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初乳与家畜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奶牛初乳的主要成份和采集方法,重点讨论了初乳在提高和改善家畜繁殖机能上的作用和应用。现有资料表明,使用奶牛初乳可激发产后母牛繁殖机能、预防产后产科疾病、治疗母牛繁殖疾病、改善母牛繁殖性能,并可用于家畜的同期发情和诱导发情。  相似文献   

2.
奶牛初乳含有完整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不仅是犊牛饲料不可代替的营养品,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天然生物刺激素.奶牛初乳在家畜繁殖上的应用,其效果已为许多试验所证实.本文仅就奶牛初乳在激发母牛繁殖机能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述.1初乳的作用机理张宏伟(198)研究表明,奶牛初乳中含有较高的雌激素和少量孕酮.雌激素是促进母畜性器官正常发育和维持母畜正常性机能的主要激素,高浓度的雌激素与少量的孕酮协同作用,可促使母畜发情.C·BTutrner等(198)研究发现,初乳具有明显的溶黄体作用,其诱导”发情的生理机制至少部分与溶黄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奶牛初乳作为纯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家畜繁殖和产科临床医学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结合母牛常见的生理疾病,就牛初乳在产科医学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生产实践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奶牛空怀期,尽早使产后母牛妊娠是提高产乳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利用母牛初乳来刺激性机能,促使提早恢复正常生理状态,进行了观察。一、目的:观察第一次初乳对产后母牛  相似文献   

5.
母牛初乳含有完整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不仅是犊牛饲料不可代替的营养品,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天然生物刺激素。母牛初乳在家畜繁殖上的应用,其效 果已为许多试验所证实,并显示出具有来源广泛,使用方法简便,效果明显,无副作用等优点。据此,应用初乳激发母牛繁殖机能是提高繁殖率的有效措施 之一。  相似文献   

6.
乳房炎是奶牛产后乳腺组织发生的病变,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分为临床乳房炎和亚临床乳房炎。乳房炎不仅严重影响奶牛泌乳性能,增加泌乳奶牛被动淘汰率,而且也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奶牛产后泌乳期配种前和(或)妊娠期间患乳房炎可降低人工授精受胎率、增加早期胚胎死亡(妊娠损失)和流产率、增加空怀天数和产犊间隔,从而影响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乳房炎主要是通过影响奶牛生殖内分泌、体液免疫和发热等途径影响母牛卵巢机能、子宫机能和子宫内环境,从而影响母牛发情周期和发情表现、胚胎和胎儿发育而影响奶牛繁殖性能。本文综述了乳房炎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最新进展,以期为提高我国奶牛繁殖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繁殖障碍即奶牛暂时性或永久性不孕症,主要有慢性子宫炎、隐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颈炎、卵巢机能不全、持久黄体、卵巢囊肿、排卵延迟、繁殖免疫障碍、营养负平衡引起生殖系统机能复旧延迟等,高产奶牛更为普遍。造成奶牛繁殖障碍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饲养管理不当,二是生殖器官疾病,三是繁殖技术失误。主要对策是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严格繁殖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母牛产后重点监控和提高奶牛不孕症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由此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9.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的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的较常见。奶牛不发情时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残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牛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10.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一般母牛于产后4~8h胎衣自行排出,若产后经过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病,易继发其他产后疾病,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由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致使母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影响母牛繁殖效率和产奶量,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初乳对奶牛乏情和胎衣停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初乳越来越被从事奶牛业技术人员所重视。与常乳比较,初乳不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而且含有大量可增强犊牛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Ig)和溶菌酶,是幼畜初生期所必需的食物。此外,据国内外研究,初乳还含有某种促性腺因子,对治疗奶牛胎衣停滞和促奶牛发情起一定作用。因此,为了寻找治疗奶牛乏情和产后胎衣停滞的有效方法,1995年开始我们采用皮下注射初乳治疗奶牛上述两种疾病,收到可喜效果,现报告如下:1初乳治疗奶牛乏情1.1患牛选择产后长期不发情的成年母牛36头,其中患卵巢静止10头,持久黄体9头…  相似文献   

12.
奶牛初乳在家畜繁殖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奶牛初乳在家畜繁殖控制中的应用○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田允波编辑同志:近些年来,关于奶牛初乳的成分、营养价值和利用,有不少研究报道。我们很想知道关于奶牛初乳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情况。安徽读者李晋上等李晋上等同志:根据你们的来信,现...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清洗子宫可有效提高受胎率仇艳英(虎林市家畜疫病防治院)李斌(虎林市家畜繁育指导站几年来,通过对856头家庭饲养的奶牛产后疾病的调查统计,发现产后胎衣不下和胎衣不全脱落,占分娩母牛的25.23%(216/856)。由于产后处置不当又继发子宫感染...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由此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围产期是指母牛产前15 d和产后15 d(前15 d为围产前期,后15 d为围产后期).围产期饲养管理是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产期胚胎发育迅速、分娩、泌乳等繁殖过程,机体的营养和内分泌机能的变化和调节十分剧烈,是母牛营养代谢疾病和母牛繁殖疾病的高发期,常常影响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和健康状况.因此,强化围产期饲养管理,对于保证母牛和犊牛健康,防止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产后的奶牛及时进行繁殖性能检查,是防治奶牛卵巢疾病、生殖道疾病、产科疾病、不孕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产后奶牛的繁殖健康检查内容和方法介绍如下。1产后7~14天检查产后14天,大多数经产母牛的2个子宫角已大为缩小,初产牛的子宫角已退回骨盆腔内,复旧正常的子宫质地较硬,可  相似文献   

17.
奶牛分娩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分娩的助产和产后疾病的治疗工作是保证所养的奶牛健康地进入泌乳期,多产奶,多收益,也为下一胎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生殖条件,如果分娩助产和产后期疾病治疗不当,易引起家畜子宫内膜炎和脓性子宫炎,甚至造成母畜产后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而死亡。是造成母牛空怀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着牛群的繁殖能力和养牛户的经济效益。据笔者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调查,奶牛不孕症,先天性较少,后天性不孕症除营养因素外,主要是卵巢和子宫疾病,占不孕奶牛40%~48%,而在卵巢和子宫疾病中尤以分娩、产后和输精引发子宫疾病发…  相似文献   

18.
1饲养管理要合理为了保证奶牛的正常繁殖,在饲养管理方面,必须满足母牛对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等矿物质的需要。在犊牛出生后,需给予足够的初乳,以免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影响生殖器官正常发育。饲料种类多样化,冬春两季青绿多汁饲料及优质干草必须保证供应,并适时补给一定量的盐、骨粉和足够的清洁温水。育成母牛长期营养不足会造成初情期推迟,影响受孕。母牛产后恶露未净之前,不可多喂精料,以免影响生殖器官复原和产后正常发情。运动和日光浴对加强奶牛各阶段的发育、提高奶牛的生殖机能有重要的作用。牛舍需冬暖夏凉,空气流通,排水良好。2…  相似文献   

19.
氯霉素栓预防产犊后子宫炎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场从1976~1987年,平均年饲养繁殖母牛120—154头,根据年全群繁殖母牛疾病的统计,产后难妊和不育的母牛,占40%以上的为子宫内膜炎疾病。该病是奶牛场繁殖母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与乳房炎、肢蹄炎为构成奶牛场的所谓“三炎”,造成奶牛事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预防控制繁殖母牛产后子宫炎症的发病,是提高奶牛情期配种,提高情期1次受胎率的有效措施。我场于1987年,选用长春兽医大学研制的氯霉素栓,对我场产后奶牛进行了预防子宫炎症的发生,作了试验和对比。  相似文献   

20.
<正>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奶牛不发情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母牛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牛群参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牧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 d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1卵巢疾病导致不发情奶牛的症状及诊断要点1.1奶牛不发情的外部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