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肉品卫生检验须按国家或省市有关部门制定法规进行,以感官检查,剖检淋巴结为主,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验,进行综合评定.笔者在20余年动物检疫中,尤其是检验动物肉尸淋巴结过程中,对猪深浅淋巴结分布位置及剖检进行了反复实践和论证,不断与同仁探讨研究,现浅谈下述观点.  相似文献   

2.
基层检疫员在农贸市场上市进行肉品检验,没有先进的设备借助,只能通过肉眼及简单的刀具进行榆查,因此增加了检疫难度。为了正确、快速地通过感观对猪肉进行检查,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检疫工作的经验,将市场肉品的快速感观检查体会及异样肉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集市贸易越来越繁荣,为了控制病畜或死畜肉出售,必须做好肉品检验工作。集市肉品情况复杂,难以掌握产地流行病的真实情况,同时肉尸不带脏器,缺乏全面检疫条件,感官检查难以确定是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就畜禽屠宰后检疫、检验程序、步骤、方法、内容等有关技术,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仅供同行参考。1屠宰后检疫方法主要以感官检查为主,辅以化验室检查。1.1视检观察体表皮肤,体腔内胸腹膜、脏器等,看其色泽、形态。大小、有无充血、出血、肿胀、溃疡等异常变化。1.2剖检结合视检再用刀剖开应检部位,查看有无异常变化的脏器和淋巴结。1.3触险在利检之前,为判断组织器官的弹性或坚硬度,病灶、肿块、结节位置及大小时用手触摸。1.4嗅检嗅闻肉尸及内脏有无异常气味。如肉品腐败、生前尿毒症和用樟脑等药物治疗、公畜肉尸都可…  相似文献   

5.
市场肉品检验,在没有宰前检疫依据,看不到头、蹄、内脏等实质器官的情况下,主要靠胴体的各种表现进行检验。笔者根据肉品检验的知识,结合实践,将感观鉴别病、死肉与健康肉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检查宰杀口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市场上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任务时,经常发现同一头猪的两半肉尸新鲜度有明显的差异。感观检验,未剔骨的肉尸新鲜程度明显好于剔骨的肉尸。通过深入调查、询问、了解和观察,发现在温暖季节,两半肉尸都处于同等条件下存放,剔骨与不剔骨,剔骨的时间长与短对肉尸的新鲜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感观检验未剔骨的肉尸表面有一层微干的薄膜,外观颜色为淡粉红色,触摸胸肋发出“沙沙”的响声。肉尸切面肌肉红色均匀,脂肪洁白,肉汁透明,不粘手,指压凹陷能马上恢复,骨髓充满管状骨腔,有光泽,整个肉尸稍发硬。取其肉尸表层做样品触片…  相似文献   

7.
浅谈感官检验猪肉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每小平(陕西省长安县动物检疫站710100)不论在屠宰场点、市场,还是经营、加工肉品的单位和个人,猪肉的卫生检验均以感官检查、剖检淋巴结为主,必要时辅以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理化等实验室检查法,进行综合评定。为...  相似文献   

8.
在屠宰检疫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感观性状异常肉,如色泽异常、气味异常、组织状态异常等,即所谓的劣质肉。不仅直接影响肉品品质和营养指标,而且有害于人体健康,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和为消费者提供鉴别方法,笔者就性状异常肉的感观鉴别、发生机理及卫生评价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主管实施部门,以及它们的职责、权利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但是社会上许多人,包括领导、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常常将注水肉、公母猪肉、中毒肉等问题都统统归咎于动物检验部门。现就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一些粗浅的认识提出来,供大家商讨。1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的关系屠宰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对动物的胴体、头蹄内脏等携带病原和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定性;肉品品质检验主要是对屠宰加工的动物产品在出厂前就其新鲜度、水分、规格、重量进行检查;两者…  相似文献   

10.
肉品是当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但它必须经过科学的兽医卫生检疫才能保证食用安全。生猪放开经营后,国务院1987年7号文件提出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方针,后仍然存在私屠滥宰,不实行现场集中检疫,而采取市场检验现象。但在市场检验只检肉尸,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基层检疫员在农贸市场上市进行肉品检验,没有先进的设备借助,只能通过肉眼及简单的刀具进行检查,因此增加了检疫难度。为了正确、快速地通过感观对猪肉进行检查,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检疫工作的经验,将市场肉品的快速感观检查体会及异样肉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新鲜肉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色泽:肌肉红色均匀,有光泽,脂肪洁白。粘度: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气味:具有鲜猪肉正常气味。肉汤性状: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香味。2异样肉异样肉的鉴别可借助“三看一嗅”的方法来进行。2.1看色泽2.1.1黄色肉猪吃了…  相似文献   

12.
公猪肉及晚阉猪肉的皮厚,肉质粗硬,所以在加工时很难煮烂;而且其体内含有雄性酮和间甲基氮茚等物质,所以肉尸常散发出腥臊难闻的性气味。秋、冬季气温低时,气味虽然不易散发嗅到,但一经烹饪加工,性气味即明显,食之味道差,甚至无法食用。鉴于这类肉食用价值低,有碍食用卫生,人们讨厌食用,所以对检疫人员和消费者来说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识别方法。鉴别公猪肉及晚阉猪肉主要根据肉的形态特征和性臊气味来识别。1感观检查1.1皮肤肥育猪肉尸皮肤表面细腻,柔软光滑,毛孔较小。但公猪及晚阉猪皮肤呈青白色或黑色,表面粗糙,厚而硬…  相似文献   

13.
在生猪宰后检验过程中 ,遇到黄染肉尸时 ,怎样准确快速地鉴别黄脂肉与黄疸肉 ,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肉品的处理方法 ,同时也关系到能否达到检疫目的 ,保护畜禽生产安全 ,从而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现就黄脂与黄疸肉的鉴别诊断 ,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供同行参考。1 鉴别方法1 1 感观检查黄脂 :在肉尸中 ,黄膘猪肉的肥膘及体腔内脂肪呈不同程度的黄色 ,其他组织无黄色现象。黄疸 :不仅脂肪发黄 ,而且皮肤、粘膜、浆膜、腱膜、韧带、软骨表面、组织液、关节囊液及内脏等均染成黄色。1 2 实验室检查硫酸法 :取数克脂肪剪碎…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中,上市肉品,只见白条不附内脏,病变依据很少,检疫、检验难度相当大.现总结出感观快速检验异样肉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 方法与内容 主要用肉眼及简单刀具进行检查,具体步骤为三看一嗅:即看色泽、看皮肤、看淋巴结、嗅气味.  相似文献   

15.
1基本情况2005年1月9日,县某定点屠宰场进行生猪屠宰作业,县动检站派员进场例行正常的同步检疫工作。其中有一头猪胴体分布米粒大至黄豆大的圆形红斑。实施宰前检疫该猪精神状态无异常,收缴了产地检疫证,宰后应检剖位的淋巴结无异常变化,肌肉、脂肪及内脏均正常,胴体分布上述情况在温热季节发现较多,天冷季节较少见。根据物理感观检验,检疫员判定该猪为湿疹,肉品为可食品,加盖了“肉品检验”印章,准予出场。该肉被某媒体记者发现,并进行了拍照,在报刊公开曝光,认为该肉品为病害肉。这样就引起了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并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了…  相似文献   

16.
市场肉品检疫 ,在没有宰前检疫证明 ,看不到头、蹄、内脏等实质器官的情况下 ,主要靠胴体的各种表现进行检验。本文根据肉品检验知识 ,结合实践 ,将感观鉴别病肉、死肉与健康屠宰肉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检查颈部宰杀口的组织状态及胴体瘀血情况健康屠宰肉颈部宰杀口边缘不整齐 ,皮肤紧缩 ,切面皮下脂肪外翻 ,而且有相当大的血液浸润区。而病死肉颈部宰杀口边缘整齐、平滑 ,皮肤超出皮下脂肪的切面 ,无出血浸润 ,切面呈青紫色或暗红色 ,并有许多暗红色的血液流出 ,见于急宰和冷宰肉。健康屠宰肉全身肌肉色泽均匀 ,无瘀血和血管内充血现象。病…  相似文献   

17.
畜禽肉品的检疫,包括对肉品进行感官检查、细菌镜检、pH值测定、过氧化物酶反应、硫酸铜肉汤反应、微生物毒素呈色反应等生物化学检查后,作出是否合格的综合判定过程.实际工作中,上市出售的肉品绝大部分只有胴体,对这种没有内脏的肉尸进行检疫时,由于受条件和时间限制,以感官判定为主.感官检查主要从视、嗅、触三个方面的检查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8.
自生猪放开经营以来,农贸市场的大量猪肉来自个体屠商,多不进行宰前检疫,加之市场销售的肉尸,脏器、头蹄残缺不齐,使检疫检验工作无法按《肉品卫生检验操作试行规程》全面进行检查,这样就保证不了检验结果的正确。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参阅了有关资料,选用本法对猪肉的新鲜度和病、死肉作测定,以便组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不论在屠宰场、市场、还是经营、加工肉品的单位和个人,猪肉的卫生检疫均以感官检查,剖检淋巴结为主,必要时辅以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理化等实验室检查法进行综合评定,下面浅谈一下猪肉检疫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结检查是屠宰检疫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肉品检疫人员必须掌握的主要检验检疫方法之一。阐述了肉品检验中的必检淋巴结、淋巴结的常见病理变化以及淋巴结检查的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