效果好;0℃和5℃低温贮藏28 d后嘎啦苹果的货架期为7 d。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用于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果实最佳采收期和最适贮藏温度。研究了3次采收期结合(-1.5±0.5),(0±0.5),(3±0.5)℃3个精准贮藏温度对维纳斯黄金苹果冷藏后20℃货架期果实品质和防褐变保鲜的效应。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相对早采)结合-1.5℃(相对低温)贮藏能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低、口感和风味较差,货架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果皮、果心和果肉褐变;采收期Ⅲ(相对晚采)结合3℃(相对高温)贮藏至1月20日,果实SSC高、口感和风味好,但贮藏至3月20日+20℃平衡24 h和货架放置7 d,果肉发绵并严重褐变。结果还表明,与-1.5,3.0℃相比,0℃维持了贮藏后期果实较高的硬度、SSC、可滴定酸(TA)和抗坏血酸含量,并更好地保持了果实叶绿素荧光活力,延缓了果实衰老。对于同一贮藏温度来说,采收期Ⅱ果实的TA和抗坏血酸含量高于采收期Ⅰ、Ⅲ。采收期Ⅱ、Ⅲ结合0,3℃能保持中短期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较好的商品性和内在品质。对于中长期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来说,采收期Ⅱ结合0℃精准温度贮藏,既能有效抑制果实褐变、减缓果实软化衰老,又能维持货架期果实较好的风...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对红香酥梨冷藏后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的适宜采收期,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三个采收期(按采收时间顺序分别为采收期1、2、3)红香酥梨果实在(0±0.5)℃条件下冷藏150、180、210、240 d后在20℃货架下放置24 h和7 d时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VC含量、果皮色泽以及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果实刚采收时,还是在整个贮藏和货架期,采收期1果实的SSC始终保持最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采收期2果实的SSC保持较高,VC含量也较高;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果实采收越晚,果皮颜色越亮,果皮底色由绿转黄的程度越高。采收期2的红香酥梨果实在贮藏后期保持了较低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210~24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0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47 d),可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延缓衰老,延长果实贮藏和货架期;中长期贮藏(150~18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9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56 d);中短期贮藏(150 d以内)或即时销售的果实可适当延后采收,推迟到9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以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苹果选择合理的采收期和保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收期对苹果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影响较小,但对呼吸高峰的峰值影响明显;早期采收的果实硬度较大,但失重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晚采果实;适宜采收期采收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其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幅度小。用于鲜食的果实可在10月22左右采收,此时果肉硬度为10.01 kg/cm2,固酸比为29.16,口感酸甜。用于长期贮藏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1日左右,低温贮藏150 d后果实硬度≥8.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7%。  相似文献   

6.
对“新红星”苹果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自发气调包装(MAP)与乙烯吸收剂(EA)处理,然后于0 ℃下冷藏,研究不同处理在冷藏270 d后20 ℃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贮后货架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虎皮病增多;MAP包装与1-MCP+EA+MAP能较好维持冷藏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同时1-MCP+EA明显降低了冷藏期间虎皮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并且抑制果皮α-法尼烯及共轭三烯的生成。综合分析认为,1-MCP+EA+MAP处理能较好维持"新红星"苹果冷藏和货架期间的品质,并能显著控制果实虎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鸭梨为试材,经1-MCP处理后冷藏,研究不同采收期鸭梨在冷藏期间的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MCP对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早采果实抑制呼吸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在冷藏期间具有乙烯释放高峰,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均于贮藏180天时达到峰值.1-MCP对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消耗,以及对早采和稍晚采果实抑制硬度效果明显,也对适时采收和稍晚采收果实果皮相对电导率变化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1-MCP对鸭梨贮藏期间生理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鸭梨为试材,经1-MCP处理后冷藏,研究不同采收期鸭梨在冷藏期间的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MCP对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早采果实抑制呼吸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在冷藏期间具有乙烯释放高峰,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均于贮藏180天时达到峰值。1-MCP对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消耗,以及对早采和稍晚采果实抑制硬度效果明显,也对适时采收和稍晚采收果实果皮相对电导率变化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采收期对新余蜜桔采后生理特性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江西省名特优柑橘品种‘新余蜜桔’采后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以明确其采后生理特性、适宜采收期,为实际生产上新余蜜桔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新余蜜桔‘彭家39号’为材料,分3个采收期进行采收后,测定冷藏(6±0.5)℃条件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调查了不同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和失重率。结果表明,冷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不断升高,TSS、TA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采收期Ⅱ组的腐烂率显著低于采收期Ⅲ组,失重率显著低于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Ⅲ组,腐烂率和失重率与相对电导率、MD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组最高。对于新余蜜桔的建议:采收后立即鲜销或短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不超过30天)可在11月上旬采收;用于长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达90天左右),建议建议10月中下旬采收。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温度对秦阳苹果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苹果新品种秦阳为试材,研究了秦阳苹果采后室温贮藏与低温冷藏中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水率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0~1℃冷藏能明显降低呼吸速率,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室温贮藏乙烯最高峰值是0~1℃冷藏的1.72倍。0~1℃冷藏42d后,秦阳苹果较新鲜,较室温贮藏果肉硬度高出26.4%,总酸高0.31%。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太谷和运城地区的砀山酥梨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1-MCP处理的酥梨果实在(0±0.5)℃低温条件下长期贮藏后常温20℃货架9d期间的品质和果实虎皮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极显著抑制(运城)和完全控制(太谷)酥梨果实贮藏后货架期间的虎皮病.保持果实良好的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明显降低酥梨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以及果皮和果肉组织的总酚含量和PPO活性。1-MCP处理可以作为控制砀山酥梨低温贮藏后货架期间果实组织褐变f尤其是虎皮病1和保持良好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建议1-MCP适宜处理浓度为0.5~1.0μL/L。  相似文献   

12.
采收期对京白梨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白梨为试材,分3个采收期(盛花后130、137和144d,采期Ⅰ、Ⅱ、Ⅲ),对果实货架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白梨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不同采收期之间,果实单果重、乙烯释放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pH值、种子颜色指数、果皮颜色差异明显,可作为京白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同时发现,随着采期的延后,果实乙烯峰值启动时间缩短,硬度和pH值下降加快。果实采收越晚,货架期果实SSC越高,L值越高。  相似文献   

13.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fruit quality of ‘d’Anjou’ pear fruit from five orchard lots were evaluated after cold storage in air or controlled atmospheres (CA) with the O2 concentration based on assessment of frui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F) or standard conditions (1.5 kPa O2). The pCO2 for all CA fruit was 0.5 kPa. Softening, acid loss, and peel degreening of all lots were delayed at one or more evaluation dates (2, 4, 6, 8 months) by previous storage at the CF pO2 compared with fruit stored in 1.5 kPa O2 or in air. Superficial scald developed on fruit previously stored in air but not on fruit stored in a CA. Pithy brown core developed on fruit from all lots stored at the CF pO2 and on fruit stored at 1.5 kPa in 3 of the 5 lots. Pithy brown core incidence decreased with advanced harvest maturity. Post-storage ethylene and CO2 production were in most instances lowest for fruit stored at the CF pO2.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it ethanol content and pithy brown core incidence was observed. Results indicate low pO2 storage based on CF monitoring slows fruit ripening relative to fruit stored at 1.5 kPa O2, prevents superficial scald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fruit stored in air, however, development of pithy brown core in fruit stored at the CF pO2 was not accompanied by a change in CF.  相似文献   

14.
低温与1-MCP处理对明水梨果实黑皮病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4±1)℃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明水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与1-MCP均显著地抑制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低温结合1-MCP处理能够完全抑制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低温与1-MCP也抑制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含量的增加,抑制程度越明显,果实黑皮指数越低,表明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的形成是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洋梨贮藏过程中虎皮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梨果虎皮病的发病特点,探讨了采前、采收、贮藏过程中西洋梨虎皮病的防治方法,以期为西洋梨虎皮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指导,有利于西洋梨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阿巴特梨后熟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巴特梨为试材,研究三个采收期的果实在后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各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各采期的果实均出现了明显的乙烯和呼吸高峰,其中采期Ⅱ(盛花后132 d)果实的乙烯和呼吸释放量最高。随着采期的延后,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反映果皮颜色的H°值逐渐下降,L*和a*值逐渐升高,果实相关品质指标与果皮颜色呈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以采期Ⅱ果实的后熟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二苯胺控制采后果蔬生理病害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胺是一种常用于控制苹果虎皮病的抗氧化剂,并且在控制其他果蔬的采后生理病害上也有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二苯胺在控制青花椒冷害、苹果虎皮病、鸭梨黑心病及其他果蔬采后生理病害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探讨了二苯胺结合低氧、1—MCP及热处理等其他采后处理方法增强效果的可能性,提出今后二苯胺应用于控制果蔬贮藏期生理病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泊头、辛集和晋州市重点企业梨果采收、分级、包装、预冷、贮藏、通风、销售及物流等环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检测了梨果贮藏库库温、果温、乙烯浓度、CO2浓度等指标;并对调研企业贮藏梨果进行了内在品质和虎皮、黑心发病率抽样调查;分析总结了河北省梨果贮藏保鲜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就下一步发展规划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嘎啦苹果为试材,研究1-MCP与乙烯脱除剂不同处理对0℃贮藏180d的果实生理与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较持久地抑制果实的乙烯合成,进而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保持果实品质,其中,1.0μL.L^-1浓度1-MCP处理的嘎啦苹果可贮藏180d,0.5μL·L^-1浓度的1-MCP处理可贮藏150d:乙烯脱除剂处理在贮藏前期对抑制果实乙烯合成、延缓衰老也有较好的作用.其中MA+2袋乙烯脱除剂处理可贮藏150d,MA+1袋乙烯脱除剂处理可贮藏120d;对照果实(MA贮藏)衰老较快.0℃条件下仅能贮藏90d。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采收成熟度与后熟处理对红贵妃芒果贮藏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成熟)相比,乙烯利处理红贵妃芒果,可加速果实的品质变化和成熟进程.而热处理结合1-MCP处理则显著延缓了果实品质及生理的变化;在同一后熟处理条件下,60%成熟度果实生理变化显著慢于80%成熟度的果实,但其总糖含量却显著低于80%成熟度的果实。说明采收低成熟度的果实有利于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但其风味品质却差于高成熟度的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