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凌源地区文冠果的培育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悔 《防护林科技》2014,(1):121-121,123
文冠果是我国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摩、抗旱、抗盐碱能力强,适宜在凌源地区栽植,文章介绍了文冠果在凌源地区的培育与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苗木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对一些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水分做了许多研究,但是,结合辽西半干旱地区恶劣的生境条件所做的工作则很少。为了揭示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半干旱地区育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4年春到1986年春,先后在建平、凌源、北票等县(市)10余个场圃,连续3年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等9  相似文献   

3.
野皂荚的开发价值及培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野皂荚的经济价值、保水功能及生长特性 ,说明了它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又能发挥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 ,是一个既能绿化荒山 ,又能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树种。并简要介绍了野皂荚的培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皂荚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其经济价值显著高于野皂荚。笔者通过分析3种野皂荚灌木林割灌整地模式对皂荚嫁接苗的苗高、基部粗度的影响,计算3种模式的投入成本,确定最优割灌整地模式和最佳割灌时间。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整地为野皂荚灌木林地改造最优模式,当年的11月份至次年清明前为最佳割灌时间。  相似文献   

5.
辽西凌源地区封补型森林植被恢复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针对辽西凌源地区的自然地理、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群落演替现状,详细介绍了封补型造林模式及主要技术要点。以原有植被为主体进行封山育林,补植目标树种,向恢复原有的松柞混交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辽西野皂荚生长气候特点及立地条件,对流域内野皂荚林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调查,针对灌木群组的生态特性,探讨了野皂荚在辽西地区的生态利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野皂荚 ,学名 Gleditsis microphylla,豆科皂荚属 ,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河北 ,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地。特别耐干旱和瘠薄 ,根系萌蘖能力强 ,多生长于黄土丘陵、多石山坡和石灰岩山地 ,可用作山区公路绿化 ,也可用作绿篱树种。1 生物学特性野皂荚属强阳性植物 ,根深性树种 ,特别耐干旱瘠薄 ,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长势最好。多生于黄土丘陵、向阳山坡和石灰岩山地。根系萌蘖能力强 ,耐砍伐 ,可用作薪炭林树种。2 应用分析( 1 )干旱山区公路绿化 野皂荚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 ,根深 ,耐干旱瘠薄。是干旱山区公路绿化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8.
皂荚为深根性树种,耐荫,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其果实为医药食品、保健品以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介绍了皂荚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采种、嫁接育苗技术和造林、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荒山生态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南及鲁南等地区部分荒山的造林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济南地区,无纺布营养杯苗、鱼鳞坑种植、多树种混交在石灰岩荒山造林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在鲁南地区,在同种育苗方式下,8个树种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皂荚和侧柏的成活率最高,而油松和刺槐最低;第1年栽植的侧柏树高、胸径随着苗木规格的增长,生长量逐渐增加,而新梢生长是随着苗木规格的增加,生长量反而下降;通过对两种育苗方式雨季造林的成活率和树高生长量综合评价看,裸根育苗要明显优于基质育苗。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27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的"皂荚良种选育及野皂荚低效林改造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历经7年时间,在对山西省皂荚和野皂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果、刺两用为目标,进行了皂荚良种选育和嫁接育苗技术研究;对野皂荚灌木林开展了嫁接改造、定向培育技术研究。该项目选育出果刺两用型皂荚优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凌源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宜林荒山的立地条件划分为5种基本类型,依据不同类型配置了不同的造林树种,确定了不同的整地方式、造林季节、造林质量、栽植方式、专业队造林,提出了节水保墒措施、管护措施,说明了推广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2.
唐彦 《防护林科技》2014,(6):126-127
杨树是辽西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随着近几年大规模工程造林项目的实施,营造了大量的杨树纯林,导致杨树病害问题日趋严重。据调查,凌源地区杨树叶锈病发生较重,轻度发生的叶片枯黄导致杨树提早落叶,重度发生的导致杨树大面积死亡。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主要介绍了杨树叶锈病发生原因、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石灰岩山地野皂荚灌丛水保功能及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石灰岩山地野皂荚灌丛系统调查及定位观测,初步掌握了野皂荚灌丛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分布范围。利用调查资料,建立了野皂荚灌丛生物量与其覆盖度的回归方程,并对野皂荚灌丛的水保功能及营造技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涉县现有野皂荚天然林15300hm^2,1200万株左右,年产野皂荚种子3000多吨,出售种子可收入500多万元,通过深加工,加工成龙胶粉叉可增收600多万元,是当地群众新开发的主要经济树种。野皂英为雌、雄异株,雄株只开花不结果,雄株占57.2%,约680万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探索野皂荚大树高接技术,我们从1998年在涉县申庄驼沟进行了高接改雄换优试验,经过7a多的实践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皂荚为豆科落叶乔木,属于经济生态型乡土阔叶树种。从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皂荚播种育苗技术,以期为山西地区皂荚大面积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滇皂荚--退耕还林的好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皂荚(Gleditsia japonicar var.delavayi)产云南,具有保水、保肥、深根、耐脊薄等特点,同时其皂仁、皂刺和皂荚又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该树种目前造林技术成熟、生态经济效益好,是退耕还林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17.
应用乡土非主要造林树种,是改变人工林单一林分结构、提高其生态功能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野李子具有抗旱、抗污染等优点,是优良的造林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同时具有可作李子栽培品种的砧木、果实酿酒、种仁入药等利用价值,并且也可作为绿化树种应用。本文介绍了野李子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开发利用价值,并介绍了作者近些年来在生产中摸索总结的育苗技术和造林经验,以期推动野李子的造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皂荚是河南省重要的乡土树种,近年来皂荚的果实及刺的价值不断提高,各地种植皂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皂荚良种苗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种子播种的实生苗已经严重影响皂荚的经济效益,选育良种迫在眉睫。河南省林科院皂荚良种选育课题组经过6年研究,选育出了河南优良乡土树种硕刺皂荚和密刺皂荚,对改善我省山区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在春季进行人工造林。但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风沙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少,导致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影响了造林成活率。笔者于2008~2011年在阿拉善左旗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地区进行了十几种乔、灌木树种的秋季造林试验,造林地为沙壤土。现就不同树种的秋季人工造林技术及思路进行总结。一、灌木树种试验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红柳、宽叶沙木蓼。梭梭秋季造林成活率较高,并经过连续3年的秋季造林试验后,于2011年秋季在腾格里地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皂荚树是典型的多功能生态经济型树种,是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两山"转化的最佳树种;是同时具有短期收益、多种收益、永续收益和高效收益的珍稀树种。皂荚树即可作为生态造林树种,又可作为果树和木本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以结刺型、结果型、刺果兼用型和绿化型为良种选育方向,以产刺、产果和绿化大树为培育重点,融合药用、食用、化工、绿化和树下种养等多个方向,增加短期收入,降低投入风险。创新选育的皂荚新品种"天丁1号"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创新探索的"皂荚树五大直接经济收入、十大产业开发方向"高效益种植模式获得亩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