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大力推广科技成果 促进山西谷子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谷子产业化开发的限制因素,介绍了谷子生产上的科研成果,并针对山西省谷子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山西省谷子产业化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山西省谷子生产实际分析了谷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需求,介绍了当前谷子育种、栽培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新成果。探讨了谷子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在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谷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谷子生产及其产业化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详细分析谷子在山西省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山西省发展谷子生产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优势、具有特殊的地理生态优势、具有科技和品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谷子生产产业化开发三步走的道路,首先要支持和保护现有小米加工企业稳步发展;第二,与其他小杂粮开发紧密结合,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三,加速小米深加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增加小米产品的科技含量。指出了谷子产业化开发中应注重的4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优质品种选育;二是加强谷子栽培技术等基础性研究;三是加强小米营养品质及其他品质的研究;四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谷子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3—2012年山西谷子种植面积、产量及出口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状况,并于2013年在汾阳市做了谷子生产加工实地调研。结果指出,种植区域萎缩导致原料紧缺、新品种更新速度慢、老品种退化严重、加工企业小而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及包装高档化是目前谷子生产加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利用荒山坡地扩大谷子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推广及老品种提纯复壮、扶持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等发展对策,为谷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谷子是传统的旱作救灾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山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结合山西省谷子产业化生产现状,介绍了当前谷子育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谷子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长治地区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产量和品质与谷子的品种、产地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以谷子新品种长农41号为试材,在长治市武乡县、襄垣县、黎城县和壶关县4个试点种植,探究了不同种植区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省长治地区是我国优质小米产区,4个试点长农41号的产量顺序为壶关县武乡县黎城县襄垣县,其中,壶关县产量高达5 601.00 kg/hm~2,四地平均产量达4 729.5 kg/hm~2;4个试点的小米品质均达到国家2级优质米标准,其中襄垣县小米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佳。因此,在重点防治谷子白发病、谷瘟病和黑穗病以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可将襄垣县规划为长治市以及山西省优质小米产业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轻简化栽培配套技术针对山西省的常规谷子栽培的困难,重点解决了谷子在播种后间苗、田间除草、谷子收获后脱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这项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大幅度降低了谷子生产耗用的各项成本。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山西未来的谷子产业必将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和高效集约化的发展道路。面对限制和影响山西谷子产业发展的诸多难题,谷子轻简化配套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榆林谷子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榆林谷子产业发展的优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需求,同时,探讨了谷子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在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问题,并提出了谷子产业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晋谷27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93~ 1995年山西省晚熟区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 ,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及决定系数等多种方法对谷子新品种晋谷 2 7号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晋谷 2 7号是一个丰产性好 ,稳产性强 ,适于在山西省中南部、辽宁、北京等无霜期15 0d以上的平川及丘陵旱地种植的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甘肃农业科技》2009,(8):F0002-F000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栽培植保岗位专家团队的任务目标是:根据区域内谷子产业发展的需求,围绕影响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谷子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公益性数据调研与数据库建设,进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应急性问题等,通过产业体系的工作,建立起谷子产业化生产示范区,形成初步的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是谷子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一直位居中国前列,尤其以山区丘陵地带居多。河北省太行山区是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其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为了实现太行山区谷子持续、快速发展,促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故以武安市谷子生产调研为例,利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Excel表格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生产现状。通过调查得出: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生产受到劳动者素质低,劳动群体由老年、妇女组成,平均年龄52.8岁,小学文化占53.7%;几乎全部农民对补贴制度不清楚;生产分散、产业零连接;机械化水平较低。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延安市是陕北谷子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但目前延安市谷子面积表现出逐年降低趋势,1980-2011年从5万hm2降低到不足2万hm2,产量也逐年降低.针对延安市谷子生产逐渐减弱的现状,从延安市谷子面积、总产及单产数据出发,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延安市2020年的谷子生产趋势,结果显示,延安市谷子面积和总产逐年下降,单产水平小幅提高.最后,提出了发展延安市谷子生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无公害谷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优质小米的质量,根据黑龙江省的谷子生产情况,提出了种植谷子时,在产地条件、种子质量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的选择上,必须按照无公害谷子生产的栽培技术实施,即可生产出无公害的小米,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对谷子生产技术提出了规模化、轻简化的强烈需求,传统生产技术已难以满足。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综述并分析了我国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谷子化学间苗与除草技术、抗除草剂谷子育种与简化栽培技术、配套谷子农业机械以及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等,调研分析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并针对当前我国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谷子生产波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俊锋  张永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00-15103
通过采用HP滤波法,对1949-2008年我国谷子产量、面积和单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谷子生产正处于下降过程,产量提高的可能性较小,谷子生产波动频繁剧烈,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稳定种植面积、降低单产波动以促进我国谷子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谷子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黑龙江省31个县、市进行的多年谷子农业生态联合试验,并运用双重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模型挂接,建立了黑龙江省谷子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初步揭示了积温降水,土壤肥力及农家肥、化肥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的变化规律,并应用模型对谷子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谷子起源于中国,是旱作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栽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十年来,创制出一批抗除草剂、商品品质显著提升、蒸煮时间显著缩短的育种材料;基因组测序、单倍型图谱和高通量转化技术体系构建等推动了谷子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育成了一批中矮秆抗除草剂新品种,创新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单户综合生产能力提...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与区域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谷子营养丰富、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谷子种植对优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优势,以期为优化谷子布局和促进谷子生产发展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1985—2015年谷子各省、县域生产统计数据,采用产量贡献率、重心迁移、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规律。结果 30年间全国谷子播种面积由3.318×10 6hm 2减少至7.88×10 5hm 2后回升至8.39×10 5hm 2,单产由1 801.2 kg·hm -2提高至2 342.9 kg·hm -2,总产量变化中面积贡献率为80.3%,单产贡献率为18.4%,且单产贡献率逐渐增加。全国谷子生产重心年际间变化较小,优势产区稳定在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和北部中低高原区东南部,具体集中在内蒙东部、东北三省与内蒙接壤的县域、河北大部、河南西北部、山东中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宁夏中部。30年间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地区与西北部分县域单产增加但播种面积大量减少,使该区域表现为单产优势与面积劣势,2000年后北部中低高原区的吉林通榆、内蒙敖汉旗与山西部分县域的播种面积回升。播种面积较大而单产劣势的县域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和山西中北部部分县域。结论 30年来全国谷子播种面积先减后增,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产逐步提升。黄淮海地区被夏玉米替代的夏谷较难恢复,东北地区中西部、北方农牧交错区及太行山沿线区谷子生产具有恢复潜力。谷子育种、栽培技术与生产加工机械的进步,对谷子生产提质增效与实现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