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珍珠菇又称滑菇、滑子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需要量大,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品种。无公害栽培珍珠菇宜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浇条件,通风良好的地块建棚。要求棚内地面干燥、整洁,架牢固,棚内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2.
珍珠菇又称滑菇、滑子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需要量大,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品种.无公害栽培珍珠菇宜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浇条件,通风良好的地块建棚.要求棚内地面干燥、整洁,架牢固,棚内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3.
<正>珍珠菇又称滑菇、滑子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品种。无公害栽培珍珠菇宜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浇条件,通风良好的地块建棚。要求棚内地面干燥、整洁,架牢固,棚内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4.
一、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二、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次.气温高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5.
鲍鱼菇栽培以大棚袋栽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为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利用温差刺激出菇,即将制冷机直接移到菇棚内进行制冷,使菇棚温度降至20℃左右进行低温剌激8~12小时,这样有利于小菇蕾的发育整齐。出菇期间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结合出菇量及气候变化科学管理,达到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滑菇,又叫珍珠菇、滑子蘑、光帽鳞伞、光帽黄伞等。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食用菌。鲜菇舍蛋白质11%,脂肪0.2%,碳水化合物2.9%,还含有多糖物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在我国载培滑菇以东北三省最为普遍,滑菇常用来做滑菇汤和火锅的配料。  相似文献   

7.
半地下式菇棚投资小、建造简单,占地面积少,可扩大栽培数量,便于管理.能根据天气情况方便地调节棚内温度,保持棚内湿度,达到冬暖夏凉,实现一年四季都能在棚内种菇,增加食用菌产量和提高质量.其建造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栽培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鹏 《农村科技》2009,(12):44-44
4.出菇管理①幼蕾阶段幼蕾个体小,抗逆性差,需较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该阶段可将棚内温度稳定在10-18℃、相对湿度90%-95%、光照强度500-700勒克斯,少量通风,保持棚内凉爽、高湿、弱光及清新的空气,约3-5天,幼蕾分化为幼菇,即可见子实体基本形状。  相似文献   

9.
半地下式菇棚投资小、建造简单,占地面积少,可扩大栽培数量,便于管理.能根据天气情况方便地调节棚内温度,保持棚内湿度,达到冬暖夏凉,实现一年四季都能在棚内种菇,增加食用菌产量和提高质量.其建造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滑菇又名珍珠菇、滑子蘑、光帽鳞伞,含有较多营养物质,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发展前景看好。近年,在昌吉地区栽培滑菇已获得成功,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育蕾管理 (一)催蕾 1.催蕾条件菇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8-10℃,造成有10℃以上的昼夜温差;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氧气;需有散射光;空气相对湿度80%-90%,培养料内有充足的水分,以含水量50%-55%为宜。  相似文献   

12.
吴德杰  于峰 《吉林农业》2011,(11):221-221
滑子蘑又名光帽磷伞,珍珠菇。属真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环锈伞属。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滑菇因菌盖表面有粘液而得名,滑子蘑菌盖黏液含有多糖,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同时可以做成饮料和食品,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产物潜力很大,在东北三省已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胡塘村食用菌专业户高建林,落榜不落志,刻苦钻研菇棚栽培蘑菇技术,自筹资金1.6万元,建立蘑菇大棚示范园。在4座菇棚内引进试验示范白灵菇、金针菇、双孢菇、香菇、平菇等菌种10多  相似文献   

14.
<正> 1 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3,(24):31-31
一、控制环境温度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0C.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二、控制环境湿度环境湿度不宜太高,在6-15℃的温度下。每天向菇棚内喷水1~2次即可.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不需每天都喷水.可根据外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16.
在指导蘑菇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一些菇棚内出现菇床过道出菇而床面不出菇或出少量菇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蘑菇的单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菇农种植蘑菇的积极性.根据几年来的栽培经验,本人找出了出现该现象的一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一、原因主要是低温季节管理不当,在低温季节菇棚内湿度有可能过大,喷水过度,菇体上附着游离水过多,吸水后不能蒸发,致使菇体新陈代谢减弱,造成各种病原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而引发子实体的各种病害;持续低温天气,造成菇棚内温度过低,食用菌子实体长期处于不良的生活环境而导致发病;食用菌出菇期处于3~4茬,菌袋内营养不良,现蕾后的子实体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而造成发黄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19.
1.栽培设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及时清理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百病去无踪等药物予以杀菌处理。然后按大约25厘米层高搭建出菇架,每个架子大约设5~7层。将棚内灌入清水,等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放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  相似文献   

20.
1、黄菇病1)病原菌食用菌黄菇病的病原菌为假单抱杆菌,属好气性革兰氏阴性菌。2)发病原因(1)菇棚内菌包墙式密集堆放,老栽培场地环境恶化通风不良,消毒不彻底。(2)菌种抗病力差,菌种反复使用导致退化。在后期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