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5年以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了下降局面,近两年的产茧平均每年递减两千担,趋势令人担心。分析原因主要是目前农村致富门路多,而养蚕成本增加,效益不高,再加上收购矛盾突出等。因此,有的蚕农有桑不管理,有叶不养蚕,甚至毁桑挖桑。为了摸索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的途径,我们对蒋垛镇10个养蚕规模比较大、养蚕积极性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蚕桑重点户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从中得到了一点启  相似文献   

2.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能让传统的蚕桑产业在新的形势下让栽桑养蚕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过程中得以传承?黔江区在新一轮的蚕桑产业发展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找到了一条适合黔江发展的"六化五配套"栽桑养蚕技术体系,对助推全区蚕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六化五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的背景2001年,黔江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蚕桑与烤烟、生猪一并列为全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并立足建设重庆市优质茧丝绸基地,全  相似文献   

4.
两户园地     
<正> 罗先锋:系南部县的第一个蚕桑专业大户。他敢于大胆承包养蚕致富。他家住南部县的碾垭乡11村8组,全家三口人,两个劳力,有“小桑园”3.5亩。现有桑树2400株。他还包了邻近组户的零星桑叶来养蚕,1985年养蚕10张,收入茧款1615元,共育931张,收共育费5,586元,全年蚕桑收入7,201元,人平蚕桑收入2,400.33元。他家承包土地4.5亩,1985  相似文献   

5.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发展多种经营的主攻方向.是集体、社员、靠山致富的重点项目,为了改变过去兴桑养蚕中组织不健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工分不兑现,奖赔不过硬的情况,提高兴桑养蚕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高速度发展。特制定兴桑养蚕“定、包、奖”办法,请各地试行。 (一)管桑一、定人员:公社、大队、生产队必须抽调一定劳动力组成蚕桑专业队、专业组,  相似文献   

6.
<正>宁南县新松镇五一村10组有这样一位蚕农,别人外出打工挣钱,谋求他路,唯有他坚持发展蚕桑产业。在他的执着追求下,他的蚕桑事业在2013年初见成效,通过栽桑养蚕,不但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并使自己坚定了发展蚕桑产业信心,成为松新镇蚕桑产业致富的领头人,他就是宁南县养蚕大户邱成强。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宜宾地区“双户”养蚕有了新的突破。据最近地区在南溪县召开的蚕桑生产会上了解,全区养蚕收入上1000元的户在去年264户的基础上,一跃增加到594户,比去年翻了一番多。仅高县就有265户养蚕收入1000元以上。一大批栽桑多、养蚕多、质量好、收入高的养蚕专业户、重点户已成为农村致富的先行者。如南溪  相似文献   

8.
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栽桑养蚕是农民传统的致富项目,近年来,随着茧丝绸市场低迷,养蚕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蚕桑产业面临困境。由此而衍生蚕药市场混乱等问题越来越多,对蚕桑产业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整顿,势必会妨碍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我在兴隆乡当蚕桑员已经十年,现受县蚕桑局委派兼任驻区蚕桑员。在这里将我家庭栽桑养蚕和工作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看准门路栽桑树,摆脱贫困先致富我是1979年底从北京警卫部队复员回家的。家处岳池偏僻的山乡,人称“小西藏”,属深  相似文献   

10.
何建梅 《四川蚕业》2012,40(4):39-40
<正>兴文县蚕桑产业受农村劳力缺乏和产业比较效益较低的影响发展缓慢。近年来,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采取省力化养蚕、熟蚕自动上蔟以及养蚕布局的革新等措施,在产业下滑情况下,兴文县仍然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局面,为蚕农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孙波 《蚕学通讯》2021,41(3):37-40
蚕桑产业作为重庆市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传统产业备受重视.在分析重庆市涪陵蚕区近5年蚕桑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稳定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一是调整蚕桑产业结构,做好发展目标管理;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调动农民养蚕的积极性;三是推广蚕业科技成果,提升生产水平和总体效益;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化高效发展;五是构建公益服务平台,稳定蚕桑技术推广队伍.  相似文献   

12.
长寿县八颗乡新安村党支部、立足山区优势,积极发展蚕桑生产,走科学养蚕致富奔小康之路,1992年全村涌现出2000元以上的蚕户23户,1000元以上的蚕户41户,人平均达到243.34元,成为全县发展蚕桑致富的典范。座落在长寿西山脚下的新安村,消息闭塞、交通不便,是1个偏僻的穷山村。要建立小康生活,出路何在呢?新安村党支部思考着这个问题。县蚕桑办的干部深入到新安村,与党支部一道共谋山区脱贫致富的门路。经过调查、分析,一致决定立足山区,走栽桑养蚕致富之路。党支部  相似文献   

13.
<正> 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高石坎社,蚕桑重点户李坤福,现老两口在家,每季可养蚕6张。有专用蚕房150m~2,专用桑园5.6亩。去冬今春,在蚕茧价格严重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打白条现象,各蚕区蚕农都在不同程度挖桑毁桑的情况下。他坚定养蚕能致富  相似文献   

14.
<正> 1993年,仁寿县的蚕桑生产经受了37年未有的持续干旱,仍然取得了养蚕单产提高1.1%,蚕农收入增长2.7%的好成绩。但我县蚕桑生产同发展“三高”蚕业的目标,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要求,同上级党委、政府给我县发展蚕桑的任务,同先进的县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15.
能否在海拔超过1000米,坡度大于25度的低山区栽桑养蚕,万源县科技扶贫课题组经三年的实践,给了肯定的回答,该县大竹河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是从前几乎没有养蚕。全区25000人,占51.9%的人口还处于贫困之中。1989年全县养蚕660张,收入茧款16.5万元,涌现出年收入上千元的蚕桑户17户。其主要经验是:选题准确是关键;科学技术是致富的保证;综合开发能拓宽致富的门路;干部带头、典型引路是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沁水县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养蚕事业,桑园面积发展到1200hm2,地埂桑累计达到350万株,春秋季蚕茧产量突破100万kg,同时涌现出许多蚕桑基地乡、重点村、养蚕大户、蚕桑致富带头人。1沁水县夏蚕饲养概况一般地区由于夏季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加之夏  相似文献   

17.
<正> 三台县光辉镇严坪村蚕农,家家都发出同样的感叹:“幸好去年没有毁桑树,今年才能又赚钱。” 严坪村是光辉镇蚕桑基地村,养蚕是全村致富奔小康的拳头项目,常年养蚕800张以上,人均收入上百元。去年由于受丝绸市场价格影响,蚕茧价格下跌,秋后出现了砍桑毁桑苗头,全村养蚕下降到650张。村上发现后,及时配合镇蚕桑、农技、农校等单位,组织蚕农参加现场会、坝坝会,帮助总结过去栽桑砍桑又栽桑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陈保族系万县市龙宝区让渡镇石仁村人。他早年参加公安部队,近年退伍还乡后,酷爱蚕桑事业。他家系丘陵地带,很少人栽桑养蚕,是全区的蚕桑新区。他家有6口人,耕地面积8.64亩。从1991年起开始开荒育苗栽桑,当前在党和政府提出:“调整生产结构,多种经营,勤劳致富”方针指引下,他以农为主,利用瘦薄地、田园四边和开垦荒坡隙地种桑养蚕。他家现有桑树1.6万余株,“小桑园”7亩,良种桑占80%。1991年养蚕3张,收入达1000余元,从而坚定了他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信心。他认定:“养蚕投资小,时间短,见效快,茧价合理,国家全额收“是”短、平、快”致富的好项目,因此,他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今年养蚕15张,总产茧467公斤,在特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淳安县威坪镇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认为威坪镇蚕桑产业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与蚕农期望值差距较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二是养蚕劳动力数量下降、体能变弱,蚕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且工价高,养蚕劳动力从养蚕行业转出;四是桑园培管粗放,桑叶和蚕茧的产质量变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现有桑园桑树品种更新力度,结合桑树品种更新集中连片发展消灭插花地;加大桑园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培植养蚕大户;加强桑园基础培管,夯实桑园基础;推行"十天养蚕法"新模式,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强村级蚕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蚕整体技术水平;抓好蚕茧外部市场监督管理,保障蚕农利益;加强蚕桑保险,降低养蚕风险等助推威坪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老闸乡是太仓市蚕桑生产重点乡,现有桑园面积4150亩,全年饲养蚕种10318张,生产蚕茧390吨,茧款收入441万元,全年平均张产37.8公斤,养蚕农户平均收入3073元。该乡的蚕桑生产已多年持续稳产高产,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门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