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茂  张颖 《大豆科学》1996,15(2):175-183
1991-1993年在牡丹江地区岗地白浆土上进行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31506亩上实现亩产212.4kg,同时在13255亩较大面积上达亩产201.1kg。本文阐述了实现亩产200kg的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相应的生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白浆土理化与生物学性质恶化,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生物炭具备独特的理化性质,具备改良白浆土的理论基础。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白浆土白浆层理化性质及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增加白浆土白浆层水分渗透性能,A3处理的初始渗透率、平均渗透率、稳定渗透率、渗透总量分别为CK的3. 64,2. 75,2. 89,3. 03倍;生物炭增加了大豆各生育时期白浆土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生物炭增加了大豆单株产量和单株粒数,A2和A3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61. 83%和58. 45%,A1~A3处理的单株粒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8. 8%、48. 8%、51. 2%。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垦区白浆土在已耕面积中占70%以上。白浆土有机质质量差,虽然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较高,但矿化率和供肥能力低,导致大豆产量不高不稳。我们的试验研究表明,通过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更新土壤有机质,并配合深松白浆层进行改土培肥后,即使有机质含量没有多少增加,甚至低于对照,土壤肥力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物理性状改善;2.生物活性提高;3.养分转化效率增强,因而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大豆增产35.6%,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28.1%。由此可见,单纯土壤有机质量的多少并不能作为大豆高产的关键依据。增施新鲜有机物质,不断进行土壤有机质的更新,提高有机质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养分转化释放效率,乃是获取大豆高产的主要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4.
黑土层厚度及心土培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恩俊  刘峰  高中超 《大豆科学》2012,31(2):266-269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典型岗地白浆土土层结构为基础,通过改变黑土层的厚度研究了心土层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并通过混施磷肥和钙肥,研究了心土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黑土厚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和产量显著增加,白浆土心土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很低,仅为4.7%;各心土培肥处理比心土混层增产9.7%~18.1%,比白浆土原状土壤增产16.0%~34.1%,土壤施磷后增加了Ca2-P、Ca8-P和Al-P的含量。因此,白浆土心混施钙磷肥对大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花生的营养特性与配方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东海县白浆土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占有很大的种植面积。据1989年对32个白浆土耕层样品的分析,土壤有机质仅为0.77±0.16%,碱解氮0.062±0.015%,速效磷3.9±2.1PPm,速效钾51±18PPm,严重地制约了花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根据白浆土的性质合理施肥,提高花生产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研究花生的营养特点和吸肥规律,探讨白浆土地区花生氮、磷、钾肥最佳用量和配比。 材料与方法 一、田间试验 1989—1991年在石湖乡农试站白浆土上进行。土壤理化性状如表1。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土壤对大豆磷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鸣 《大豆科学》2002,21(1):75-77
试验选用黑土、草甸土、白浆土等类型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常规施肥的磷肥利用率;通过采用氨磷钾最佳比例及用量与叶面喷施液体肥料相结合的方法,使大豆磷肥利用率与常规化肥用量相比在黑土中提高6.25个百分点;在草甸土中提高5.12个百分点;在白浆土中提高5.86个百分点。大豆产量与常规化肥用量相比,分别在黑土、草甸土、白浆土中增产6.73%、9.56%、7.69%。  相似文献   

7.
两种类型土壤大豆施钾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上大豆施用钾肥的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土、白浆土上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钾肥用量有利于大豆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从而增强光合作用,为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两种土壤上施钾量(x)与产量(y)呈二次回归关系,黑土: =2516.1+6.6307X-0.0242X2 (R2 =0.8475 );白浆土: =2453.1+4.2819X-0.0140X2 (R2=0.9836 )。根据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结合肥料的经济效益,黑土上种植大豆的最高施钾量应控制在140kg/hm2以下,白浆土上最高施钾量不宜超过150kg/hm2。钾肥具有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的趋势。钾能提高大豆的蛋脂总量,本试验黑土处理3、白浆土处理4蛋白质总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5.4%和11.1%,脂肪总量分别提高15.3%和14.7%。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和牡丹江地区生态优势,阐明牡丹江地区是黑龙江省主要高蛋白大豆产区,指出应加强扶持该区高蛋白大豆生产,建议建设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试验站,建设高蛋白大豆产业带,对推进我国高蛋白食用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浆土是暖温带落叶林植被下的地带性土壤,属棕壤。因其母质多系覆盖于岗地上的洪积物为主的古老洪积物,且分布于海拔6~85米的岗丘0.5~5度的缓坡上,表层下又有紧实、贫瘠、含大量铁锰结核的白浆层和粘重结实透水性极差的紫泥层,故在生产上常表现有“浅、瘦、冷、板、旱、渍”等不良因素,导致了我县30余万亩耕地产量低而不稳。为改造这部分低产田,近年来实行了深翻、还草、配方施肥等措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本文是在此基础上,研究花生采取上述措施后的水分变化及其抗旱生理。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系在土层中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框架剖面法测定了大豆根系干重在草甸黑土和白浆土中的分布特点。大豆根系干重 85 %分布在水平方向的 0~ 12 .7cm ,获得高产的最适宜株行距为 12 .7× 12 .7cm ;大豆根系干重 85 %分布在垂直方向的 0~ 10cm ,呈现T型分布。根系在草甸黑土中水平分布与白浆土相似 ;但垂直方向的 0~ 10cm土层中 ,草甸黑土的根系干重高于白浆土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重迎茬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明显加重,为了探讨黑土区生产田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选择有代表性的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所有处理均一致的正茬、重茬和迎茬大豆田进行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同地势的不同茬口大豆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重茬和迎茬根腐病、灰斑病和大豆食心虫发生程度较正茬严重,重茬又重于迎茬,重迎茬根腐病和食心虫在洼地发生较平地和岗地严重,平地灰斑病发生重于岗地和洼地,土壤中胞囊数量岗地重茬最多.  相似文献   

12.
移栽是甜叶菊大田生产工作的开始,也是甜叶菊栽植中重要环节之一,适时早栽是促进甜叶菊丰产质优的基础。为探讨甜叶菊在当地的适宜移栽期,1996年我们做了适期移栽的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甜叶菊制种田,土壤为岗地白浆土,有...  相似文献   

13.
大豆多效复混肥的增产作用及效益分析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赵文清大豆多效复混肥,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经5年试验、示范研制出的大豆专用肥。它集“肥、微、药”为一体,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多元素、多效、高功能的新型大...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施肥模式的探讨李景卫,陈春鹏,张凤霞(白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白山市地处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大豆占种植面积的37%。土壤类型为灰棕壤和白浆土,大部分耕地是坡地,土体冷凉、瘠薄。影响大豆产量的障碍因子。除品种外,就是施肥问题。本文根据田间试验所测得资...  相似文献   

15.
用A_N值法测定了吉林省三种主要土壤(白浆土、黑土、淡黑钙土)上和14个大豆品种在黑土上的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量。查明大豆从空气中固定的氮量占植株全氮产量的50—70%,以黑土为最高,淡黑钙土最低。在黑土上,每公顷约可固氮98公斤。在施用大量有机肥条件下,淡黑钙土上的固氮百分率也显著提高。说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根瘤固氮起重要作用。不同大豆品种的固氮量差异很大,在45公斤—100公斤/公顷之间。说明选育高固氮品种的潜力很大。除固氮外,大豆可通过根、叶,每年向每公顷土壤归还氮素26公斤,针对重玉米轻大豆的现状,通过和玉米比较,从粮食品质、产品价格、节约化肥(能源)、培养地力等方面,讨论了发展大豆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白浆土地区大豆面积恢复到30%,黑土地区20%,淡黑钙土地区10%,1990年前全省增加大豆440万亩。由固氮和节约氮肥共计相当标准氮肥15.1万吨。可获总经济效益近两亿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龙江省东部典型白浆土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产环境特点,采用大区对比法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大垄、小垄、平播和正常垄)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影响较大,其中平播处理土壤容重增加幅度最大;土壤硬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不同处理对大豆生育性状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17.
赵九洲  赫荣华 《大豆科学》1994,13(4):294-301
本试验于1989-1991年在黑龙江省854农场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本文探讨了低湿地白浆土上“三垄”栽培法和平作栽培法两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三垄”栽培法与平作相比,三年平均增产16.31%。产量差异达τ0.01显著水平。在“三垄”栽培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粒比和经济系数显著。与平作相比,“三垄”栽培法在大豆的生育前期使0-20cm土层的温度和土壤  相似文献   

18.
玉米原垄卡种大豆增产技术黑龙江省8510农场韩远征,李秋,涨莉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场管理局科研所冯海红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技术就是在玉米茬原垄越冬的基础上,第二年在原垄上播种大豆。1992~1994年,我场推广了玉米原垄卡种大豆1.25万亩,平均亩产183...  相似文献   

19.
王芊 《大豆科技》1996,(6):22-22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王芊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大豆灰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近些年来已成为黑龙江省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以我省大豆主要产区合江、牡丹江等地区最为严重。病粒串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50%。感病子实含油量降低2.9%,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平衡施肥的方法,针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需肥规律,调节氮、磷、钾比例,筛选出适宜白浆土区连作大豆生长的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比为N3P4.5K4.5+N3时增产最多,增产348.1kg·hm-2,增产率为18.6%;其次为N3P4.5K4.5处理,增产率为16.0%.氮磷钾配比为N3P4.5K4.5+N3时,鼓粒期大豆株高增加最多,比对照增加28.4%;大豆鼓粒期叶面积增加到最大,比对照处理增加93.6%.氮磷钾配比为N4P6K6时,结荚期大豆根长比对照增加12.6cm,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白浆土中连作大豆最好的氮磷钾配比为1:0.75: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