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施用氰氨化钙对土壤pH值·EC值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氰氨化钙CaCN2预处理土壤,研究了施用CaCN2对盆栽黄瓜土壤pH值、EC值及对黄瓜生长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aCN2可以使土壤pH值上升,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大pH值逐渐增大,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施用后对EC值的影响不大;施用10 g/盆CaCN2可以明显增加黄瓜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促进黄瓜生长,但施用30和60 g/盆则不同程度影响了黄瓜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几种有机物料对连作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有机物料稻草、猪粪、锯木屑按 0 .5 %、1%和 2 %用量施入已产生连作障碍的土壤 ,盆钵试验结果表明在连作黄瓜的不同生育期即 3叶期、5叶期和 7叶期 ,0 .5 %~ 2 %用量猪粪及 0 .5 %用量稻草能促进连作黄瓜生长 ,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和干物重增加 ;而锯木屑和高用量稻草处理抑制连作黄瓜生长 ,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和干物重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3.
几种糖业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几种糖业有机物料(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8次采样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酒精废液、对照(不加物料)处理的细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75×10^6、8.01×10^6、11.99×10^6、59.55×10^6、14.3×10^6、1.09×10^6个/g干土,放线茵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6×10^6、1.138×10^6、1.096×10^6、6.349×10^6、3.433×10^6、0.185×10^6个/g干土,真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3×10^6、2.312×10^6、2.015×10^6、1.973×10^6、0.487×10^6、0.069×10^6个/g干土。说明糖业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相比,施用糖厂有机废料(滤泥或酒精废液)能使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而对真菌的影响则以蔗根和宿根蔗头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施用有机物料后的栽参土壤人参根际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玉米胚芽粕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栽参的第90d时土壤微生物量碳出现最高峰值。施用酵素茵肥后土壤微生物量碳随时间变化呈双峰态势,在栽参的第30d出现第1个峰值,在第90ddg现第2个峰值,并且随着酵素菌肥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幅增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日光温室内不同氮肥用量对生菜产量、硝酸盐积累及土壤栽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可提高生菜的产量,但过高又使产量下降;生菜中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14,过量施用氮肥是生菜中硝酸盐累积的主要原因;施氮量达300kg/hm2以上,各层次土壤EC值明显上升,pH值升高,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综合以上指标的测定,日光温室内栽培生菜施氮量不宜超过300kg/hm2。  相似文献   

6.
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相同管理措施下对日光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作10 a时达到最高,随着连作年限的进一步延长又逐渐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土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连作8~10 a时达到最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连续降低的趋势。在黄瓜生长季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3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3—4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取连作2年的黄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番茄、白菜、萝卜,以连作3年的黄瓜土壤为对照。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等,评估黄瓜连作对后荐作物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3年黄瓜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微生物总量较少但真菌含量相对较高;轮作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减轻连作障碍;与连作黄瓜相比,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将3种有机物料(玉米秆、有机肥、紫云英)还田应用于烤烟生产,探讨了其对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3种有机物料还田后,烟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4%~11.2%,微生物总活性提高了123.1%~161.5%;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9.5%~37.3%和17.4%~37.0%;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1~2.6个百分点,烟叶产量提高3.7%~7.4%;其中以有机肥还田的效果最好。这表明有机物料还田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强微生物总活性和土壤酶活性,同时还能提高烟叶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质量状况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_1(不施化肥氮)、T_2(单施化肥氮)、T_3(牛粪替代50%化肥氮)、T_4(秸秆替代50%化肥氮)、T_5(牛粪替代50%化肥氮+腐熟剂)、T_6(秸秆替代50%化肥氮+腐熟剂),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活性及其区系组成。结果表明:在小麦成熟期,与T_2处理相比,T_5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最大,其中土壤微生物碳、氮分别显著提高13.20%、12.98%;T_3处理使土壤呼吸强度提高37.14%,且差异显著;T_5处理对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提高了96.23%、47.67%;T_4处理使土壤真菌数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提高了27.89%;T_3处理使小麦产量显著提高8.06%。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活性以及优化微生物区系组成,多数呈现显著正相关。无论从对土壤微生物量、活性以及优化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方面还是对小麦产量提高方面,均以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氮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措施对连作大豆的产量及土壤pH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长期连作可使白浆土pH值下降,长期施化肥和秸秆还田pH值下降幅度大于不施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白浆土上施有机肥,连作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施化肥,而施化肥高于秸秆还田和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省主要设施农业区土壤盐分和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盐、EC值、速效养分均高于大田土壤,土壤pH值出现了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增幅不大,养分全量盈亏参差。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已接近次生盐渍化和作物生理障碍临界值,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和土壤养分库中N、P盈余、K亏耗的局面及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后引发的土壤属性“载体化”的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山西设施土壤养分与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主要设施农业区土壤盐分和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盐、EC值、速效养分均高于大田土壤,土壤pH值出现了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增幅不大,养分全量盈亏参差。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已接近次生盐渍化和作物生理障碍临界值,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和土壤养分库中N、P盈余、K亏耗的局面及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后引发的土壤属性“载体化”的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灌溉对玉米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清水灌溉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水质再生水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对玉米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再生水灌溉情况下,玉米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但pH、EC与灌溉用水pH、EC呈正相关.在土壤营养方面,与对照相比,后期灌三级再生水情况下有效磷、全钾和全氮含量、前期灌二级再生水情况下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高,这与玉米收获期鲜重和于重测定结果一致,说明前期灌二级再生水和后期灌三级再生水均抑制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玉米生物量下降.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与前期灌二级再生水相比,后期灌二级再生水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物料对红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调节土壤碳、氮以阻控土壤酸化,对有机物料施入红壤后土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3种有机物料(稻草、紫云英和猪粪)后红壤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WSON)、可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土壤pH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均提高了土壤WSOC、SMBC和pH,且有机物料添加量越大,增幅越大。猪粪处理中土壤NH4+-N、NO3--N和WSON含量显著增加;而稻草和紫云英处理中土壤NO3--N和WSON含量下降,NH4+-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施用稻草和紫云英7~14 d左右,土壤p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趋于平衡;而施用猪粪后土壤pH立即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趋于平衡。84 d培养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相比,猪粪、稻草和紫云英处理的土壤pH分别平均增加了0.26、0.23和0.09。几种有机物料处理中,土壤pH与SMBC和WSOC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稻草和紫云英处理中,土壤pH与WSON和NO3--N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而猪粪处理中pH与WSON和NO3--N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施用有机物料能够显著提高红壤WSOC、SMBC和pH,其中酸度改良效果猪粪>稻草>紫云英;土壤碳、氮动态与土壤pH变化紧密相关,且相关性与有机物料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堆腐过程水解类酶活性、pH值、电导率(EC)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后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在堆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同CK处理(不加微生物菌剂)基本一致,但两种酶的活性高峰值都高于CK处理,其峰值分别达到了glucose0.457mg/(g·24h)和glucose87.836mg/(g·24h),两种酶高峰值的出现均早于CK处理,其中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2d,蔗糖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6d;加入微生物菌剂能提高脲酶活性水平及其峰值;加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pH值相对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后EC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在黄刚土和马肝土上进行 3年 6季的田间试验。在稻麦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8.75、3 7.50、75.0 0、3 75.0 0 kg/hm2 ,在油豆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5.0 0、3 0 .0 0、60 .0 0、3 0 0 .0 0 kg/hm2 。试验结束时 ,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的 p H状况。结果表明 :在油豆轮作制中 ,施用 1 5~ 3 0 kg/hm2的稀土制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明显增加 ,而放线菌数量在这一稀土用量范围内明显减少 ;在稻麦轮作制中亦有相近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组成、电导率和pH对红榕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配方营养液都可用于红榕幼苗无土栽培,但C配方最节省成本。电导率为1.5mS/cm时,植株生长优于电导率为0.5mS/cm和1.0mS/cm处理,但对根的影响不大。营养液的pH为5.5时有利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复合肥施用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棚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护地条件下,不同复合肥品种及施肥量对蔬菜地土壤不同剖面硝酸盐含量、pH值及电导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肥料的施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表层土壤pH值,同时增加了各剖面土壤电导率和硝酸盐含量。施肥量越大,土壤pH值、电导率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越明显。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大量频繁施用化肥,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盐分累积和硝酸盐淋洗的主要原因。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平衡氮、磷、钾养分比例,以及采取正确的施肥和灌溉方式,将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分累积,减少硝酸盐的淋洗,从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分别研究土壤温度、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影响显著的前提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土壤温度、水分和土壤有机质综合作用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微生物量影响较明显,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细菌量较多,另外,随处理时间延长,细菌数量下降幅度大,处理10 d,细菌数量可下降1 000倍,之后趋于稳定;真菌和放线菌下降幅度较小,处理50 d,真菌和放线菌下降10~100倍,对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