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东  刘凯  李大为  韦涛  祖歌  曹志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8-19640
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对此次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做了雷暴潜势分析,为雷暴潜势预报提供技术指标和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漏报原因是: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解释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有待提高;在此次过程中T639模式预报结果优于日本数值预报;应加强对中尺度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夏季(5—10月)西宁地区4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资料,分析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雷暴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为提高西宁地区雷电预报准确率,从天气学、统计学和能量天气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动态分析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镇海一般气象站2009—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仪的监测资料分析了镇海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雷暴日的天气图对镇海地区的天气形势作了划分。针对镇海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强雷暴天气形势特征进行着重分析研究,归纳出有利于镇海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天气形势,总结出了不同强对流天气类型的环流特征和预报指标,供预报员在分析和预报强雷暴天气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分析了1971~2006年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对其中20次强雷暴大风个例的相关物理量参数和能量、环境风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生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特征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2011年9月6日松潘县川主寺镇雷雨天气过程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川主寺镇强对流天气发生环流形势背景、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以及雷暴触发条件等因素,这对了解松潘县雷暴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还表明,加强对雷暴天气环流结构的认识、改进强对流天气分析工具和提高中尺度天气分析能力是增强松潘县川主寺镇强雷暴天气预警预报能力的三个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雷暴天气时空分布及预报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12-215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增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首先,分析了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回顾国内外雷暴天气研究进展、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分析表明,雷暴天气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不稳定、地气温差高低、相对湿度大小等关系密切,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背景是我国雷暴天气多发、易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立雷暴天气预报预警模型的着眼点;而雷达、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资料是提高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克苏地区雷暴、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8月,是当地气象部门预报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选取阿克苏地区2002-2012年5-9月雷暴、冰雹天气进行计算分析,并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得出雷暴、冰雹天气预报准确率为65.0%以上,其中巴尔喀什湖低槽型预报准确率最高,空报率在50.0%以上,急流型天气类型漏报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社会各界对天气预报的服务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雷暴天气和强对流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相关部门必须要对雷暴和强对流天气进行预报,让人们及时做好准备。本文对雷暴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雷击火是引起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天然火之一,尤其是当雷击发生在地面没有明显降水的时候。利用2000—2009年雷暴天气降水数据、 850 hPa温度露点差、 850 hPa和500 hPa温度、露点温度资料,研究雷暴天气的特性,判别出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干""湿"雷暴,这一潜在的规则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大气条件,为雷暴天气森林火险的预报、减少火灾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海东地区2018年4月19日下午发生的一次春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了造成该过程的有利环流形势、与能量场的配置关系、温湿因素以及对流性降水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变特征,揭示出本次早春雷暴天气形成、演变的特征,以期为今后类似天气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月22日赣州市出现了1次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赣州市出现了雷暴、大部分地方出现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本文通过对常规资料、数值预报等分析检验,以及本地一些预报方法探索,力求找出此次预报失误的原因,并寻找新的暴雨预报着眼点,争取今后对暴雨过程的预报更加准确和精细。  相似文献   

12.
李艳  王振会  徐文  陈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76-12879
在对2007年江苏省地闪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南京探空资料,计算了江苏省南京市地闪活动和大气不稳定参数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到南京地区700hPa温度露点差、500hPa温度、沙氏指数、强天气威胁指数、K指数、垂直可降水量与雷暴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得到5对探空因子对在雷暴发生与否的非线性变化曲线以及6个探空因子在雷暴发生时处于不稳定的阈值范围,可对雷暴的发生作定性的潜势预报;通过雷暴分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雷暴发生的强弱作定量分析,特别是强雷暴的潜势预报。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武威市1961~2008年5个气象站雷暴实况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市雷暴天气时空分布、日变化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雷暴日数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年代、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12:00~23:00是雷暴发生的集中时段,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40 min。运用2003~2007年4~10月逐日20:00 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因子初选,逐步回归进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雷暴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了各县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不规则型雷暴的全局最优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信度检验。预报方程均达到了较高的概括率和拟合率,为雷暴业务预报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14.
雷暴是一种能引起严重灾害的自然现象。2007年7月9日,秦皇岛市发生多起雷击事故,局部地点还出现了冰雹。利用"GDS-2型高精度闪电探测仪"监测到的雷暴天气和此次雷暴灾害天气过程资料,对出现雷暴、强雷暴灾害的电荷结构、闪电出现频率、闪电放电轨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9日雷暴、冰雹发生时,地面电场电荷以正电荷为主,地面电场闪电放电轨迹具有离散性、集中性和线性特征。揭示了闪电频次〉10次/min出现雷暴灾害、冰雹可能性大;闪电发生的集中地点极有可能出现雷暴、冰雹天气,应当及时预警预报,并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对该地区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5.
郑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49-275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北京首都机场2008年8月24日发生的一次雷暴大风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抬升指数、大气可降水量及垂直风切变对此次雷暴大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并且雷暴大风可能发生在某些对流参数高值中心区的边缘区域。今后需要引入新型指数,结合使用风廓线仪和天气雷达资料,更好地应用于雷暴大风尤其是干型雷暴大风的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一次夏季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飑线是一种伴有强风雷暴大雨等对流性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从天气概况、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环流背景、卫星云图特征、雷达回波、预报服务等方面对济宁市一次夏秋季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243-244
针对夏季多发的雷暴和强对流天气,临近天气预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对一些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及时预报以帮助有关部门进行临时决策最大限度减小极端天气带来的恶劣影响,并能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介绍了雷暴和强对流的常用临近天气预报技术,并针对技术的详细运用进行了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4~2012年修文县逐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线性倾向等方法,对修文县雷暴天气的年际变化和雷暴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修文县各月均有雷暴天气出现,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3~9月,其中8月最多,12月最少。一年四季也均有雷暴天气发生,且雷暴天气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雷暴发生的概率非常低。雷暴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是20世纪80年代,其次是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60年代和70年代相对较少。从总的气候趋势来看,雷暴天气总日数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3.17d/10年。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气象观测站2013~2016年夏季(5-9月)强对流天气个例的天气实况和甘南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别以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针对甘南高原夏季不同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类,4a中全州共计 有379站次雷暴、54站次冰雹、157站次短时强降水,通过不同天气形势背景相似分析法与归纳法得出:甘南高原夏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移动路径和形势特征,分别对不同天气类型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模型;进一步总结出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甘南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57~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共和县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雷暴日数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共和县年雷暴日数以2.98 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冬季不发生雷暴天气,春、夏、秋各季的雷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分别为0.79、1.53、0.58 d/10a,其中,夏季减少的幅度最大.近54年雷暴初日呈显著的推后趋势,每10年推后3.6d;雷暴终日则呈显著的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2.0d.雷暴期则以5.6 d/10a的速度显著缩短.年、春、夏、秋雷暴日数分别在1966、1995、1965和196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该研究对不断提高共和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预报水平,防止和减少因雷暴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