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日怀想     
一个冬日的黄昏,天冷得出奇,吃过晚饭后,我和母亲围坐在火炉边闲聊,炉火的光桔红柔和,给人以慵懒的温暖。母亲正用平日积攒下的布料为我缝制一双棉拖鞋,她一边一针一线地缝着,一边和我絮叨着我童年时代的那个关于棉鞋的趣事……  相似文献   

2.
正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田野里一丝风都没有,好多果树、庄稼的叶子都耷拉着,有气无力的样子……我和母亲在锄地,果树地刚灌溉完几天就要锄地,母亲说这叫"保墒",要不然,地表就裂了大口子。只见母亲弯着腰,两只脚交替着往前移动,汗水已经湿透了她的后背。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做庄稼活,只怕给自己的儿女添加麻烦。我身体肥胖,  相似文献   

3.
母亲已九十一岁高龄了,每晚我都要为母亲洗脚,心河的闸门总是禁不住地打开……  相似文献   

4.
母亲     
刘敏 《农电管理》2013,(8):71-71
我相信,一直以来,母亲的心中都蕴藏着一种力量。我更相信,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母亲实现了她一生中最美的梦想,最大的心愿。记忆中,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母亲说我是她六个孩子中最淘气的一个。我懂事晚,从不去想日子的艰难,更不曾体会母亲的辛苦和不易。  相似文献   

5.
带孩子回家,跟母亲说我要下厨露一手,便把正学步的孩子交给母亲照看。等我在厨房做完饭菜出来,正听见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小脸上全是眼泪,再看母亲,一脸的不安和愧疚,一个劲地向我解释:我扶她走路没扶好,她就一下子摔在地上了,我真是没用,连个孩子都看不好了……  相似文献   

6.
熊琼 《农电管理》2014,(1):69-69
<正>我感觉非常的奇怪,年龄越大却越发地思念母亲。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与母亲隔山隔水的遥遥相念,年少时简单、勇猛,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毫不惧怕,甚至于远离母亲;成熟后细腻、善感,为了想做的事情瞻前顾后,母亲就是我的安全避所,如此的依赖。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忙忙碌碌,从清晨起床到深夜入睡从不见停歇。母亲有着男人的坚强和豪迈,又有着女人的细心和灵巧。母亲是一位林业工人,她和男人一样开垦、植树、造林、巡山……翻山越岭地守护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叮咛     
母亲的叮咛是涓涓清泉蕴含着殷殷期望滋润着我的心灵母亲的叮咛是根根丝线系着永远的牵挂与关怀缠绕着我的生活历程  相似文献   

8.
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相似文献   

9.
母爱深深     
读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感人文章,听过许多讴歌母亲的动人故事,写过许多关于母亲的作文,而在这令我最牵肠挂肚的日子里,忽然不知道该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我对母亲的爱。空气中泛着康乃馨的花香,飞翔的鸟儿不时回头张望。  相似文献   

10.
可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是母亲一生相依相偎的知己,母亲永远离不开土地,在那片土地上,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而当岁月的风雨染白了母亲的两鬓,我们却飞出了那片土地,飞出了母亲的世界。我不禁为母亲生出一股同情的暖流来。曾经为母亲对那片土地的执著而感到愤恨,曾经用不解的目光去诠释母亲的责备,如今想来,真是愧对母亲啊!母亲身体本来是很硬朗的,但为了我们,她受苦太多,受累太繁,渐渐地身体垮了下去。可母亲却依旧操劳着全部家务,用早已苍老的脚步不停地丈量着那片土地。我认为,只有母亲才是真正地读懂了那片土地。  相似文献   

12.
王建旗 《农村电工》2006,14(4):49-49
儿时上学,临出门儿,母亲总不忘叮嘱:“路上别贪玩,要注意安全啊!”可儿时的我,嘴里答应着,心里却嫌母亲啰嗦。如今,我已身为人父,每逢儿子上学,妻子如当年母亲一样叮嘱。此时,我才明白母亲那时的心境,每每品味,犹如一杯陈年的老酒,无限甘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电力行  相似文献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故人、思亲人、悼亡灵,清明,一个寄托哀思、让人断魂的节日。身在异地他乡,可每逢清明,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怀念的季节,感伤的节日,浓浓的思念总是拉着我回乡的脚步。每一次,我都是带着心酸,含着眼泪,走进那片荒凉的祖坟,看着眼前一座座坟墓,追忆着那一张张远去的面孔,搜寻着那些流失的美好,变成我永恒的回忆。对于早去的母亲,尽管我一次次用心搜索所有的记忆,但是始终没有母亲完整印象的记忆。母亲的面容就成了我今生的一个迷,一个无法解清的迷。  相似文献   

14.
正我和爱人结婚已有快三十年了。刚成家时家里经济不宽余,为了节省开支,爱人让买了台缝纫机,除了做衣服、缝缝补补外,爱人最漂亮的手艺就是做鞋垫。爱人做的鞋垫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她往往会在上面绣上"发家致富""幸福家庭"之类的词语。后来,我们家经济条件好了些,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可她仍固执地将半旧的缝纫机带到了城里,说是不定啥时能用得上。我无奈地笑笑摇摇头。我所在的供电所在乡下山区,职工们经常去巡线,一走就是十几千米,一天下来鞋子里脏得很,不仅鞋子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年轻时,长年在外地工作,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每次父亲回家,母亲体恤父亲在外的辛劳,总是不忍心让父亲干家务活,端茶倒水地伺候着父亲。尽管如此,或许由于父亲和母亲性格及爱好的迥异,还是造成了他们之间无休止的争吵,最终也总是母亲让步。偶尔间,我会因为维护母亲而与父亲产生言语上的争执。每当这个时候,父亲不是静静地待在房间看书,就是抚弄他的那些宝贝乐器,或是吹笛,或是拉琴……谁也不理睬。那时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细节     
前段时间,我回老家准备把母亲接过来小住。母亲起初不愿意,后来父亲也帮着做工作,她这才答应,而且说好,只住半个月。从老家回来后的第一天早上,我正在阳台上给花盆浇花。我家的阳台一年四季都摆  相似文献   

17.
王魁 《农电管理》2008,(12):63-63
自打三年前母亲去世后,对母亲生前住的房间和用的物品我一直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前几天为母亲办三周年,按照习俗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我第一眼就看见那盏放在母亲床头上的煤油灯。这是一盏造型别致的煤油灯,上身仿佛是一个小葫芦,下面是圆形底座,看上去晶莹透绿非常美观,好像是一件玻璃工艺品。据母亲讲这盏煤油灯是她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50多年来这盏灯一直陪伴着母亲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炊烟     
<正>故土难忘,乡音难改。那飘忽在半空中的袅袅炊烟,一缕缕带着香甜饭菜味,夹杂着苦涩的青草柴火味进入我的嗅觉中,别致悠扬地弥漫在乡野村郭之间,令我魂牵梦绕。儿时,我喜欢坐在母亲的怀中,给灶膛里添柴火。看着火苗舔着锅底,听着柴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母亲手拉风箱"呼哧呼哧"地燃烧着一根根玉米秸秆,我伸出凉凉的小手,放在灶膛口,顿时暖暖的。火  相似文献   

19.
<正>当秋天的第一片树叶从枝头滑落,母亲就准备好了扫帚和背篼,一个秋季过后,母亲就会塞满一窑的树叶。在母亲眼里,冬天的幸福就是用树叶烧暖一铺热炕。这种幸福感从我记事起就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每天早晨,当我从暖暖的被窝里探出头,母亲早已背着背篼,夹着扫帚出去了。昨夜的风好紧,吹得窗户纸哗哗作响,风从门缝里挤进来,扫在我光光的脑袋上。我用被子蒙起头,瞌睡就像一块石头压下来,不一会便睡着了。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是母亲一生相依相偎的知己,母亲永远走不出土地的樊篱。在那片土地上,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几个,而当岁月染白了母亲的两鬓,我们却飞出了那片土地,飞出了母亲的世界。我不禁为母亲生出一股同情的暖流。曾经为母亲对那片土地的执着而感到不解,如今想来,真是愧对母亲啊。母亲身体本来是很硬朗的,但为了我们,她受苦太多,受累太繁,渐渐地也就垮了下去。身体渐渐虚弱下去的母亲依旧操劳着全部家务,风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