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性提出了桉树人工林林分水平主要经营模式——连栽更新经营模式,介绍了包括造林地的选择、整地与株行距配置方式、造林密度的确定、造林时间的选择及定植方法、施肥和抚育等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上最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出材率高,用途广,易于更新的特点,是短期轮伐用材林的树种。杉木萌芽更新就是对杉木伐根上萌发的枝条进行培养,是1种人工更新造林的方法。杉木萌芽更新造林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而且可使杉木成熟期缩短5年左右,大大缓解木材供求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杉木萌芽更新造林进行试验总结,初步掌握了杉木萌芽更新造林一些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田春丽 《花卉》2020,(10):231-232
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我国工作重点。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雨季造林技术与更新造林为研究对象,对雨季造林技术进行探究,对如何更新造林,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胡效颖 《花卉》2019,(16):221-2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国有林区的发展中,应加强更新造林的改革措施。但目前我国国有林区在进行更新造林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接下来,本文就分析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国土的绿化,促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推进我国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从而促进我国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花卉》2020,(2)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林业多种需求的日益增长部分森林资源受到破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是维护气候稳定、调节大气环境、保持水土、对抗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林业建设,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构建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是林业造林更新的目标。近年来,造林更新工程在不断推进,并受到广泛关注,但造林更新工作仍需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分析林业造林更新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可行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花卉》2015,(15)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以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在马尾松造林过程中,中幼林时期是关键阶段,为了提高成活率,保证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中幼林时期的科学管理和经营。本文结合马尾松的物种特性和种植现状,重点探讨了马尾松中幼林抚育的经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研究塞罕坝3个主要造林树种不同更新方式,得出不同树种适宜的造林方式:迹地适宜人工植苗造林,华北落叶松适宜皆伐迹地更新,云杉适宜迹地带状更新,樟子松适宜皆伐迹地更新,此结论为不同造林树种在迹地造林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业能够给人类带来较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森林植被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分析了造林更新对生态恢复的影响,探讨了通过造林更新加快生态恢复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造林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人工造林更新速率比较慢、林业资源较匮乏、森林资源发展空间比较大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简要介绍了淮北地区的林业特点,提出造林更新管理措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保证该地区的造林更新管理效果得到更好提升,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省黄土梁子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经营措施(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人工林样地,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对样地内枯落物的现存量、持水量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进行测定,并对其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冀北山地油松林分的森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变动范围在8.02~15.90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高,为47.72 t/hm2,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19.10%;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在1.00~1.39 g/cm3,其中抚育+林冠下造林土壤容重最大为1.39 g/cm3,抚育间伐土壤容重最小为1.00 g/cm3;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25.72%~61.41%,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在273.56~896.21 t/hm  相似文献   

11.
刘鑫军  李福双  王蓬 《北方园艺》2007,(12):150-151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大面积低质次生林经过皆伐后,实行新的更新造林模式,形成以落叶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通过对这种更新造林模式的调查及有关问题的分析,从混交方式、配置方式、混交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更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以及工业的不断发展,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具有保护环境的作用,森林资源锐减,会造成环境恶化,对此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工造林,同时还应注意人工造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加剧,我国非常重视营林造林工作,营林造林工作是我国林业政策的重要方面,对国家的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进步事关重大。我国的营林造林工作是置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和战略规划下的,是正确的道路。营林造林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道路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莫海鲜 《现代园艺》2014,(10):219-219
首先针对人工造林更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其次提出了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促进人工造林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工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林业工程中,注重对苗木的培育并及时更新造林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本文主要研究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环境恶化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因此,林业造林工程对我国经济和生态两方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作为森林经济可持续化经营的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对林业造林工程的重视。本文就林业造林工程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现状及造林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平原地区造林更新技术的意义及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渐推进,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工业生产的逐渐兴起使得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而林业建设的兴起,能够有效改善环境问题,净化空气中的CO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促进造林方法与技术的更新推进,保证造林效率的提高,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造林施工技术的简述,进而给出具体的造林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单芳 《花卉》2020,(8):232-233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为了对此类环境问题集中控制,当前注重推动我国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突出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目前东北防护林建设是突出的造林工程,在造林管理中要注重建立完善的造林质量控制平台,完善工程技术应用,强化工程管理,做好森林经营发展,实现多方面转变,旨在提高森林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朱万章 《现代园艺》2014,(14):38-39
在建设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森林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一个造林和更新的长期体制,对于生态与经济2个方面效益要正确处理,使森林主体注重把森林经营与致富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可持续碳汇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接着探讨了它对林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