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强化畜牧业管理的情况下,利用畜牧的厩肥养鱼是有前途的定向加工产品之一。这可以大大减少养鱼的开支,同时,可以解决畜牧业的废物利用和保护周围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养鱼高产综合技术四、多种鱼类混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口鱼塘中混养多种鱼类,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池塘养鱼的显著特点。池塘养鱼的主要品种,生活习性各不相同,相对地可分为上层鱼、中下层鱼、底层鱼三类。上层鱼以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为代表,中下层鱼是草鱼、鳊、鲂等草食性鱼类,底层鱼则是鲮、鲤、鲫、青鱼等,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将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口池塘里,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水层,发挥立体生产潜力;二是全面合理利用池塘各种饲料资源,提  相似文献   

3.
提高渔业效益一方面可以在池塘水体空间上做文章,即在养鱼品种、规格合理搭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养鱼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最充分地利用水体环境及其天然和人工饲饵,增加主养鱼和搭养鱼种的产量,以期增加效益.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考虑池塘全年生产的不同周期,利用空闲或池塘鱼载量小的季节,因地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机粪肥养鱼,就是把肥料转化成鱼体蛋白质。施肥鱼池可以作为一种人工水生生态系来考虑,施入池塘的粪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最后以商品鱼形式被人们收获。利用有机粪肥或化肥取代一般颗粒饲料,鱼产量可达到每天每公顷15~32公斤。这与用含蛋白质25%、鱼粉10%的颗粒饵料养鱼效果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5.
正鱼猪结合养殖模式是综合养鱼模式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由于所综合的专业是养鱼和养猪,亦称为双元模式。建立这种模式的基本依据是:利用养鱼、养猪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有效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渔农收入。随着鱼猪结合养殖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给池塘渔业特别是池塘生态  相似文献   

6.
我国池塘养鱼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池塘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1988年全国池塘鱼产量达293.4万吨.占淡水养殖产量的75.3%。我省1989年池塘养殖面积265万亩,产鱼38.5万吨.池塘养鱼在淡水养殖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池塘内循环水养鱼模式悄然兴起。这种模式是在池塘内按水面的一定比例建造养鱼跑道(长110米、宽5米),跑道前段通过气提推水装置形成循环流水;跑道末端设置吸污装置可吸出部分粪便,并进行后续处理;池塘的多数面积用于生态养水。因这种养殖方式生产的商品鱼生长在流水的环境中,被认为有较好的体形和营养品质(邓进力,2019)。因此,池塘内循环养殖的商品鱼也被称为"跑道鱼"或"跑步鱼"。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 淡水池塘80:20池塘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尼罗罗非鱼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  相似文献   

9.
综合养鱼,也称立体渔业,即以鱼为主搞多种经营。其基本原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根据自然界生物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池塘、池埂生物资源的互补作用,提高整个池塘的生产力,达到提高养鱼的社会、经济效益。(1)生态效益。若采用综合养鱼,池塘上引进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可使池塘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结合,使各系统自身的有机废物利用到整个系统的循环中去,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维护了生态平衡。(2)社会效益。由于养殖品种的增加,可提高劳动就业率;降低风险,生产较为稳定。(3)经济效益。由于增加  相似文献   

10.
驯化养鱼是一种以吃食性鱼为主体鱼,利用鱼的条件反射,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池塘养鱼形式。驯化养鱼因其技术简单实用,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目前,驯化养鱼已成为北方地区池塘高产养鱼的主要形式。由于吃食性鱼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铵氮,而我国池塘大多缺磷。因此,池水的氮磷比例不适宜,出现氮多磷少的状态,磷成为制约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进而限制滤食性鱼的生长;同时,铵氮含量过高会恶化水质,影响各种养殖鱼的生长。为了改善水质,挖掘池塘生产潜力,为驯化养鱼池塘寻找新的增产途径,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盐碱地池塘养鱼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 因池塘水质问题而造成的鱼体生长缓漫、鱼病、泛塘死 鱼、鱼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较为普遍,水质问题已成为盐 碱地池塘养鱼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笔者在天津地 区从事盐碱地池塘养鱼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对盐碱地养鱼 池塘水质的主要特征、产生不良影响及危害进行了总结 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水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87年以来,北方地区池塘养鲤高产技术迅速推广,明显提高了各地池塘养鱼的产量。但是由于秋季集中捕鱼出塘,鲤鱼大批上市造成“卖鱼难”,给养鱼单位和养鱼户带来一个流通上的问题。因此,如何使商品鱼均衡上市,一个池塘一年两茬养鱼新技术在沈阳市应运而生。此项技术是尽可能利用北方地区不太长的鱼类生长期,改变商品鱼上市时间,起到缓解池塘养鱼秋季商品鱼集中上市销售的压力,从而取得较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种草养鱼是我国综合养鱼法的一种方式,是提高草食性鱼类产量比例的措施之一。以塘泥种草,以草养鱼,以鱼的排泄物和残剩饲料等肥塘,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采用几种高产青饲料,按不同茬口种植,可以解决池塘养鱼中青饲料不能均衡供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联池塘养鱼业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在西北部和中部各州,池塘养鱼的效果很差,因为在鱼类生长期中气温不高,产量较低,一般说来,不适宜于通常的池塘养鱼业。但是,大大增加贵重鱼类生产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这就是利用热电站的废热水养鱼。1964~1967年在克拉松热电站的冷却水池中用网箱饲养鲤鱼的试验证明,水温保持25~29℃,采用特制饵料,一平方米网箱可产鱼100~150公斤。  相似文献   

15.
推广渔用颗粒饲料机,改变传统种草养鱼的习惯,是提高池塘养鱼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湖南省岳阳地区,位于洞庭湖畔,1977年被列入全国十大商品鱼基地后,池塘养鱼发展较快,由1978年的3520亩人工池塘,到1985年发展为7万余亩。单产由72斤上升到522斤。  相似文献   

16.
1什么是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淡水池塘80:20池塘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鲴、尼罗罗非鱼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饲料原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驯化养鱼成本不断增加,利润日益下降,甚至亏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科研和生产的实践经验,在进行高产池塘的驯化饲养时,采取以下措施,不仅提高了池塘鱼产量,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提高了驯化养鱼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1增加养殖品种与我国传统养鱼相比,驯化养鱼有养殖品种较少的缺点,导致以下两方面的不足:在池塘水体空间利用方面,鲤鱼栖息于池塘水体底部,鲢、鳙鱼栖息于池塘水体上层,缺少栖息手池塘水体中层的鱼,便池塘水体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库渔业》1982,(1):65-69
网箱养鱼与天然水体和池塘养鱼相比,主要与采取强化措施,成百倍或成千倍地增加鱼产量有关。依靠水体小面积网箱养鱼,可以使整个水体的鱼产量翻几番。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全国池塘水面占淡水养殖水面的26%,池塘养鱼产量占淡水养殖产量的70%以上。1986年,我省池塘养鱼水面260万亩,产鱼284875吨,分别占全省养殖水面和产量的51.3%和81.7%。但目前生产水平还很不平衡,发展潜力大。1983—1985年,我省组织沅江、华容两县商品鱼基地开展了万亩池塘增产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0.
赵亚东 《齐鲁渔业》2006,23(4):25-26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鲫、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鱼回)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 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1 池塘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