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制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茶叶的成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取决于制茶机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制茶性能。本文首先简述了福建省制茶机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制茶机械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制茶机械的意义,提出今后我省制茶机械重点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发挥福建茶叶优势,支援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甚至唐代以前,至宋、元到明清,随着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创制出蒸青团茶、炒青茶、花茶等炒制器具,清代开始从引进国外茶机,开始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研制历程。一、《茶经》——唐代茶叶采、制器具之大全公元8世纪末,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的"二之具"中详细记述了5类19种蒸青团茶的采、制器具。这些器具集中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前我国茶叶采、制器具的发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1990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为54万吨,粗略计算,全年需消耗制茶用煤108万吨或薪柴216万吨,消耗动力和照明用电1.15亿千瓦小时,茶叶加工是茶区主要的能源消耗作业项目。我国是能源紧缺的国家,实际上制茶燃料消耗和浪费又很大,因此,节约制茶用煤用柴,对于缓和农业能源紧张、降低制茶成本、提高茶农收益、保护茶  相似文献   

4.
茶叶产业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提升茶叶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茶叶产业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如悠久的茶文化、精湛的制茶技术、多样化的茶品种以及丰富的劳动力等,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茶产品市场,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现状并对自身发展策略做出探索。本文在论述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的茶叶生产获得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国茶一统天下的历史。进入20世纪,印、斯红茶和日本煎茶的加工已迈向全面机械化,然而,这时期的中国,由于正处于世界列强的瓜分之下,茶叶生产每况愈下,更谈不上茶叶机械化的发展,使中国茶叶长期处于手工生产状态。 一、中国茶叶机械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国外茶叶机械的发展。逐步引起我国茶业界的关注,先后派出一些茶界人士出国考察机械制茶,开始从国外引进部分茶叶机械,进行试验性机械制茶和开展机器仿制。30~40年代,各地的茶叶试验场和改良…  相似文献   

6.
《茶叶》1989,(4)
《茶叶机械》是机械电子部全国茶机科技情报网主办的综合性专业技术刊物,主要报导:我国茶叶加工业发展的设想和措施;国内外茶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机械制茶的经验,茶机改革;国内外茶机(叶)的市场信息和科技动态。本刊适于从事茶机(叶)生产、科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茶叶在全球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当前人们对茶叶生产消费也有着品质上的要求,而想要实现茶叶产品的最佳价值和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提升茶叶产品自身的品质,因此优化制茶工艺的发展成为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因此,如何才能突破制茶工艺英语的问题和不足,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制茶工艺英语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制茶工艺英语存在的翻译难点,从而探究制茶工艺英语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作为饮料的国家。茶叶经过了历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实践,制茶技术的传播,才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三大饮料之一。最早是由单一的茶类,经过历代制茶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而成为今日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这些茶类由于制法不同,表现在干茶  相似文献   

9.
乡镇茶业(农村茶业、劳动农民茶业)是我国茶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乡镇茶场已达35600个,茶树种植面积589.4万亩,年产茶271.2万担。多年来,我国农村制茶技术较落后,茶叶质量低,制茶耗能高。采用先进的制茶与节能技术以提高茶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乡镇茶业的一项重大课题。1984年4月,国家经委将制茶与节能技术列为重大的科技推广项目,农牧渔业部乡镇企业局指定湖南省临澧县九里茶场和华容县胜峰茶场进行该项目的试验,实践结果,取得了既提高茶叶质量,又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好效益。1985年5月,农牧渔业部乡镇企业局在湖南临澧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村制茶与节能技术推广会以进一步促进制茶与节能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茶叶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开始,我国发现利用野生茶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我国的种茶、制茶技术,以及饮茶技艺不断发展,逐渐普及,并向外传播。世界各国的种茶、制茶、饮茶技艺都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入,所以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誉。随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对外交往,中国茶叶向世界各国的传播与扩散,首先传至周边国家,然后逐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制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传统的制茶方式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时代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产业自动化制茶方式逐步开始普及,并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茶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茶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清厚 《茶叶》1993,19(2):44-46
我国茶机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性能低,品种规格不全、不配套、耗能大,不同程度地妨碍了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有所改进,研制了成套红绿茶初制机械,推出了各类型名茶微型机具,完成了一批金属热源发生炉,又开始探索了高科技茶机生产,以程控及微机控制制茶等自动化新型茶叶机具,为我国茶叶机械工业走向世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其品种类型、性能、门类尚属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当前茶叶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谈点意见和看法,以与我界同仁商讨。一、当前茶机科研、制造与茶叶生产结构的不平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茶叶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建立了110座专业茶机厂,生产各类茶机45万台(套),年初制加工能力达60万吨,精制加工能力65万吨,茶园管理机耕机械近千台(套);组建了10多所茶机研究所,完成了盘式揉切机→转子式切茶机→强烈快速揉切制法三阶段红碎茶系统研  相似文献   

13.
前言 随着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和制茶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解放后特别是大跃进以来,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其中红茶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变,利用鲜叶原料制成的分级红茶主要的特点是:渴色红亮,溢味浓而富收敛性,外形上叶茶、碎茶、片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15.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16.
一、茶叶生产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先饮茶和发明制茶技术的国家。湖南是我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目前生产的有红茶、绿茶、黑茶和黄茶四大类,销路很广。供内销、外销和边销。  相似文献   

17.
陈元良  周菲菲 《茶叶》1991,17(4):45-46,55
多年的生产经验证明,制茶时适当用油,能改善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外观质量,尤其在龙井、旗枪类名茶生产上的应用,巳成为传统习惯。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茶叶公司研制的制茶专用油,已在诸  相似文献   

18.
随着茶叶初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对鲜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茶鲜叶作为制茶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成茶品质。本研究从鲜叶的理化特性和劣变机理方面,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气调和振动因素对茶鲜叶贮运品质的影响,为顺应茶叶加工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茶叶加工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茶籽油生产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茶籽资源丰富。充分利用茶叶生产上的副产品,发展我国茶籽制油工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茶籽油的特性、脂肪酸组成、制油工艺、油脂精炼以及油脂稳定性等方面研究,证明茶籽油是一种富有营养的优质食用油。其油和饼粕的化学组成,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和利用价值。同时,还论述了我国茶籽油生产的现状和影响出油率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及茶籽资源的利用潜力。为发展我国的茶籽制油工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茶叶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制茶工业和茶叶市场必将发生变化,在近期内,其发展趋势如下。一、自由贸易促进制茶工业的发展 1983~1985年,绿茶出现全面滞销,国内库存量增加,经营者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此,国务院在1984年发了75号文件,茶叶由统购统销的二类物资降为三类,可放开自由贸易。随即茶叶得到解围,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