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部分 猪二号菌苗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一、安全性 稳定性试验证明,猪二号菌种的毒力是稳定的,在各种易感动物体内连续通过数代,毒力不增强,这就为本苗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现将在使用中所看到的情况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常用的牛型布氏菌19号菌苗仅对牛和绵羊有效,对山羊免疫效力不好,对猪则完全无效。为了寻找对猪牛羊都有效的布氏菌苗,我们从大量菌种中筛选出了一株弱毒菌株,即猪型布氏菌二号菌株。经本所和各兄弟单位检验,证明毒力比较弱和稳定,对猪牛羊都有较好的免疫效力,在疫点使用也证明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供预防猪牛羊布氏菌病之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国家在预防牛的布氏杆菌病时,应用19号菌苗并配合其它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迄今尚无一种最理想的菌苗来预防羊的布氏杆菌病。国内,孔繁锟、魏仁山等氏曾进行过19号菌苗对绵羊的免疫试验,证明洼射菌苗后4—6个月内具有免疫力;殷善述、谢昕等氏也证实绵羊在注射19号菌苗后3个月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力。苏联С.Б.А-бакин等氏的试验证实,用19号菌苗免疫绵羊后经过11个月,仅有50%的保护率;而П.С.уласевич氏的试验确定,19号菌苗对绵羊的免疫作用是极其短暂而微弱的。许多学者曾  相似文献   

4.
利用布氏杆菌19号菌苗给牛做预防接种,来预防布氏杆菌病的效果,早已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所肯定。但在应用时,却出现了接种这种菌苗以后,各种免疫反应长期不消失,成年牛更是如此,给以后的血清学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我国有些农牧场,虽已长期流行着此病,但担心接种后的反应不易区别,所以迟迟不敢接种,形成了“因噎废食”的被动局面。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猪肌注和鸡口服烟酸诺氟沙星后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白猪8头单次肌内注射烟酸诺氟沙星10mg/kg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浆中诺氟沙星的浓度,其检测限可达25ng/ml血浆。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其吸收、分布和消除半衰期(T12Ka、T12α、T12β分别为(0.0434±0.0119)h、(0.3078±0.1221)h和(3.3446±0.1889)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2.3680±0.4119)μg/ml,达峰时间(Tmax)为(0.27±0.04)h,稳态血药浓度(Cs,τ=12h)为(0.707±0.127)μg/ml。AA肉鸡8只口服烟酸诺氟沙星10mg/kg后,药物在体内呈现单室模型过程,其吸收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T12Ka、T12Ke)分别为(0.8232±0.4062)h和(3.4977±0.2823)h,Cmax为(0.2209±0.0406)μg/ml,Tmax为(2.3159±0.6638)h,平均稳态血浆药物浓度(Cs,τ=12h)为(0.1380±0.0235)μg/ml。根据其药物动力学特征参数制订了猪肌注和鸡口服烟酸诺氟沙星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用营养代谢状态监测法,连续三年监视了东方红农场乳牛的营养代谢状态。结果表明,该法可明确地监视乳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代谢轮廓,为早期监视乳牛健康提供了可能。实验发现,该牛群近年处于一定程度的蛋白缺乏,能量不足以及缺磷为主的骨营养不良状态,致使乳牛健康状态处于临界水平,影响乳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文内还就第5尾椎骨密度及末端尾椎 X 线影相分析中新的注意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19号菌苗、猪型61号菌苗并用羊型25号死菌培养物对绵羊进行了免疫特性的研究。试验羊共分五组,各组均免疫4只绵羊(三只成年母绵羊和一只5—6月龄的羔羊)。均行肘后皮下注射。第一组:19号菌苗培养物的125亿菌体和羊型25号死菌培养物的500亿菌体;  相似文献   

8.
玫瑰茄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茄多糖设置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给(SPF)小鼠连续灌胃4周,以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DTH)、溶血空斑数、半数溶血值(HC50)等为指标,观察瑰茄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DTH)、溶血空斑数、半数溶血值(HC50)测定实验均有显著提高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DTH)影响、半数溶血值(HC50)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高剂量组对小鼠溶血空斑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玫瑰茄多糖具有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猪种布鲁氏菌2号苗(S#-2)是中国兽药监察所培育出的一株弱毒疫苗株。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好的疫苗预防猪的布鲁氏菌病的情况下,应用S#-2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给怀孕猪皮下接种500亿S#-2活菌,给性成熟公猪肌肉内接种700-1500亿活菌,分别在猪体内连续通过5代,毒力没有增强,也不会造成怀孕猪流产。怀孕猪免疫接种S#-2第70天,攻击强毒,在对照猪70-87.5%感染的情况下,免疫组80-90%猪获得保护。公猪皮下接种186亿活菌,经测定,S#-2在猪体内停留时间小于60天。猪皮下接种S#-2后有轻微全身反应,1-2天后恢复正常。口服S#-2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无论采用注射或口服途径给猪接种,大约在35天补体结合反应转阴而凝集反应仍为阳性,据此,可以对免疫猪和感染猪进行鉴别诊断。布鲁氏菌2号苗毒力稳定,对各种动物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用口服方法接种不会造成怀孕动物流产。本文综述了猪种布鲁氏菌2号苗在猪体上进行的免疫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猪转移因子增强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对猪体免疫效果,从健康猪的新鲜脾脏中提取转移因子,分别与自制猪细小病毒灭活油苗和猪细小病毒商品灭活苗联合免疫仔猪,并设猪转移因子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分别用间接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仔猪抗体水平变化和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猪转移因子联合灭活疫苗组能有效提高抗体水平,且免疫后猪转移因子联合PPV灭活疫苗组的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相应的PPV灭活疫苗组。表明猪转移因子主要增强PPV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的产奶量、产次间产奶量的升降规律、产奶日数及泌乳均匀性等泌乳特性,受外界环境及亲代遗传性的影响很大.研究长期在同一生活条件影响下牛群的泌乳特性是改进牛群品质,提高牛群产奶性能的重要工作.本院实验农场的乳牛是国内产奶量较高的滨洲牛.场内公犊牛由国家调拨给省内其他牧场作种牛.因此分析该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以大平二号蚯蚓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制片法对蚯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证实,大平二号蚯蚓的染色体数目2n=22。其中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和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由于蚯蚓为雌雄同体动物,在组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不存在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菌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bⅠ相菌液和司盘85为乳化剂研制的油佐剂福尔马林灭活菌苗-S85油苗,无论母猪注苗、仔猪注苗或母-仔注苗,均安全有效。妊娠母猪一次注苗,初乳K凝集价平均在10万倍以上,所生仔猪于3-7日龄血清K凝集价平均4万倍以上,攻毒后鼻甲骨萎缩平均减少率(TAD)为95.5%,而攻击的对照猪平均病变率91%,3/4为明显至严重萎缩。非注苗母猪产仔猪于1及3-4周龄注苗2次,对攻击菌的清菌率100%,注苗或未注苗母猪所产仔猪于3-4周龄注苗1次,清菌率80%-90%,同时湿苗滴鼻2次,可明显提高Bb指数减少率。注苗母猪所产仔猪于3-4周龄及8周龄各注苗1次,不发生感染。菌苗在4℃保存2年效力不变。仔猪TAD明显高于4种国外商品苗。在8个AR猪场应用,于7-8周龄时Bb感染减少率在单纯母猪注苗为70%-80%,母-仔注苗92%以上,连续三产母-仔注苗,每产在10-12周龄时为97%以上。在单纯母猪注苗(一产)场屠宰时AR病变减少90%,而对照群病变率65%-87%,1/2或2/3为明显萎缩;屠宰日 增重比未注苗猪提高5.8%-13.2%。  相似文献   

14.
应用Dot-PPA-ELISA检测猪布氏杆菌病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以布氏杆菌SAT为对照试验,建立了Dot-PPA-ELISA检测猪布氏杆菌病抗体的方法,该法检测的猪IgG含量可达6.992×10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PCV2感染猪对其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将6头PCV2抗体阴性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攻毒组和对照组,攻毒组经颈部肌肉及口鼻分别接种PCV2-BH毒株,攻毒后检测部分血常规指标、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天和第7天,白细胞总数分别是正常生理水平的74.2%、79.9%;感染后第7天,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正常生理水平的35.0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PCV2感染降低了机体的先天免疫机能,增加了继发感染的几率,同时还说明PCV2-BH株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攻毒组血清全部转阳,说明PCV2-BH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开发PCV2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采用间接法检测了山羊和水牛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NK)活性和分泌白细胞介质-2(IL-2)的水平,结果表明两组山羊(分别一次感染200或500个囊蚴)感染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或P<0.01),水牛(每头慢性感染1200个囊蚴)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未感染水牛的NK活性比山羊的高,感染水牛的NK活性无显著的变化,感染山羊的NK活性有两次高峰,未感染水牛的IL-2水平比山羊高,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水平都有所升高(P<0.05;或P<0.01),而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对重组牛IL-2(r-IL-2)的增殖反应降低,这表明还存在某些因素影响着IL-2参与到TH1细胞群保护性免疫中来,总之,水牛比山羊对肝片吸虫的天然免疫力强,肝片吸虫的感染导致出山羊细胞免疫呈抑制状态,而水牛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51枚可用胚胎,依次通过含有3.3%,6.7%,10%甘油的抗冻剂处理后,装入26支塑料细管,置于冷冻仪上,以每分钟降低1℃的速率从室温降-6.5℃,平衡5 min 后进行诱发植冰,又平衡5 min,再以每分钟降低0.3℃的速率降至-36℃,平衡10 min 后直接投入-196℃的液氮中保存。先后从液氮中取出16支冷冻保存不同时间(1,8,9,10,28,29,31,32,62天)的冷冻胚胎塑料细管,用30℃温水进行快速解冻,分3步脱除甘油,回收32枚胚胎,其中可用胚胎22枚分别移植给11头受体牛,结果4头妊娠(妊娠率为36.3%)并顺利生下4头发育正常的犊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牛抗肝片吸虫的免疫反应机制,选择8头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 Dot-ELISA 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经2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成感染(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水牛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坳,连续20天,共接种1200个囊蚴。每周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的 T、B 淋巴细胞的比例、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组分比例以及抗体(IgG)水平。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在感染肝片吸虫后第2周开始,T 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