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毒性。传统的模糊数学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未考虑重金属自身的毒性,不能反映元素的实际生态效应。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基础上,将重金属的毒性纳入权重考虑,通过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毒性响应系数反推指数赋权法和重金属毒性大小排序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比较,研究表明毒性响应系数反推指数赋权法的评价结果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2.
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植物群落恢复进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分析植被恢复进程的变化特征,该文以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恢复进程的指标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技术构建了恢复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聚类结果,利用植被恢复度指数对研究区的植被恢复进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4个乔木群落、6个灌草群落和5个草本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群落盖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等指标在第一主成分(PC1)表达式中具有较大的特征值,土壤条件和群落盖度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在第二主成分(PC2)的表达式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坡向和土壤厚度;在第三主成分(PC3)的表达式中,坡度特征值最高,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和群落盖度的影响。聚类分析将调查样方分为4个类别,利用层次分析法,采用植被恢复度指数把研究区植被恢复进程划分为恢复稳定期、恢复中期、恢复进展期和恢复初期4个等级。通过检验,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农药废水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效应及其主要有毒组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battery生物测试法,检测研究农药废水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命周期、繁殖速率、生殖能力、头摆和身体弯曲频率等影响的生物毒性.及其引发生物毒性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在已经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1情况下,处理出水对受试动物仍然存在致毒效应;线虫的世代周期对进水的毒性最为敏感,产卵数量对出水的毒性最为敏感;进水毒性主要来自易受酸性调节影响的有机污染物,出水毒性主要来自易受碱性调节影响的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该项生物测试的毒性参数,可用于指示存在于低CODCr废水中的生物毒性;所用的毒性鉴别评价(TIE)方法,可用于鉴别废水中引发致毒效应的关键污染物.废水中悬浮颗粒污染物的生物毒性至关重要,尚未研究,有待继续.  相似文献   

4.
构建森林公园中个体的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Alpha脑波、Beta脑波四者之间的路径模型,以探讨其关系及作用机理,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结构关系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1)在森林公园环境中,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对个体的环境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中复杂性对环境偏好的影响最为显著。2)在森林公园环境的恢复性评价方面,远离、延展性、魅力性以及兼容性都可以对其有效反映,尤其是延展性在修复性评价上的作用尤为突出。3)在森林公园环境中,前额叶、中央区、顶叶、枕叶和颞叶5个脑区的Alpha波活动可以有效反映个体的Alpha脑波整体状况,而6个脑区的Beta波活动均可以有效反映个体的Beta脑波整体状况,其中顶叶脑区对这2种脑波的影响程度最高。4)森林公园的恢复性评价受到个体环境偏好显著的正向影响,森林公园的恢复性评价对个体的Alpha波和Beta波活动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瑶  邹乔  杜显元  李兴春  李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49-9752,9817
针对化学品评分排序模式(SCRAM)中持久性指标在某石油开采场地土壤污染物评分排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研究场地60种典型污染物,使用聚类分析按半衰期值大小将其分为4类,然后依照各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比例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个等级,得到污染物在[0.5,5]内以0.5为间隔的新评分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对SCRAM模式中环境持久性指标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评分方法应用于某石油开采场地典型土壤污染物的评分排序中。经修正的评分方法体现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对其综合得分和排序的影响,改变了原模式下不针对介质将22种污染物的持久性特征一概而论的状况,同时,由于对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持久性的重新定义,修正后的评分方法也纠正了污染物在毒性指标中亚分类(急/慢性毒性)选取的不合理性,使得评分排序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形态对重金属Cu Zn Cd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溢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氮形态和重金属(Cu、Zn、Cd)共存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对重金属(Me)Cu^2+、Zn^2+、Cd^2+生物毒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溶液中N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复合作用既与重金属的种类有关。也取决于N在溶液中存在形态。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除No2^--N以外,其他3种形态的N尤其是NH4^+和NO3^-,对重金属的毒性起拮抗作用:NH4^+-N及NO3^--N能明显的降低水体中重金属Cu^2+、Zn^2+、Cd^2+的生物毒性,可一定程度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而NO2^--N及较高浓度水平的NH3-N却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起协同作用,混合溶液生物毒性的大小顺序为NO2^--N+Me〉NH3-N+Me〉NH4^+-N+Me〉NO36--N+Me。表明在水环境调查及污染评价等工作中,仅考虑单一污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共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相互关系及生态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述不同酚类污染物对氧化磷酸化的毒性效应,总结不同酚类污染物对氧化磷酸化的毒性作用机制,同时就目前酚类污染物的氧化磷酸化毒性效应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讨,以期为此类污染物的相关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鱼类对有害环境的回避反应是通过嗅觉、味觉、视觉、侧线及其它感受器的生理反应。鱼类对工业废水或水中有毒物质的回避行为极为敏感。测定鱼类回避反应的阈浓度,是评价水污染及研究污染物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制订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具有重要意义。 据文献记载,水生动物对污染物回避行为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和水污染问题的突出,这种  相似文献   

9.
节肢动物作为生物指示物对生态恢复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肢动物作为生物指示物对生态恢复进行评价是当前恢复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节肢动物由于具有世代周期短、个体微小、种群数量大、生殖潜能大和对栖境扰动敏感等特征,使其能够作为生物指示物对生态恢复项目进行评价.国外已经成功地把许多种类和类群作为指示物评价栖境质量、度量栖境的区别以及用于生态恢复项目的评价中,概述了以节肢动物作为生物指示物对生态恢复进行评价研究的方法,指出了未来研究趋势:以两个或多个类群作为生物指示物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多氯联苯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当前对多氯联苯这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水生生物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多氯联苯的来源、分布、污染现状,以及迁移变化、生物富集等环境行为和其降解方法。水生生物是人类最主要的食品之一,为食物链安全和生物个体的健康,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PCB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并提供更详尽的基础生物学依据,同时也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梁子湖水生植被1955-2001年间的演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湖北梁子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并为梁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对梁子湖主体湖 1955— 2 0 0 1年以来 45年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 54 2 7% ,近 5年内保持稳定 ;植被分布差异极为显著 ,东梁子湖为草型湖 ,前江大湖植被较少 ,中湖基本上无水生植被 .②水生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继续恢复 ,分别达到 3 4 96g m2 和 7942 0 3t ,但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迅速上升 ,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 6443g m2 .③挺水植被中的芦苇群落已消亡 ;菰群落在经历了较大的破坏后 ,近年来分布面积有所扩大 ,群落总生物量有所增加 ,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不大 .浮叶植被分布面积变小 ,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明显提高 .④水生植被的变化经历了“恢复—旺盛顶期—急剧衰退—逐步恢复”的过程 ,目前仍以沉水植被为优势生活型 ,但优势群落发生了变化 ,以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为优势群落类型 .⑤如果浮叶植物继续受到破坏或环境恶化的话 ,金鱼藻很可能替代微齿眼子菜群落而成为梁子湖夏季优势沉水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化水体的物理-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水体物理-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一条创新的治理技术路线。物理-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如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等)、培养和接种的微生物、水生动物(如浮游动物水蚤和螺蚌鱼类等)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发展综述,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污思路对水生生态系统快速恢复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贝伐珠单抗类似药SMMU-13重复静脉注射对食蟹猴的安全性,采用毒理学评价方法,将30只食蟹猴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2、10和50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50mg/kg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溶媒对照组给予SMMU-13安慰剂。给药体积均为2mL/kg。每周给药2次,共4个给药周期,恢复期4周。期间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试验结果发现:与自身给药前d0相比,给药期间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甘油三脂(TG)升高;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雄性动物股骨骨骺板软骨细胞增生,钙化成骨不良,给药部位近端血管及周围损伤。其余各项指标毒理学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以上结果表明,SMMU-13主要毒性靶部位为股骨骨骺及给药局部。在本实验条件下安全剂量为2mg/kg,毒性剂量为10mg/kg,与等剂量阳性对照药物毒性反应基本类似。本研究为贝伐珠单抗类似药SMMU-13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水解物的精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碱性蛋白酶催化大豆蛋白水解以后,对所分离出的蛋白水解物进行脱臭、脱盐处理。结果表明,使用0.4%(w/v)的活性炭处理即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氮的回收率可达95%以上;在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水解物脱盐时,脱盐率达86%以上,并且氮的回收率不低于94%。  相似文献   

15.
用正交试验法对土壤中五氯酚钠 (PCP -Na)紫外光度分析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酸化处理时H2 SO4 的用量是影响土壤PCP -Na回收率的主要因素 ,酸化时间次之 ,无机盐溶液对结果无影响。试验获得的最佳组合条件是 :用 0 0 0 5mol/L的H2 SO4 溶液酸化土样 30min ,控温蒸馏 ,馏出液用 0 2mol/L的NaOH定容 ,于32 0nm处直接测定土壤PCP -Na含量 ,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棉花渍害恢复的生理指示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花龄期渍水胁迫后棉花胁迫/恢复水平的指示性生理指标,为采取合适栽培措施减轻洪涝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以泗杂3号为材料,在江苏省大丰市(120°28′E,33°12′N)设置大田短期渍水试验(渍水0、6、9、12 d),对棉株功能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渍水胁迫解除后,14个常用植物逆境相关生理指标在不同胁迫水平、不同恢复水平的棉株功能叶中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植株的恢复生长水平显著相关(P<0.05)。不同指标与棉株恢复水平的关联度存在显著差异(0.2702—0.9127),但各指标的关联度的高低顺序在棉株不同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可在上述生理指标中筛选相关指标用于指示、监测渍水后棉花的恢复水平,其中与恢复指数关联度较高的生理指标是净光合速率(0.8105)和丙二醛含量(0.7717),其关联度变异系数最小,稳定性最高,经聚类分析被分在第一类指标中。【结论】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可作为关键性生理指标用于监测棉花渍水后恢复水平从而指导棉花抗逆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对华南地区水生昆虫多样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食蚊鱼栖境中有代表性的3种水生昆虫为猎物,研究食蚊鱼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单捕食者-多种猎物作用系统中,当猎物密度较低时,食蚊鱼对不同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差异不显著.但随猎物密度的增加,食蚊鱼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和蛹的捕食量明显增加,对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和蜉蝣Cloeon bengalense稚虫的捕食量下降.在单捕食者-2种猎物的作用系统中,在猎物比例相同的情况下,食蚊鱼更喜欢捕食白纹伊蚊幼虫;但是在猎物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猎物比例,对食蚊鱼总的捕食量影响不大.说明食蚊鱼喜欢捕食漂浮于水面上、会动的活体猎物,对死的或不动的猎物不敏感,且对蚊子幼虫具有明显的嗜好性.  相似文献   

18.
以新伐油松(衰弱树)作为饵木,在北京香山公园从海拔、坡度等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选取6处林地作为饵木设置地,对饵木诱集新渡户树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饵木诱集新渡户蜂效果较为明显,饵木上平均诱集3.9只·m-2.海拔越高处诱集到的树蜂数量越多,饵木的表面积与诱集的数量无显著相关,同时树蜂多集中在中午前后交尾产卵.诱集到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氮肥与涝渍胁迫时间对抽雄期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裕丰33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处理,分别为0、180和300 kg·hm-2,记为N0、N1和N2。共设置3个胁迫时长处理,分别为3 d、5 d和7 d,记作S3、S5和S7;3个胁迫恢复时长2 d、4 d和6 d,记作R2、R4和R6。在涝渍胁迫-恢复期间分别测定夏玉米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以及叶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涝渍胁迫期间,高氮素水平下,涝渍胁迫时长增加会减少SOD活性但会增加CAT活性。相同的施氮水平下,MDA和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涝渍胁迫对于玉米叶片MDA和叶绿素的含量影响较小。在涝渍胁迫与恢复期间,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在高氮素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在淹水3 d达到最大。高氮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抽雄期夏玉米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政府开放数据成熟度进行评价能有效推进政府数据体系建设,更好地释放政府数据资源的社会效益,对指导数据政策制定、提升数据开放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构建中国政府数据开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国政府数据开放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思想,构建了中国政府数据开放成熟度模型,进而在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政府数据开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权的方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组合权重。[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成熟度模型包括战略层面、数据层面、技术层面、组织层面、应用层面,等级划分为初始级、文件级、发展级、开放级、优化级5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