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是沙棘的两种主要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沙棘木蠹蛾近年在沙棘种植区大面积暴发,红缘天牛也多伴随发生。目前,从生物生态学特性、成灾原因、监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这两种害虫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不同发生地的生活史、危害特性、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及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能进一步更有效地促进其危害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木蠹蛾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成灾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由于该虫以前从未大面积发生危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从沙棘木蠹蛾的成灾原因、生物生态学特性、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引诱剂,以及天敌种类和自然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沙棘木蠹蛾是危害沙棘的主要蛀干害虫。对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沙棘木蠹蛾及其危害,进一步研究出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cm的高度内。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干上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5.
沙棘病虫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乌兰察布市造林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启动,当地沙棘林面积越来越多,沙棘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该市森防部门从2010年开始成立了沙棘病虫害防治试验小组。经调查发现,沙棘林主要食叶害虫有舞毒蛾、天幕毛虫;蛀干害虫有红缘天牛和沙棘木蠹蛾。根据各虫种生物学特性,特制定了五种试验性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绕实蝇、沙棘象鼻虫、红缘天牛、木蠹蛾类,采用地面喷粉、林冠喷雾、干部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与选择混交类型、平茬复壮、绝花绝果、保护天敌等营林、生态、生物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沙棘钻蛀性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偏利生活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危害5年生以上的沙棘林,5年、7年、9年生沙棘的被害主干均有当年产生的红缘天牛羽化孔。沙棘木蠹蛾的卵多数产在沙棘干上1/3~1/2处红缘天牛侵入孔、羽化孔及主干裂缝、翘皮里,以防天敌取食。沙棘木蠹蛾初孵幼虫在红缘天牛虫道或羽化孔口中渡过卵期和移动寻找取食韧皮组织时期,1~3龄幼虫在红缘天牛侵入孔周边韧皮与木质部之间向下环绕树干片状为害,3~4龄向下转移直至根际部为害。红缘天牛为害沙棘不论树势强与弱,其危害发生在沙棘木蠹蛾之前。沙棘木蠹蛾利用红缘天牛生活和繁殖场所产卵是一偏利生活(commensalism)特性。  相似文献   

8.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属鳞翅目、木蠹蛾科,1986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2001年起,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省西部暴发成灾,致使沙棘林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并呈继续扩散蔓延趋势,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沙棘木蠹蛾的发生与危害状况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省主要发生在朝阳市建平县、北票市;阜新市的阜新县、彰武县。根据实地调查测定,朝阳地区所有沙棘林均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多数林分沙棘个体死亡率达50%以上,有虫株率80%以上,虫口密度20头以上。2沙棘木蠹蛾发生危害的原因分析2.1沙棘木蠹蛾的生物学特性沙棘木蠹蛾4年1代,以幼虫在被…  相似文献   

9.
红缘天牛与沙棘木蠹蛾是严重危害沙棘的两种蛀干害虫。平茬除虫复壮是控制沙棘蛀干害虫危害,恢复并提高野生沙棘林的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必要措施。通过沙棘年龄与挂果指数的回归曲线,估算出平茬的适宜年龄为8龄。平茬技术方法简单,平茬后的萌生苗至少在两年内不受蛀干害虫的危害,平茬第3年比平茬前每公顷多产果840.9千克,尚可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对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绕实蝇、沙棘象鼻虫、红缘天牛、木蠹蛾类,采用地面喷粉、林冠喷雾、干部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与选择混交类型、平茬复壮、绝花绝果、保护天敌等营林、生态、生物防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可有效地控制沙棘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