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汶川地震滑坡类型及典型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地震滑坡灾害的问题,依据汶川地震滑坡成因机理及运动特点,对地震滑坡进行了类型划分,分为震滑型和崩滑型两大类型,其中震滑型又分为整体滑动型和碎裂滑动型;崩滑型分为坠落-滑动型、倾倒-滑落-滑动型和坠落-弹射-滑动型.并列举各种类型的地震滑坡实例,分析总结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方式和发育特点.对提高地震滑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学科意义,为地震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震诱发型黄土滑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最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该区域西南部滑坡规模大,密度高,其主要类型是低角度、高速、远程黄土滑坡。西吉县地震活动处于活跃期,老滑坡在地震、降雨等诱发因素下极易复活,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西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从规模、形成时代、滑体厚度等方面对地震诱发型黄土滑坡进行了分类统计。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遥感解译成果,分析了滑坡的边界特征、表部及内部特征、变形特征、滑动特征,并进一步总结了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分布规律,为地震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择受地震影响的郭家坡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孕灾背景条件调查、大比例尺平面测绘、工程地质勘查、岩土测试等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然后运用有限元模拟定量分析了滑坡现状稳定性。结果表明:地震是滑坡整体破坏的主要诱因,高陡斜坡和裂隙发育的地层是造成郭家坡滑坡发生多级滑动的内在因素,滑坡在降雨饱水工况和地震工况下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某输气管线760~#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某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认识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以及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陇东地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选择在坡度、坡高、滑坡体厚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直线型、凸型、凹型和阶梯型黄土滑坡为计算模型,设定天然、饱水、地震和饱水+地震等4种工况,对不同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坡高、不同滑坡体厚度的黄土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影响因素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坡度,其次是坡高;从工况条件看,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入渗,其次是地震;从滑坡类型看,直线型滑坡稳定性相对较好,阶梯型滑坡和凸型滑坡次之,凹型滑坡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前后崩塌和滑坡分布特征与敏感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汶川地震活动断裂龙门山断裂带穿过的12个县(市)为研究区,分析了研究区汶川地震前后崩塌和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统计学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震前震后的崩塌和滑坡敏感性进行评价,结合崩塌和滑坡敏感性变化矩阵,分析了汶川地震后崩塌和滑坡敏感性的空间变化特征。震前崩塌和滑坡高敏感区主要沿河谷分布,而震后崩塌和滑坡高敏感区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震前的极高敏感区震后仍表现为极高敏感区,而靠近断裂带的区域,震前的低敏感区转换为高敏感和极高敏感区。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陇南三家地老滑坡在这次地震期间前缘大规模滑动,并在前缘滑动牵引下诱发后缘形成贯通裂缝,严重威胁滑坡体上三家地村1 732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判断该滑坡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对三家地滑坡进行现场勘查、室内试验和相关论证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和数值模拟对该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及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模拟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三家地老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30~1.36,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和暴雨工况下,老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02~1.09,处于欠稳定状态。最后,基于滑坡成因和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衣形态量计在同震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有利 《山地研究》1998,16(3):167-170
阐述了地衣形态量计法的基本原理和各种不同的具体量计方法及其在同震滑坡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指出将该方法将于同震滑坡研究中,可以帮助提供地震时间、震中,地震频度,地震影响范围和地震断层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9.
贺倩      汪明      刘凯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396-403+410
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上应用广泛,但目前对于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研究较为缺乏。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能够结合参数的先验信息得到其后验分布,从而对估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为探索MCMC方法在Logistic滑坡敏感性模型构建中的有效性; 量化模型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以西南地区2013年4·20芦山地震,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和2014年8·3鲁甸地震为例,基于MCMC方法对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构建了区域的地震滑坡敏感性模型,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值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绘制了区域的滑坡敏感性图。结果表明:在芦山地震案例中,模型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都比较低; 在九寨沟案例中,岩性因子的参数估计值不确定性较高; 在鲁甸地震中,岩性、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的参数不确定性较高。总的来说,模型中的大多数参数估计值不确定性都较低。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三次地震滑坡事件中的预测精度都较高,AUC(Area Under ROC Curve)值均在0.9以上,这证明了MCMC方法对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在三次地震滑坡事件中,因子相对重要性最大的为高程,其次为距离断层的距离以及修正麦卡利烈度。研究为利用LR模型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体积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5.12汶川8级地震形成的大量松散滑坡堆积体,破坏农用地,损毁农田基础设施,对震区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威胁震区农业生产安全。本研究所选震区典型滑坡堆积体位于汶川县草坡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地测量滑坡堆积体,构建滑坡堆积体几何模型,计算滑坡堆积体体积。扫描仪到滑坡堆积体前、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5.74和79.00 m,距离扫描仪200 m处的扫描精度为20.0 cm×20.0 cm。根据扫描得到的滑坡堆积体点云数据,采用特征值法拟合近似滑坡堆积体的坡面、滑动面,构建滑坡堆积体几何模型。计算得到该滑坡堆积体体积为19 018 m3。建立了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和计算滑坡堆积体体积的方法。这种测量与计算方法可为地震受损农用地灾后的土地整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引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为震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对处于地震极重灾区的绵远河流域进行了地震侵蚀与流域内的泥沙输移状况的调查统计。绵远河山区河段地震时产生了1.15×108 m3的松散堆积物,相当于正常年份土壤侵蚀量的约100倍。5a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崩塌滑坡体绝大部分堆积在支沟中。在震后水文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松散堆积物中占多数的大粒径颗粒超过了河流输运能力,仅少量细颗粒物质以悬移质形式被输送到下游。研究表明,虽然绵远河上游地震侵蚀产沙总量巨大,但汶川地震后与震前进入绵远河平原河段的泥沙量变化不大,近期内对绵远河下游及沱江的泥沙输移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丽江地震灾区实际,论述了就地试点统建、整体恢复重建和易地搬迁统建模式,对研究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震后降雨滑坡的类型、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来政  周小军  方华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5):113-116,121
汶川地震造成许多山体的整体性破坏,部分山体后缘出现裂缝,岩土体在主震作用下产生损伤,边坡稳定性大大降低,在降雨激发作用下极易产生新的滑坡灾害。在分析汶川震后滑坡发育条件变化和降雨滑坡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将震后降雨诱发滑坡分为5种类型。震后降雨滑坡的活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小型的塌滑最为典型且数量多,沿河道两岸广泛发育,且震区滑坡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滑坡发生滞后时间短,在强暴雨条件下多为群发型滑坡。从震后降雨滑坡发展趋势来看,初期主要以中小型的滑塌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型滑塌数量将逐渐减少,大型、特大型滑坡发生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强震触发横向坡失稳的力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坡是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垂直,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较好的一种坡型,通过汶川大地震灾区大型滑坡调查发现在强震作用下横向坡失稳模式为拉裂—溃滑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平武县新坪村滑坡为例,横向坡在强震作用下,斜坡后缘界面处出现拉应力,拉裂缝不断加深,坡体下部也因垂向和水平震动出现张剪性破坏,从而形成统一滑面,溃裂的坡体随之似"散粒体"溃散、滑动下来,冲过坡体前缘农家,造成9名村民死亡,进入郑家沟受到对面山体阻挡后震荡堆积形成堰塞湖。本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更新了对横向坡稳定性评价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2013年我国地震发生频次及受灾情况的统计,系统分析了地震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各省区地震释放能量与地震灾害损失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中强震异常活跃,特别是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4.0级以上地震频次年内分布主要受较强余震次数的影响,而年内地震释放能量分布受控于强震。2013年我国地震发生频次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整体上呈现西密东疏的特点,特别是南北地震带上强震活跃,其中四川、云南及其交界地带是地震发生频次最多的区域。大多数省区的震级分布特征均为弱震数量多,强震数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关系。四川、甘肃是受灾最严重的省区,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巨大,云南、吉林由于强震多,经济损失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四川"5·12"地震对人民生命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为对震后水环境的现状进行一个面上的调查,2008年6月对受地震影响四川局部地区的水取样分析.对66个水样中8大离子的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阳离子的含量特征均为Ca~(2+)>Mg~(2+)>Na~+>K~+,而阴离子平均含量依次为SO_4~(2-)>NO_3~->Cl~->PO_4~(3-).Ca~(2+)在水井中的含量最高,PO_4~(3-)在水体中含量最低,66个采样点中有16个水样未检出PO_4~(3-).井水中离子含量在所有采样区中最高.除PO_4~(3-)含量在河流中的含量最高外,其余各离子在水井中的含量居7个分类采样区之首;地裂缝渗出的水中Ca~(2+)、Na~+、Cl~-仅次于井水含量居第二.在空间位置上水体中Na/Ca比值在0.106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17.
台北市震度微区图在建筑防灾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21”大地震在台北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灾害,制定震度微区图在对建筑工程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震度微区图可以在建筑物规划之前提供有关资料,作为建筑师参考,以达到减低震灾损失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并且严重破坏社会财产和生态环境。通过对彭州市龙门山区域选取地震崩塌地(地震创面裸地)、泥石流裸地(大型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整体滑坡)、居住地(灾后居民安置点)4类具有代表性区域进行样地调查和采样,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毁情况下植物群落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各类样地多样性指数大小为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地震崩塌地>居民安置点;居民安置点与其他3类恢复地的多样性指数有明显差异,相似度也较低。说明这类群落恢复到原生群落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为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地震崩塌迹地,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为滑坡体>泥石流裸地>地震崩塌地,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地震崩塌地>泥石流裸地>滑坡体,表明在不同迹地上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的恢复进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